一個放浪青年吃貨的青春檢討書

(文字來源於原創網絡播客節目《亦談亦唱》,版權歸屬濟南新卓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及作者本人。如有引用,請聯繫作者。)

我的人生就是這樣充滿了無聊和無趣,和一些根本不喜歡的人在一起吹牛逼,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養家餬口,人前顯貴,人後受累,保持自己的形象,完成那些強制性的社會交往。

當然,還得做一點跟自己的性情有關係的事情,喝酒、吃飯、聚會、唱歌、做我自己喜歡的節目,做一點自己認為值得的事情,偶爾在朋友圈裡發騷,時常喝多了絮叨。

一個放浪青年吃貨的青春檢討書

這就是我的人生,這就是我生活裡最司空見慣、最瑣屑平常的細節,就像我每天的吃飯睡覺起床上班,就像我每天呼吸的空氣、喝的開水一樣,他們離得開我,我卻離不開他們。

是的,我離不開他們,哥還沒牛逼到可以自由呼吸外國空氣的地步,也沒有修煉到不食人間煙火的境界,所以,我得在這裡活著,心懷夢想或是居心叵測地活著。但是,既然活著,就得活出個樣來,我們不是非得大富大貴,也不是非得成功到萬人敬仰,但是我們得知道享受生活,和那些我們愛的人以及真正愛我們、理解我們、體諒我們的人一起,好好地享受生活的樂趣。這是件快樂的事情,雖然這不是生活的全部意義,但是我們為什麼必須要探求生活的意義呢?如果我早就知曉了生活的本來面目,如果我已經和自己的內心做了不只一次的徹夜長談,甚至為此不停深陷在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之中,那我為什麼還要苦苦尋求一個所謂的意義呢?我更需要一些實實在在的感受,比如美酒、美食、或是美女。

一個放浪青年吃貨的青春檢討書

我喜歡吃,喜歡吃各種美味的、新鮮的、適合自己口味的東西。如果要我自己評價一下我的口味,那我認為自己基本屬於雜食動物,除了國家級保護動物和特別噁心的東西之外,我基本什麼都吃。

而且我是個堅定的肉食主義者,儘管我很尊重素食主義者的個人生活態度,但是我從來不認為美食應該離開魚、肉這些最美味的東西。

這些美味的東西不一定特別昂貴,但是他們一定得有很特別的做法或是很不一樣的特色。

一個放浪青年吃貨的青春檢討書

2001年,我去西安,小馬同志負責接待我,小馬就是你們在上期節目聽到那個叫做“13點”的喝酒遊戲在濟南的介紹人。這哥們小巧玲瓏,內心卻無比熱情。他帶我去鼓樓吃了據說是全國最正宗的羊肉泡沫。我記得當時餐桌上擺著一塊提示牌,上面寫著饃的幾種泡法,包括掰、掐、捏、揉、捻等等技術,我記得和我們鄰桌的一夥客人,吃的特別地道,我們一塊上的羊肉,我們都已經吃了一半了,人家那饃還沒泡完呢。說實話,在西安喝的那些酒我至今都數不過來,但是那碗羊肉泡饃的味道我直到今天還能回憶得起來。

上大學的時候,在濟南老東門批發市場邊上,有一個賣炸串的攤子,過了油的牛筋、雞肉、年糕、各種菜,再刷上老闆自制的調料,好吃的很。那時候每個週末,我都會去吃一次,通常的時間是在週末下午晚飯之前,解饞還有油水,是垃圾食品中絕對的美味。而且老闆人也不錯,話很少,但給的量比較實在,童叟無欺,還經常給我便宜幾毛錢。這讓我印象很深。

還有以前濟南東外環西邊,我的大學對面一條小巷子裡,有一家做牛肉湯餃館子,牛肉水餃泡在高湯裡,餃子個頭大、味道正,湯味飽滿,再放點辣椒油和醋,連吃帶喝,能出一身汗。那時候一碗湯餃5塊錢,是我平時一頓伙食費的兩倍,但是絕對過癮。

一個放浪青年吃貨的青春檢討書

其實這些東西在現在看來,只不過都是普通的地攤貨,甚至說是垃圾食品也不為過。但是在我年輕還沒有什麼錢的時候,這些美食卻是可以滿足一個寂寞少年沒簡單地幻想的東西。

當城市拆去了公園和紅磚牆,當炸串老闆隨著批發市場的改造再也找不到,當大學對面的小巷子繁華不再,賣湯餃的館子不見了蹤影,我還是會時常想念他們。

其實,我是在想念那時候的自己,想念一個幾塊錢就能滿足慾望的年代,還有那些和那個年代一起消失了的人和故事。這些伴隨著美食的記憶,讓我曾經為此驕傲,也讓我無比痛恨,直到他們徹底的過去,再也找不回來,我才深深的檢討, 在一個人身材怎麼吃都不會的發胖的年紀,請珍惜我們身邊的那些經意或不經意的美食,還有那些跟我們一塊吃飯的人。

一個放浪青年吃貨的青春檢討書

在度過了2001到2003年那幾年瘋狂喝酒的日子之後,我的生活樂趣開始偏向於吃。我曾經開著車滿大街的找包子吃,也曾經在各個小衚衕裡轉悠著看能不能找到一家口味好的拉麵館,我曾經在單位食堂裡點舌條魚、熘肝尖和拌合菜,拉上幾個同事一邊吃一邊吹牛逼。甚至,我跟幾個哥們曾經在下午3點就去了回民小區的燒烤一條街,連著吃了4家店。再加上朋友介紹去的酸湯魚、老鴨湯、炒雞店、火鍋城,簡直就是飯桶一樣都生活。

那時候我幾乎每天都不回家吃飯,我很幸福地在享受美食以及跟朋友在一起吃吃喝喝的樂趣,也很不幸地拋開了家庭和親人的關心。

也許每一個青春都有這麼一段放浪的時光吧,要麼浪跡天涯,要麼浪跡在酒店和地攤。這真他媽的操蛋,也真他媽的過癮,人生總得在適當的時候來那麼一下,刺激躁動或是跌宕起伏,讓人嚐到點甜頭,也知道點厲害。然後在我們幹不動了之後,才能心安理得的放手,看著那些青春依舊的孩子們,做著我們過去同樣傻蛋的事,笑一笑,不再說話。

一個放浪青年吃貨的青春檢討書

我家門口有一家海鮮批發市場,每天凌晨1點之後是最忙的時候。市場裡有幾家做小吃的,每天2點半出攤,其中有三家做捲餅的,很有意思,這三家的捲餅做法都不一樣,一個是傳統的煎餅果子,一個是雞蛋灌餅,還有一家是大餅卷雪裡紅,再加上香腸和辣椒絲。通常我晚上回來都會挨個買上一套,帶回家做宵夜或是當早餐。

對了,我不能忘了總結一下我的宵夜是怎麼度過的。在我看來,宵夜這種東西,絕對不是僅僅填飽肚子那麼簡單,我吃宵夜一般都是在晚上工作結束之後,所以宵夜對於我來說,更多地不是吃,而是一種睡覺前的放鬆活動,否則真怕會做餓夢。我得看著電影、聽著音樂、或是讀著小說,才能吃得下宵夜,而且宵夜不能多吃,可以是一碗清湯麵,也可以是一大盤水果,或者是牛奶餅乾之類的東西。

有時候我想,我可能是一個比較缺乏安全感的人吧,我需要進行一些自我安慰或自我獎賞式的活動來放鬆自己。

我當然不會只吃地攤、宵夜和垃圾食品,也當然不可能只知道家門口的捲餅和回民小區的烤串,美食還有很多很多,只不過舌尖上的中國早就已經把大家的味覺、視覺的要求全都調高了,我多說也沒有什麼意義。

況且,美食在我心裡,也並完全是一種食品,那是一種階段性的生活狀態,那些吃的、喝的,背後總和一些特定的人、特定的時間聯繫在一起,可是我不想再提他們的名字了,我把那些時間都吃到肚子裡去了,然後他們就長成了我身上的肉。每當我減肥成功,他們就會活蹦亂跳的跑回來,衝著我諂媚地招手,我知道我要是再像過去那樣吃下去,一定會難看到不敢照鏡子,不願意出門,或是不好意思從美女身邊經過。

所以,我得控制一下自己了,美食還可以照吃,這是老天爺賜給的口服。但是我決定不再跟它們保持長期密切的關係。

今年,我還準備去一趟成都、西安或者南京、武漢,完成一次吃貨的解饞之旅。

一個放浪青年吃貨的青春檢討書

其實,美食跟美女差不多,短暫邂逅遠比長相廝守更美好。但是,也別跟它們糾纏不清,讓美食俘虜了你,才是吃貨真正的悲哀。

還有,記住那些陪我們一起吃飯的人,比如你的哥們和朋友,他們帶給你的快樂遠遠超過了美食。當然,還有爸爸、媽媽,或是你的老公、太太。你在外面的世界玩累了,他們會等著你,給你下一碗麵。如果我們發現了什麼好吃的,別忘了叫上他們,因為他們的開心你拿什麼美食也換不來。

一個合格的吃貨,就該這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