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是必然趋势 发展模式有待探索

互联网+医疗是必然趋势 发展模式有待探索

2018年4月,国家出台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支持医疗机构搭建互联网信息平台,开展一系列远程医疗服务。《意见》要求依托实体医院实现互联网信息化,也正是全国各大医院多年来协同努力的方向。

互联网医疗呈现的一个方式就是远程门诊。远程门诊主要针对老慢病,小专科,且患者可以参与到会诊中来。远程门诊可以跨区域、多家医院连合进行。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2022年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跨区域多级医联体最大的作用在于将优势医疗资源合理分配,快速下沉到基层,解决了大医院排队看病难的问题,也方便了患者就近看病,省时省钱。通过远程门诊、基层培训等手段,也有效提高了下级医院的诊疗水平。

医疗供给能力是决定行业未来业务量和成败的关键,通过运用互联网信息来服务线下实体医院是互联网医疗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微医等此前纯做线上服务的平台看到这个趋势,也开始逐步走向线下。2010年,微医还只能提供挂号等一些诊前服务。自2015年起,微医加速布局实体医院服务体系,先后帮助全国19家省市中心医院落地了互联网医院,并协助100多家中心医院搭建医联体和家庭医生签约平台。

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另外一个方向:依托平台级海量用户规模,提供在线轻问诊、挂号等诊前服务,以及复诊、购药、慢病管理等诊后服务。发展路径虽然不同,但这三种模式都先后获得了市场认可。

以技术(远程医疗平台搭建)、学科(跨区域多级医联体)和运营三驾马车拉动业务增长,通过提供有偿运营服务盈利,互联网医疗是一种多方共赢并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互联网与医疗的结合,一方面在互联网中完成了基础的咨询挂号,让百姓更加便利;另一方面,医疗与互联网的结合更重要的作用是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让有限的医疗资源在不同医院、地区之间获得更加合理的分配,让医疗的能力和效率得到提升。无论是远程门诊、微医还是在线医疗服务,大家虽然模式不同,但上下融合、殊途同归,这应该是互联网医疗行业未来的发展路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