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媒輿情|2017-2018中國網際網路金融行業輿情監測分析報告

艾媒大數據輿情監測系統顯示,在過去的一年裡,互聯網金融行業整體上的輿情熱度較高,其中網絡借貸是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熱點所在,其搜索熱度遠高於第三方支付、互聯網理財等;受校園貸、套路貸等負面事件的影響,網民對網絡借貸行業帶有負面的標籤化認知。政策監管的加強、部分處於模糊地帶的互金業務、用戶對互金行業的刻板印象等因素帶來了互聯網金融企業的輿情困局。

艾媒輿情|2017-2018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輿情監測分析報告

艾媒輿情|2017-2018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輿情監測分析報告

艾媒輿情|2017-2018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輿情監測分析報告

艾媒輿情|2017-2018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輿情監測分析報告

艾媒輿情|2017-2018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輿情監測分析報告

艾媒輿情|2017-2018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輿情監測分析報告

艾媒輿情|2017-2018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輿情監測分析報告

艾媒輿情|2017-2018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輿情監測分析報告

廣州的互聯網金融話題熱度最高

2018年上半年,互聯網金融的話題熱度高發於東部沿海地區;其中廣東省的熱度指數(23.7%)遠高於北京(10.4%)、浙江(7.5%)等地。5月16日,廣東互聯網金融協會第二屆第二次會員大會將貸財行等18家平臺吸納為新會員,引起各方關注。

艾媒輿情|2017-2018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輿情監測分析報告

艾媒輿情|2017-2018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輿情監測分析報告

網絡借貸為互聯網金融行業熱點

2017年,網絡借貸處於監管過渡期,行業進入洗牌整頓階段;平臺跑路、經營虧損、校園貸亂象等使得網絡借貸成為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熱點所在,其百度指數遠高於第三方支付、股權眾籌等。

艾媒輿情|2017-2018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輿情監測分析報告

網絡借貸的熱議話題較為負面

網絡借貸的話題高發地主要集中在廣東(20.6%)、北京(11.2%)和浙江(7.3%)等地。在有關網絡借貸的熱議話題中,“服毒自殺”“催收”“逾期”等詞彙頻頻出現,網絡借貸平臺的擴張進程常伴隨著由於缺乏規範而引發的負面事件。

艾媒輿情|2017-2018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輿情監測分析報告

網絡借貸平臺發展現狀

隨著一系列監管政策的落地,2017年至今的網貸相比於2015和2016年有了大幅下降;在地域分佈上,網貸平臺多集中於廣東、北京和上海發達地區,行業集中度較高。

艾媒輿情|2017-2018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輿情監測分析報告

網絡借貸平臺的關注度和口碑榜

2017年,拍拍貸是最為受關注的網貸平臺之一,然而其口碑表現卻相對較差,有關拍拍貸暴力催收、債務逾期等問題的投訴常見於各大社交網站。

艾媒輿情|2017-2018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輿情監測分析報告

第三方支付平臺發展現狀

2017年中國移動支付用戶規模達5.62億人,較2016年增長21.6%。預計2018年移動支付用戶規模增長減緩,累計用戶規模有望達6.50億人。

2018年第一季度支付寶與財付通兩大巨頭佔據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規模市場份額的90.6%,市場集中度高。

艾媒輿情|2017-2018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輿情監測分析報告

第三方支付平臺的關注度和口碑榜

2017年,年度賬單、春節集福、入駐德國超市等事件為支付寶帶來了極大的關注流量。

在口碑方面,同為“國字號”平臺,翼支付的口碑好於雲閃付;兩大巨頭支付寶和財付通的口碑表現亦不盡如人意。

艾媒輿情|2017-2018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輿情監測分析報告

2017-2018年互聯網金融行業輿情危機

互聯網金融行業的輿情危機多發於網絡借貸行業。2016年底,借貸寶爆出“裸貸”醜聞,帶著非議進入2017年的網貸行業仍時有負面消息見諸報端,非法校園貸、暴力催收、網貸陷阱等負面事件讓網貸行業多次陷入輿情危機之中。

艾媒輿情|2017-2018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輿情監測分析報告

2017-2018年互聯網金融行業輿情危機:校園貸

由於校園貸非法業務的不斷曝光和發酵,校園貸業務在過去一年飽受非議,相關負面事件頻頻引起輿論場的巨大反彈。

艾媒輿情|2017-2018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輿情監測分析報告

2017-2018年互聯網金融行業輿情危機:校園貸

因裸貸業務的不斷曝光和輿論發酵,“裸貸”“裸條”“高利貸”等成為有關校園貸討論中的高頻詞彙;而在有關裸貸的討論中,同樣充滿著“渣男”“無恥”“罵人”等極具情緒性的負面表達。

校園貸引發的一系列負面事件引來了強大力度的監管,2017年5月,銀監會等三部門叫停網貸機構開展校園貸業務。不過在如此的監管高壓之下,部分網貸平臺仍然在進行校園貸業務。

艾媒輿情|2017-2018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輿情監測分析報告

2017-2018年互聯網金融行業輿情危機:套路貸

套路貸現象在2017年初引起社會關注,到2018年上半年,有關套路貸的報道明顯增多,且多以負面報道為主。

艾媒輿情|2017-2018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輿情監測分析報告

2017-2018年互聯網金融行業輿情危機:套路貸

在網絡討論中,公眾常將套路貸類比為“高利貸”,其“利滾利”的性質被定性為“圈套”和“騙局”,對這一欺詐行為整體上存在明顯的負面情緒。媒體同樣多報道有關套路貸的負面事件,負面報道佔比達53.9%。

艾媒輿情|2017-2018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輿情監測分析報告

2017-2018年互聯網金融行業輿情危機:網貸催收

2017年,多起因網貸暴力催收而引發的自殺事件引起輿論的廣泛關注,平臺的風控能力引發質疑;媒體以中立報道為主,要求網貸平臺加強對風控能力和對借貸者的資質審查。

艾媒輿情|2017-2018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輿情監測分析報告

艾媒輿情|2017-2018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輿情監測分析報告

各互聯網金融企業輿情應對評價指數

從各互聯網金融企業的輿情應對評價指數得分看,支付寶在輿情應對方面表現較為突出,對重大的負面輿情事件能夠做出即時響應,響應態度和善後技巧方面同樣較為突出,負面輿情對支付寶帶來的消極影響較小。而趣店和拍拍貸在應對負面輿情方面,善後技巧有待提升,負面輿情對企業形象帶來了較大的損害。

艾媒輿情|2017-2018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輿情監測分析報告

艾媒輿情|2017-2018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輿情監測分析報告

艾媒輿情|2017-2018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輿情監測分析報告

艾媒輿情|2017-2018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輿情監測分析報告

艾媒輿情|2017-2018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輿情監測分析報告

艾媒輿情|2017-2018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輿情監測分析報告

艾媒輿情|2017-2018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輿情監測分析報告

互聯網金融企業輿情困局原因分析

社會層面:監管加強,行業進入新一輪洗牌期

監管層在2017年繼續加強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監督和管理,一系列政策的落地促使行業進入新一輪的洗牌期,期間伴隨著不確定性,從而滋生謠言,發酵成負面的輿論事件。陸金所為配合最新的監管政策下架了部分涉嫌違規的產品線,“被整治”的謠言亦不脛而走,進而對公司業務乃至整個網貸行業都帶來一定的負面效應。

行業層面:部分互金業務處於法律的模糊地帶,容易引發違規爭議

互聯網金融作為一種新興的經濟形態,其發展速度往往會先於相關政策和規範的制定,在缺乏相應的具體監管條例的情況下,部分互聯網金融業務在現有的法律體系中存在著違規風險,並容易引發社會爭議。攜程“拿去花“可用信用卡還貸的方式之所以引起爭議,很大程度上在於業內對該服務的界定不同,在缺乏相關的監管細則的情況下,該類互聯網金融服務存在違規風險。

用戶層面:大眾對互金行業存在刻板印象

網絡借貸在急速擴張的初創階段,常伴隨著校園貸、暴力催收、平臺跑路等多項負面事件,即便在監管力量的介入下,行業整體上的發展步入正軌,也一時較難改變公眾對網貸行業負面的標籤化認知,公眾情緒亦有可能在某個事件的作用下產生巨大的反彈。

互聯網金融企業的輿情應對建議

及時回應爭議,促成問題的解決

在應對敏感議題、謠言等輿情危機時,由於其病毒式的傳播特性,企業應進行及時的輿情響應,在輿情危機擴大化之前將其扼殺。在響應方面,企業首先需採取良好的溝通態度,安撫公眾情緒;其次需要主動與相關部門協商,促成問題的解決。這不僅表明了企業真正解決問題的誠意,亦能夠使企業在未來避免同類問題的爭議。

提高信息透明度,以事實回應謠言

應對謠言時,企業除了需要做到及時應對之外,也需要採用“否認+反擊”的應對策略,面對負面謠言,簡單的否認策略難以謠言對人們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企業在否認謠言真實性的同時,也需要提供更多的相關信息予以反擊,謠言在信息透明面前不攻自破。

關於艾媒輿情

艾媒輿情(yq.iimedia.cn)是中國領先的大數據輿情諮詢領導品牌,最新重磅推出輿情健康顧問產品——“艾媒輿情醫生”。艾媒輿情醫生基於先進的全網大數據監測和挖掘技術、可視化分析技術,為企業提供“輿情診斷、輿情諮詢、輿情處置”的一站式服務,幫助企業及時預警、判斷事態走向、應急處理突發輿情,維護企業良好的公共形象與用戶口碑。

輿情診斷:獨創企業分析監測模型,從熱度、言值、輿論基調、傳播矩陣、用戶畫像等多維度提供企業健康度體檢報告

輿情諮詢:7*24全天候監測不間斷預警,幫助應對突發危機,戶靈活調整策略,提升市場競爭力,建立完善的競爭體系

輿情處置:負面輿情控制、正面話題引導,提升企業品牌美譽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