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持驗記》選譯

去年上半年,受邀為某居士某著作附錄之《妙法蓮華經持驗記》選譯校對,因行文習慣不一,幾乎是另起爐灶,重譯一遍,以下是譯文全文。

《法华经持验记》选译

◎晉代敦煌高僧竺曇摩羅剎,意譯法護。8歲時出家,每天誦經萬餘言,立志宏揚大道。他遊歷西域各國,帶著帶著大量梵文經書回到晉地,翻譯了《賢劫經》《正法華經》等165部佛經。法護於晉武帝末年,隱居在深山,山中有一條清澈的溪流,法護常在這裡取水。有一天,一個砍柴人在溪邊便溺,溪水竟然因此枯竭了。法護見後,徘徊良久,然後感嘆到:“此人無德,竟使流泉斷流,如果一直乾枯下去,我沒有水用,只好搬走了。”話音剛落,溪水又歡快地流淌起來。法護就是如此幽誠所感。當時的人都尊稱他為“敦煌菩薩”。

◎晉代高僧鳩摩羅什,意譯童壽,祖籍天竺,7歲出家,每天讀誦偈頌上千。12歲時,來到沙勒國。講經說法之餘,鑽研方等經典,名聲遍滿蔥嶺以東。龜茲王將鳩摩羅什迎回,請他開始方等經典的妙義,鳩摩羅什推演辨析諸法皆空無我,分別五陰、十八界等都是假名而沒有實體,聽眾無不有所感悟。苻秦時,太史奏報,根據星象分析,有一個外來的智者將會前來輔佐堅中央政權。皇帝苻堅認定這個智者就是鳩摩羅什,就派大將呂光西征,滅龜茲國,將大師掠至涼州。但符秦很快滅亡了,呂光自立為涼王,直到後秦主姚興滅涼,才將鳩摩羅什迎接到長安,尊為國師,住逍遙園。鳩摩羅什翻譯了《妙法蓮華經》,經義圓融,眾人都心悅誠服。又翻譯出《金剛般若波羅密經》等經論三百多卷。鳩摩羅什喜好大乘佛法,興趣廣泛。臨終前,鳩摩羅什對大眾說:“願我翻譯的經論,都能在後世發揚光大。今天在大眾面前誠實發誓,如果我翻譯的經論沒有錯誤,那麼在我火化之後,舌根不會燒焦燒壞。”公元413年,鳩摩羅什大師圓寂,火化後果然舌根不爛,這是大師開佛知見,傳持佛心法印之明證。

◎晉代杭州僧人法志,經常誦《妙法蓮華經》,常有一隻野雞在座下聽。七年後,這隻野雞死了,法志師將其埋葬,夜裡夢見一個小孩向他禮拜說:“我因為聽經而脫離禽羽畜生道,現在投生到山外一戶姓王的人家。”不久,姓王的這家人設齋供僧,法志剛到門口,那孩子就:“我的和尚來了。”法志和尚摸著孩子頭說:“這就是我的小徒弟。”然後把小孩子的衣服解開,看到他的腋窩下還有三根野雞毛,於是給他起名“曇翼”。曇翼善根深厚,七歲就出家,十六歲在江西的廬山依遠公,後來赴終南山追隨鳩摩羅什大師,再後來又在秦望山搭個了茅棚,稱為法華經舍,專門誦《法華經》。十二年後,有一位綵衣妙齡女子前來,拎著竹籃,裝了一個小白豬,還有兩棵大蒜。女子來到曇翼大師跟前說:“我到山裡採蘑菇,天晚了,怕路上有豺狼,能不能在此借宿一宿?”曇翼大師嚴辭拒絕。女子痛哭不已。大師無奈,只好讓她草床上暫宿,自己打坐修行。半夜裡,女子嚷嚷肚子疼,央求大師給她按摩。大師沒辦法,就用布裹住錫杖,遠遠地伸過去給她按摩。第二天,這個女人的綵衣化成祥雲,那隻小白豬變成了白象,兩棵大蒜變成蓮花,凌空騰起,原來是普賢菩薩示現。菩薩說:“你不久要隨我而去,特意來測試你的道心,見你的心確實如水中月,不可染汙啊。”當下,天降花雨。當地太守孟顗當天早晨起來視察工作,目睹南方有祥雲瑞相,光芒一直照射到庭院裡,知道是普賢菩薩化現人間。於是向朝廷告以詳情,由朝廷在當地興建了一座法華寺,也就是後來的天衣寺。曇翼大師後坐化,留下不壞肉身受人供養。

◎劉宋高僧釋道生,鉅鹿人。幼年追隨竺法汰法師出家。先是到廬山隱居了七年,常常持誦《法華經》。他認為要悟入佛道的關鍵,必須先以智慧體解佛經,所以不辭辛勞地鑽研各種佛經。釋道生入關中,師從鳩摩羅什學佛,他辯才無礙,卓爾不群,所以大家都認為他已經開悟。後來,釋道生來到蘇州的虎丘山宣講《大般涅槃經》,聚頑石為徒,當他講到眾生皆有佛性時,垂問頑石有沒有聽懂,頑石居然紛紛點頭回應。釋道生在半塘講誦《法華經》時,收了一個小孩做徒弟,也跟著他持誦《法華經》。後來,小孩夭折了,葬在林子裡。一天晚上,村民人聽到從小孩的墳墓裡傳出誦經聲,出於好奇打開小孩的棺木,發現裡面只有一根舌頭,舌頭上開著一朵青蓮花。於是,人們就地建塔,後來漸漸發展建成了一座佛寺(就是後來的半塘寺)。詩人高啟寫了一首詩紀念此事,詩云:

黃土但埋骨,豈能埋性靈。

昔聞宿草間,曾吐蓮華青。

身歸長夜臺,口誦西方經。

尋跡殊窅窅,聞聲每泠泠。

寒燈照空塔,時有山僧聽。

應使鄰冢聞,沉迷盡皆醒。

◎劉宋僧人釋寶通,修習梵行,長期唸誦《法華經·陀羅尼品》,並因此感得神通。當時在楊橋村,有個姓趙的村民,他妻子被鬼魅附體,於是禮請法師頌陀羅尼驅鬼。誦經之時,有護法神現形,將鬼魅喊來教訓一番,趙妻的病就好了。後來疾病復發,釋寶通前往救治,看見上次那個鬼魅還在那裡。釋寶通說:“上一次已經警告過你,為什麼還要來?我要再次唸誦陀羅尼,你的頭就會像梨樹枝一樣破成七份。”鬼魅急忙跪地求饒,然後逃走。趙妻的疾病徹底痊癒了。

◎南朝齊的竟陵王蕭子良,字雲英。誠信仁義,雅好古風,博覽經書古籍,世人號稱“筆海”。和他的長兄文慧太子,一同精研佛典法理。屢次延請名僧大德講經說法,他們尊崇佛法,在江東可謂盛況空前。有時後,蕭子良親自為僧眾擔水送飯。他常常讀誦《妙法蓮華經》,冥冥之中,感應道交。文雅清淨,可與南朝陳國慧思大師相比美。著作有《淨住子》二十卷,流行於世。淨住,就是梵語的布薩,所謂清淨身口意三業,如法持戒,修持淨行。

◎南朝梁釋法雲,陽縣周氏子,七歲出家,外貌俊朗,卓爾不群,常誦《法華經》,精研佛法,作正思惟。三十歲時在妙音寺開講《法華經》《維摩詰經》,辯才無礙,精彩生動,學者從四面八方積聚過來聽法。後來又在光宅寺講《法華經》,忽然感應得漫天鮮花,像下雪般落下。當時有一位志公大師,是世外高人,他每次來法雲法師的住處都會住一晚,稱為大林法師。志公大師說,我希望聽您解讀獅子吼的含義。法雲法師當即升座講解,志公和尚彈指讚歎:“善哉妙矣!”書畫家袁昂經常供僧,他發願希望自己也能如法雲法師宣講佛經,結果晚上忽然夢到一位僧人說,法雲法師在登明佛的時候就開講《法華經》了,《法華經》怎麼可能隨便講的?

◎南朝梁雲光法師,在普通二年被梁武帝招致內殿講解《法華經》,講經時天降鮮花。天監年間,持續高溫乾旱。梁武帝問志公大師怎麼辦?志公大師說:“雲光大師能求雨。”於是梁武帝請雲光法師講經,講到“其澤普洽”的時候,暴雨忽至,雨水濺起都弄溼了鞋子。

◎南朝梁吳興(今湖州)道跡比丘尼,法號總持(即尼總持),得法於禪宗初祖菩提達摩。遁跡於湖州弁嶺峰,晝夜誦《法華經》,未誦滿萬部不出山,前後共二十年。圓寂後,葬肉身於身前修行的茅棚。大同元年,塔中生出一朵青蓮花。僧俗覺得奇怪,就開塔查驗,發現蓮花是從她肉身的舌根長出。有關部門上奏南梁朝廷,梁武帝下詔敕建法華寺。

◎南朝梁普通二年,江蘇高郵縣有一位華手比丘尼,志向如冰霜一樣潔白,他不分晝夜地誦讀《妙法蓮華經》。後來感應到,每誦讀一卷,右手指上就生出一朵蓮花紋路,像絲一樣,五個手指頭都佈滿了這樣的蓮花紋路;當通讀完《法華經》後,她的雙手上各生出一朵蓮花紋路。有關部門將此事上報朝廷,梁武帝聽說後,特意召見了她,大位嘉獎敬重。這位比丘尼也因此被稱為“華手尼”。

◎隋朝天台山修禪寺智者大師,諱號智顗,俗姓陳,潁川人。大師的母親夢見香爐裡飄出五彩煙霞,飄入懷中,然後就發現受孕了。大師誕生的那天晚上,有神奇的光芒照亮住房。七歲去果願寺,有位僧人教授他讀誦《普門品》,聽過一遍就記下了,好像過去就很熟悉一樣。十七歲,頂禮佛像,誓願出家。此時,恍惚在做夢——見到重巖疊嶂,崇山峻嶺,彩雲太陽,漂浮半空,滄海汪洋,浩瀚澄清。大師身在山下,看見山頂上有一僧人向他招手。頃刻之間伸出手臂,挽著大師進入古寺,對他說:“你將住在這裡。”十八歲出家,參禮大賢山,讀誦《妙法蓮華經》、《無量義經》、《普賢觀經》等。經過二十天,背誦貫通這三部經典。南朝陳天嘉元年,聽說慧思禪師住大蘇山,就去參禮。慧思大師對他說:“昔日在靈鷲山法華會上,一同聽佛宣說《妙法蓮華經》。我們是宿世因緣,今天又在這裡重逢了。”於是,為他介紹這座普賢菩薩道場,宣說“四安樂行”。智者大師入觀十四天,之後讀誦《妙法蓮華經》,至《藥王菩薩本事品》“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這句經文時,身心忽然開朗,寂然入定,看見佛在靈山會上,宣說妙法,歷歷在目,法會尚未解散。宿世因緣,得到激發,大師把所證到的境界告訴慧思大師。慧思大師讚歎道:“除你之外,沒有人能證得這個境界;除我之外,沒有人能識得這種境界。你所入的定境是法華三昧前方便;所觀照的是初旋陀羅尼。從此以後,縱使有千萬說文解字的論師與你辯論,也不能窮盡你的智慧辯才了。”

陳太建元年,大師去金陵瓦官寺,開講《妙法蓮華經》經題。陳宣帝詔令停朝一日,使群臣去聽講。大師想要擺脫俗緣,在天台山潛修,發現佛隴山南峰,覺得非常親切,所以徘徊其間,留意如何在此建寺。此前,有一位定光神僧,在這座山峰上居住三十年。大師到這裡之後,定光神僧對他說:“還記得招手接引你的時候嗎?”大師因此想起當年的夢境。於是在北峰創建寺院,栽種松樹,開渠引水,宛如昔日夢境。寺院的北面又有一座山峰,名叫華頂,大師便獨自去那裡修頭陀苦行。從此之後,般若智慧自然現前,大力闡述《妙法蓮華經》妙義。

天台山頻臨海洋,岸邊民眾以捕魚為業。大師心生慈憫,為了拯救水中物命,拿自己所得供養,親自佈施,買下臨近海灣為放生池。並上表奏聞皇帝,皇帝降詔,禁止捕撈。大師為漁民宣講《金光明經》,漁民聞法後,都愛護物命,脫離捕撈殺業。大師合併江溪六十三所,沿海三百餘里都成了放生池。隋文帝開皇十二年,大師在湖北當陽玉泉山創立精舍,武安王關聖父子顯靈求戒,大師為他們受戒,成為我佛護髮弟子。大師著作有《法華玄義》等著作,為南朝陳、隋兩個朝代的大法王師。

隋開皇十七年冬,大師臨終之時,讓侍者唱誦《妙法蓮華經》、《無量壽經》,作為最後聞思的經典。聽完《妙法蓮華經》之後,大師讚歎道:“各種法門從這裡生出,智慧解悟由這裡而起,本門跡門開闊廣大,無邊妙義難解難測,輟墜斤斧,斷絕琴絃,在於今日。”聽完《無量壽經》之後,大師讚歎道:“四十八願,莊嚴淨土。寶池蓮花,七寶行樹,極樂世界,容易往生卻無人前去。即便火車地獄相現,如能懺悔改過者,還能夠往生。何況持戒修慧、刻苦行持、道力堅固者,將功夫不負有心人。梵音當空,迎接往生,確實不是虛誑之言。”侍者朗讀經文的時候,吳州侍郎張達等人和貼身僧俗大眾,都看見佛像加倍高大,如雄偉岩石,光明照亮滿山,直入房內。全寺僧眾,有的夢見祥瑞之夢,有的看見奇異之相,都在同一時間。唱誦經典完畢,大師讓侍者拿漱口水漱口,接著講說十如、四不生、十法界、三觀、四無量心、四悉檀、四諦、十二因緣、六波羅蜜等等法門,都能通達心性,到清涼地。智朗法師恭請大師說:“我等拜請大師,慈悲住世,恩賜解釋未了的疑惑:敢問大師證何品位?在人間圓寂往生何方?我等將依何法而修行?”侍者出來報告說:“大師開示:你們懶種善根,問他人功德,就像盲人問乳汁什麼顏色,瘸子問路怎麼走一樣。告訴你們實情對你們又有什麼利益呢?眾生由於性情乖戾、喜怒無常、或謗或贊,之後不能自察,招來誹謗口舌是非。我現在將不久於人世,為了這些人等,破除疑惑誹謗,《觀心論》中已有解說,握緊再告訴你們,我如果不統領大眾,一定六根清淨。為了別人,虧損自己,只證得五品位罷了。你們問我往生哪裡?往生華藏世界。我的老師和朋友都侍從觀音菩薩,並且來迎接我。問誰可以依止,你們難道不知道戒律就是你們的老師嗎?我常說四種三昧是你們修行的道路,教你們捨棄重擔,降服三毒,對治四大,解除業力的束縛,調服禪味,破除魔軍,遠離邪師,只有這樣的大師才能依止。你們如果遇到也要以佛法為宗旨,傳習佛燈為眷屬;如果不能依教奉行,就是傳習魔燈,這樣的人不是我的弟子。”

戒維那說:法師將命終,用鐘磬聲增長他的正念,時間越長越好,直到法師氣盡為止。大師說:我現在感覺身體漸漸變冷,我即將回家了,你們不必學世間那一套哭喪,披麻戴孝等也都不要做。交代完畢,法師結跏趺坐,唱佛法僧三寶之名,好像入定一般,這時,祥雲重疊,天樂響起,八音遠震,眾人都能聽到,過了一會法師才圓寂。法師在大隋開皇十七年十一月二十日未時圓寂,壽命60歲,僧夏40年。到晚上子時頭頂還是暖的。雖然囑咐不準哀嚎,但是門人依然哽咽,心情憂傷,不能自已,感覺就像太陽落山,行船沉沒一樣,再也沒有依靠了。眾人跏趺而坐在露天,恭候揚州晉王前來,僧俗奔走呼號,哭泣禮拜,散花燒香。晉王為大師製造了沉香木龕,將大師肉身升座至龕內時,汗水流遍全身,用棉布擦拭後又流出。晉王問章安法師應該把塔建在哪裡?章安法師說,先師平日一直在佛隴山右峰打坐,應該非常喜愛那裡,晉王表示贊同,就在那裡建造宮殿並建塔藏龕。將要把佛龕歸藏佛隴山之時,接連幾日下雨不停,弟子持咒發願希望諸佛護持方可動工,發願之後立即雲開霧散,風吹松悲,泉水嗚咽,道俗弟子看到這樣靈異景象,就前往佛隴山。寶龕入塔時天空撒下香花,往佛塔方向,有如應答。種種感應都被詳細的記錄於《國清百錄》等書。章安法師說智者大師的功德,看得見的有建寺三十六所,書寫大藏經十五藏,親手度僧一萬四千餘人。造栴檀木、金桐、塑像、畫像等佛菩薩像八十萬座,傳法弟子三十二人,得到指點自行學習的人就更不計其數了。

佛隴山真覺寺位於天台縣北二十里,金地領上。大隋開皇十七年,晉王為智者大師建塔藏龕,命名為定會真身塔院。有大師畫像及所賜方袍。宋建隆初,錢忠義王在大師第十五世法嗣羲寂法師處重建廟宇。祥符元年,下令賜真覺寺匾額。弘揚戒法,大開講堂。明隆慶時,二十五世法嗣真稔法師重建佛殿僧房,大振宗風。至清光緒六年,武林許觀察靈虛。貴州明府李芷卿,湖南刺史魏槃仲,天台縣主楊昌珠,請大師四十世孫敏曦法師募緣建塔造寺,至十年春,開壇傳戒,唸佛講經,為大師祝請法誕。每年春夏傳戒江景,成為慣例。

《法华经持验记》选译

◎次光州大蘇山,講大般若經當的親施,於齊光寺造金字大品般若金字法華二部,復自願文一篇,願彌勒佛時身及此經,一時出現廣化一片云云。

陳朝南嶽慧思大師,俗家姓李,武津(今河南上蔡)人氏。自幼學佛持戒,頂禮《法華經》,以至廢寢忘食。因為長期下雨又熱又溼,大師全身浮腫,堅持修習《法華經》,很快就痊癒了。曾經夢見普賢菩薩乘坐白象而來,親自為他摩頂授記,由此頂上隆起肉髻。大師十五出家受具足戒,每天只吃一頓飯。誦《法華經》超過千遍,感應到供佛的水瓶中的水永不枯竭,天上的仙童前來侍奉。當時,河南慧文禪師在閱讀《大智度論·四諦品》,看到“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名中道義”這首偈子,恍然大悟,於是遙禮龍樹菩薩為師,依據此偈建立空假中三觀。大師得到慧文禪師的傳法,日夜用功觀心,禪坐二十一天,得宿命通。於是更加精進,但障礙現前,四肢無力,身不由心。大師作正思惟:病從業障生,業障由心起,如果心念純正不起業緣,外境又怎麼能干擾我呢?疾病和業障,對心來說就好比浮雲和影子。大師照此觀修,顛倒夢想立即幻滅,身心恢復往日的輕安,但是一年下來沒有其他進步。大師深感內疚,於是放鬆身心,依靠牆壁,就在此時他豁然悟入法華三昧。從此以後,所有佛經,只要聽到經文,就能體解其含義。慧思大師前往光州大蘇山,在開嶽寺、觀邑寺開講《大品般若經》。又在齊光寺手抄金字《大般若經》和《法華經》。他極重視這件事的完成,特撰《立誓願文》,敘述自己出家學道、習禪以及在各地遊化迭遭諸異道擾亂毒害,因而發心寫造金字經本的因緣,立誓修禪解脫法、得神通力、弘揚般若、廣度眾生的大願。

◎陳朝釋玄光法師,新羅國(今朝鮮半島)人,專修清淨梵行。他乘船漂洋過海,來中國尋求禪法。來到南嶽衡山,參禮慧思大師,大師傳授他“四安樂行”法。他在很短的時間內,證得法華三昧。後返程江南,乘船到大海。忽然看見彩雲之中旌旗繽紛,清雅音樂從空中飄來。天空傳來聲音說:“天帝召請玄光法師,去龍宮內宣說親證法門。”玄光法師合掌謙讓,有穿青衣者作為前導。一會兒就進入宮城,不像人間府邸,左右無非是一些魚鱉蝦眾,裡面摻雜著一些鬼神。法師登法座談妙法,一共講了七天,龍王恭送告別。玄光法師重新登船,渡船人說只過了半天時間。南嶽祖師影像堂中,繪製了玄光法師畫像,天台山國清寺也一樣繪製了法師畫像。

◎陳朝徐孝克居士,東海剡縣(今浙江嵊縣西南)人。少年時談論玄理,成年後精通五經。梁武帝太清初年,離家為太學博士,特別注重孝道。父親因病逝世,孝克悲痛不已。於是侍奉母親,盡人子之道。陳文帝天嘉年中,任剡縣縣令,不久離職。陳宣帝太建年中,皇帝下詔,讓他做朝廷秘書丞,孝克並沒有接受。從此,素食長齋,修持菩薩戒,晝夜講說、讀誦《妙法蓮華經》。陳宣帝太建六年,任國子監祭酒。臨命終時,端坐唸佛,異香滿室,鄰里皆聞,驚奇不已。

◎北魏釋志湛法師,齊州人。住錫泰山北深谷中銜草寺,清苦修行,低調生活,沉穩寡言。山中唯有飛鳥相伴,互不侵擾。讀誦《妙法蓮華經》,別人都不知他的出處。即將命終的時候,神僧志公大師對梁武帝說:“北方銜草寺,有位證得須陀洹果位的聖僧,今天將要入滅。”果然,在這一天,志湛法師無病圓寂。他的兩隻手上各屈一指,有位印度僧人說這位法師證得了初果。徒眾照舊把他埋葬在這座山中,後來開棺查看,發現只有舌根不壞,於是建塔以表紀念。

◎北魏廬景裕居士,節閔帝初年,作國子監博士。在晉陽監獄坐牢時,至心念誦《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有時間也讀誦《妙法蓮華經》整部。有一天,忽然枷鎖自然脫落。主事者將此事上報朝廷,朝廷特此赦免。

◎隋朝隋文帝楊堅仁壽元年辛丑,普曜寺上行法師,延請北天竺國闍那崛多法師、南天竺國達摩笈多法師,在西安大興善寺,重新翻譯《妙法蓮華經》。共八卷,名為《添品妙法蓮華經》。和東晉、姚秦鳩摩羅什大師譯本相比較,增添了《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後面偈頌部分,《藥王菩薩本事品》後面添補“日光喻”全文。

◎釋慧威法師,江陵人。少年時,皈依南嶽慧思大師,修行法華三昧,專心致志,參究法華玄寂義理,證得解一切眾生語言陀羅尼。聽到人、畜生、鳥類聲音,就知道他們所說的意思。後來,又證得神通,在天上飛,在水面走,都如在平地步行一般。密行非常,幾乎沒人知道。

◎隋朝天台國清寺釋灌頂大師,俗性吳,臨海章安人。剛出生三個月就能隨母親稱念佛法僧三寶之名。七歲那年,脫俗出家,每日能夠背記一萬字左右的經文。年二十歲,受具足戒。頂禮智者大師,稟受天台觀法,通過較長時間的修習,承蒙印證許可。後來跟隨智者大師到金陵光宅寺,聽講《妙法蓮華經》。又到江陵玉泉寺,稟受《法華玄義》、《摩訶止觀》。晚年,住在會稽稱心精舍,宣講《妙法蓮華經》。當時有“跨越興皇朗法師,涵蓋山陰慧基法師,超過光宅法雲法師,超越印法師”的說法。唐太宗貞觀六年八月圓寂,異香滿室。灌頂大師針對僧俗的根機,因材施教。每次誦經打坐,常常感得天花飄落坐側。村民於法龍,他家離寺院三十多里,染病將要死去。他的兒子急忙跑到寺院祈求大師救治。灌頂大師為其專誦《妙法蓮華經》,焚燒栴檀香。遠處的病人聞到香味,馬上就痊癒了。大師喜歡住錫山南面山嶺,山中有一塊地方名“安州”,清澈溪流,流入碧綠樹叢,清泉若隱若現,無路可通。大師徘徊留戀,愛惜不捨。回頭發願說:“如果能使這塊地方變得平坦,今後將來這裡講經說法。”沒過十天,白沙湧出地面,將安州鋪平,猶如明鏡。於是,灌頂大師在這裡宣講《妙法蓮華經》、《金光明經》,以報答顯靈施惠之恩。

◎隋朝釋智晞法師,穎川人,俗姓陳,童年出家。到天台山智者大師處稟受禪訣,輔助修習止觀禪定。常年居住在佛隴山禪修道場,修行法華三昧。當時想要建造香臺,見香爐峰樹木材質優異,智晞法師想要砍伐使用,大眾擔心這些樹木都歸山據有而猶豫不決。當天晚上,法師夢見山神派使者送信說:“香爐峰的柏樹全部施捨給經臺,供修建使用。”於是,砍伐樹木,修建香臺。有一位法雲法師,想要去香爐峰頂禪坐。智晞法師制止他說:“您道力微弱,這裡山神剛強勇猛,你去坐禪不適合。”法雲法師不聽,去峰頂坐禪,剛一個晚上,山神現形,將他驅逐回來。這才領悟智晞法師之前的提醒,深生敬仰。智晞法師常常前往阿育王寶塔,禮塔八萬四千拜。唐太宗貞觀元年,跏趺端坐,照舊執持如意說法。隨從弟子叩問:“將往生哪裡?”智晞法師回答:“如我所做的夢,當往生兜率陀天彌勒內院。”儼然自在,如入禪定。空中響起管絃音樂,好長時間停止。

◎隋朝黃州濟華寺釋玄秀法師,堅持誦讀《法華經》,經常出現奇異景象。有一個夏天,法師剛剛誦完經,寺中僧人看到一位侍衛表情嚴肅站在空中,非常驚慌地告訴同伴,大家一起仰望天空,發現有無數的侍衛護持法師,四眾弟子都稱奇不已。

◎隋朝法安大師,在建元寺修行,知識廣博,通達佛法,平時專門以誦《妙法蓮華經》為定課,宣講《妙法蓮華經》達四十多遍。有一天,忽然在他的講座四周生出鮮花一叢,有十多枝,黃白相間,與蓮花形狀相似,有很奇異的香味。又過了十幾天,在法師的法座邊以及聽法的大眾座位邊又生出共計八九朵蓮花,開了一個多月方才枯萎。僧俗大眾都驚異地圍聚觀看,無不稱奇,引為祥瑞。

◎隋朝釋智璪法師,林海人,俗姓張。二十歲登天台山拜智者大師。智者大師讓他誦《法華經》兼修法華三昧。到第十四天晚上,看見九頭龍從地下湧出,上升到虛空。第二天白天,詢問智者大師,大師說這代表有九道眾生聽聞法華,將來之世可以破無明,證入空性。後移住寶林寺,專修法華三昧。第一夜就有鬼來搖門窗,二十一天,夜夜如此。以致捶柱破壁,吹燈現形。法師不為所動,只是坐禪誦經而已。二十一天後,有一個青衣童子讚歎:“善哉!”就消失了。

◎隋朝廬山福林寺釋大志,會嵇人,俗性顧。很小就出家了,師從天台智者大師。開皇十年,到廬山頂遊玩,住華頂寺,誦《法華經》,突然周圍變得安靜,然後傳出清靈婉轉的聲音,大家都非常喜歡聽聞。後來在甘露峰前,建靜觀道場,修頭陀苦行,獨來獨往,不避餓虎;每次都以身飼虎,虎都會逃開。

◎隋朝益州招提寺釋慧恭法師,與同學慧遠法師是好友。後經過荊楊訪道而歸,與慧遠法師闊別三十年重逢,夜裡談話,慧遠法師對答如流。慧恭法師突然不說話了。慧遠法師說:“仁者是否無所得?”慧恭法師回答:“性暗無解。”慧遠法師說:“為什麼不誦一部經呢?”慧恭法師說:“我平時只誦讀《法華經·普門品》,為你讀誦,請用心聆聽。於是結法壇,升高座,剛剛發送誦經,就感覺有香氣,過了一會,就聽到天空奏樂,降下鮮花,過了很久才停止。慧遠法師禮拜感謝。

◎隋朝釋法郎法師,南陽人,俗性許,居處不定,住得較多的地方是鄂州。時常誦讀各種經文,發誓專研誦讀《法華經》。每次打坐,都要誦讀七遍。長久以後,聲音如雷,響徹遠近,世人都稱呼他為“法華朗”。有一位比丘尼被鬼所纏,此鬼能夠理解佛經,大家都誇讚她聰慧。但法師說她是邪鬼,大聲呵斥,鬼魅害怕離開,那位比丘尼突然就沒有神通了。

◎隋朝雍州釋法喜法師,襄陽人,俗姓李。七歲出家。立志受持《法華經》。仁壽年間,住京師禪定寺,想要祈求感應,發誓誦《法華經》千遍。他不但在室內誦,就連經行之時也在誦讀,達到八百遍時,還發誓心不散亂。同寺僧人忽然看到有寶車瓔珞進入法師房內,開門觀看,卻什麼都看不到,才知道是感應。

◎隋朝開皇年間,蔣州嚴恭居士,平生淨心皈依佛法。在城外建造精舍,書寫《法華經》,清靜供養,從紙筆,到書寫,務求盡善盡美。經常佈施,決不欺詐,有人花錢請就賣給他,有人來乞求就送給他。每次寫完一卷,都會親自校對,時間再長都不知疲勞。當時有人借了他一萬錢,嚴恭居士還沒有拿到,借貸者乘船落水把錢掉了,只有人脫險了。第二天,嚴恭進入家中錢庫發現錢已經收到,溼得像被水洗過一樣。大家知道了這件事,都認為是感應。

◎隋朝釋行堅法師,常修禪觀,持戒精嚴。有一次東遊路過泰山,在太陽落山時到達山頂東嶽廟準備投宿。廟祝告訴他:“近日的投宿者有好幾位暴斃,您還是不要住了。”法師不聽,仍住在高廳下,端坐誦經。一更天的時候,聽到室內出現環佩碰擊的聲音,突然有神靈出現,穿著得體,隨從也很體面。神靈向法師合掌行禮。法師請他坐下來聊天,大約聊了一頓飯工夫。法師問神靈:“世間傳說泰山神是管鬼的,有這回事嗎?”神靈說:“確有其事。”還問,想不想見見已經去世的人?法師說:“我有兩個同學已經亡故,希望能見一見。”神靈問了亡者的名字,然後說:“一人已經投生,另一人在地獄受果報,召喚不過來,但我可以帶法師卻看他。”於是,兩人就一同前往一處地獄,看見那裡火焰很猛烈,使者引法師進入,遠遠的看到一個人在火中號叫,血肉焦臭不忍直視。法師悲憫,希望離開,再次與神靈坐下來,問道:“我想救這位同學,可以嗎?”神靈說:“可以為他抄寫《法華經》,他一定會免遭地獄之苦。”快要天亮的時候,神靈告別法師。廟祝看到法師沒有死覺得很奇怪。法師離開後,急忙履行自己的發願,為同學抄寫《法華經》。後來再次夜宿東嶽廟,神靈又出來,歡喜禮拜,並說:“已經知道法師為同學書寫經書,您剛開始書寫經題,他就已經脫離地獄,現在已投生人間。這是大業年間的事。

◎隋朝終南山悟真寺,釋法誠法師,雍州人,俗姓樊。在藍天王效寺的時候專誦《法華經》。他揹著經文遊歷名山大川,修法華三昧。一心受持,夢見普賢菩薩勸他抄寫大乘經典,於是組織人抄寫般若經典。又造華嚴堂,盡心竭力,書寫受持大乘經典。那時弘文學士張靜,擅長書法,請他到山舍,含香書寫終部。感應到怪鳥飛來案前,自然馴服。貞觀初期,在露天抄寫《法華經》,因為臨時有事走開了沒有收起來,突然下起來暴雨,法師趕往查看,桌案和經書都沒淋到雨,其他地方都淋溼了。貞觀十四年夏天,法師對侍者說,我聽說諸行無常,生滅不住,九品往生,這些都應驗了。現在有童子相迎,我這就要往生了。說完,口中放出光明,照亮室內,又聞到奇異的香味,法師端坐著就圓寂了。法師誦習《法華經》,在十年中大約誦讀了一萬多遍。

◎隋朝釋法允法師,九江人,俗姓華。法師常誦《法華經》,兼通《大品般若經》。法師住在廬山化城寺時,經常勸僧眾不要讓女人入寺,這樣既損佛法,又墮俗世謠言。剛開始有人不聽從,法師就從山頂香爐峰跳崖,發願粉身往生淨土。忽然在空中,本來頭朝下的,忽然在空中頭很自然地轉向上面,然後慢慢落下,身體沒有絲毫損傷。眾僧感覺奇異,開始戒斷女人。法師在開皇年末坐化,盛夏肉身不腐,異香充滿室內。

◎隋朝陸淳居士,吳郡人。心常慕道,每日早晚誦《法華經》一部,後突然生病,仰臥看屋頂卻不休息。有僧人朋友前來探望,問他為什麼盯著房梁看。陸居士回答:“佛祖授記我當生夜摩天,現在看到夜摩天的天宮城闕及各種天人,所以盯著看而不累。”

◎隋朝臨沂王梵行居士,年少時受他母親鼓勵,教他讀誦《法華經》。他布衣蔬食,禪誦不停,一共唸誦《法華經》一萬七千部。後跏趺坐而往生。遺言要求露屍林野。時間長可,皮肉都沒了,只剩下舌頭不腐,顏色猶如蓮花。

◎唐朝京兆西明寺道宣律師,丹徒人,隋朝吏部尚書錢申之子。其母懷孕時,夢見梵僧告訴她,你所懷的是梁朝的僧佑律師。法師長大後,拜嚴頌公為師,剃髮出家。二十歲受具足戒,然後遷居終南山,穿麻衣,住茅棚。著作有《四分律行事鈔》、、《內典錄》、《三寶感通錄》、《廣弘明集》、《續高僧傳》等。感應到天人送食護衛。後來在西明寺行道,半夜走路被絆倒,有一身穿甲冑的少年前來攙扶護衛。法師問他是誰?說是毗沙門天王子那吒,因為法師戒德圓滿,弘揚經法,當生兜率天彌勒內院,所以來護衛您。諡號“澄照尊者”,法師講述《法華經弘傳序》,韋天尊者稟報十方諸佛,得到諸佛印可。幹封年丁卯冬十月三日,眾人聽聞天人同聲禮請法師歸彌勒內院。

◎唐朝攝山棲霞寺釋智聰法師,住揚州白馬寺,專習三論宗。後來渡江住安樂寺,時值隋朝滅亡天下大亂,沒有辦法回去,所以藏匿在江浦荻草中,誦《法華經》,七日不進食也不餓,並一直有四隻老虎繞來繞去護衛他。忽然看到有個老人撐著小船來請法師渡江。法師登船後,四虎蹲伏不肯離去。法師說:“要不一起去吧?”四隻老虎馬上起來跟他一起乘船渡江而去。抵達南岸後,船與老人突然不見了,法師就讓四隻老虎住在棲霞寺西面。貞觀中年,法師九十九歲時端坐圓寂,四虎哀嚎著離開了。

◎唐朝蘇州通玄寺釋智琰,吳郡人,俗姓朱。十二歲誦通《法華經》。後從秦皇寺延法師處受具足戒,以威德為寶瓶,以威儀為缽,深護戒根。武德七年回山,常行法華、金光明、普賢等懺法,誦《法華經》三千餘遍,講《涅槃經》、《法華經》各三十遍,《觀無量壽經》百十遍,勤苦精進。爐香不點自焚,水罐空了又自然充滿,吉祥的感應出現過不止一次。貞觀八年,示現疾病,見梵僧手持寶瓶說:“我是無邊光菩薩,將來的淨土教主善住功德寶王佛就是我。”法師對門人說:“無邊光是大勢至菩薩,成佛後名為善住功德寶王,大勢至是因,功德寶王是果。我恐怕是要去西方極樂世界了吧?”當下跏趺坐圓寂。

◎唐梓州釋智通法師,俗姓陳。八歲出家,專誦《法華經》,尤其勤於講授。住牛頭山,善持威儀,持戒精嚴。經常有兩隻鵝跟隨聽法。一生講《法華經》一百多遍,兩次感應到放光。貞觀年中圓寂,當時整座寺廟堂房,變作白色,一起振動,過了一頓飯的時間才停止。

◎唐朝釋慧達法師,太原人。專誦《法華經》,共計五千多遍。行坐皆有威儀,誦經不斷。心存愛心珍惜萬物的生命,每走一步,直視低身,地上如果有小蟲,一定會繞開躲避。有人問他為什麼要這樣。法師回答:“小蟲與我,都在六道中輪迴,不一定誰先成就,怎麼敢輕視它們呢?”貞觀八年坐化,經過五個晚上,看起來都像活人一樣。

◎唐朝雍州豐泉寺釋遺俗法師,誦《法華經》數千遍。貞觀年間,因為生病,告訴朋友慧廓禪師說:“我平生誦經,很少有靈驗的;如果能生到三善道,應當舌根不壞。可以埋了十年後再看,如果舌根壞了,就說明我誦經無功;不壞的話,那就為我造一座塔,可以增強大家的信心。”說完就圓寂了。十年後起棺查看,舌根果然不壞。慕道者聽說後,紛紛前來。眾人為法師造塔於甘谷崖。古往今來,很多出家人因為誦讀《法華經》而感得舌根不壞的例子太多了,這裡就不全部收錄了。

◎唐朝蒲州釋法徹法師,絳州人。少年時精進,通《法華經》。經常用《法華經》教導一切眾生。城邊有一座孤山,法師依山建立茅棚。因為處在高險之地,從來就沒有水源。法師常年修行,忽然有一天有一股清泉迸出。刺史房仁裕準備為法師建寺,上表申請寺廟匾額,命名為“陷泉寺”。有一次,法師在路上中遇到一位生癩的病的人,就把他帶回山中,給他治病,供其飲食,還教他誦《法華經》。病人不識字,又很愚笨,法師就一句一句教他,誨人不倦。講到第六卷時,病人的漸漸痊癒了;整部經講完,病人的眉毛頭髮都長出來,皮膚也完好如初。

◎唐朝釋法璇法師,開元年間,在天童山東面的山腳下,建立精舍修行,後來移居西南角的多寶塔。每日誦《法華經》,感應到仙童子踩著雲捧著食物來供養他。晚上則繞塔經行,人們遠遠看到法師身體與寶塔吻合。當時的人都稱呼他為為太白禪師。

◎唐朝佛隴山釋道進法師,遍覽群書,特別精通《法華經》。大曆年間,入京弘法。寫了很多著述,能在虛空中行走,當時的人都說他有神足通。

◎唐朝蘇州支硎山釋道尊法師,俗姓張,吳興人。參左溪玄朗大師,修習天台止觀,準備大規模地抄寫《法華經》,所以在支硎山開闢經院,與十四位精進的出家人一起,常年修持《法華經》,晚上就點上蠟燭接著寫,以此來弘揚大乘佛法。皇帝親自賜名“法華道場”。法師在山中鑄造盧舍那像及多寶佛塔,修習淨土法門,造阿彌陀佛像。平時宣講《法華玄義》,從沒有虛度時光。天寶元年,在靈嚴道場,行法華三昧,忽然看到大光明,好像一根蠟燭在天空中,身體浸染在光明之中。後來詢問湛然大師。大師回答:“智慧光明從心流出,將由此顯發第一義天。”法師再次進入法華道場,看到身體在空中坐,知道是清淨之相。法師坐化後,門人靈翰法師等為其建塔。

◎唐京師大安國寺釋智鄰法師,俗姓範,袞州人。母親姓王,不信三寶。法師從家裡逃出來,在洛陽廣受寺隨修律法師出家。開元十年,因思念母親回家,母親已經命終三年。因此去山頂廟中鋪設坐具,誦《法華經》,發誓要見獄帝,求知母親往生處。夜裡得到獄帝召見說:“你的母親被囚禁在地獄受苦。”法師痛哭,祈求免除母親的地獄之苦。獄帝說:“你去茂山朝拜阿育王塔,才有可能救她。”法師立即出前往去阿育王塔,哀求禮拜至四萬次。突然聽到天空中有人呼喚,看到母親答謝說:“承蒙你拜佛的功德,我已經超升到仞利天了。”然後就不見了。

◎宋朝汝州首山釋省念法師,萊州人,俗姓狄。法師在萊州南禪寺,學習各種經文,常密誦《法華經》,大家稱他為“念法華”。晚年服侍風穴禪師。一天法師與真園頭參問禪師後,禪師提問:“什麼是佛陀沒有說卻又說了的?”真園頭說:“鵓鳩樹頭鳴。”風穴禪師說:“你做這些痴福幹嘛?為什麼不體悟言句?”又問法師,法師說:“動容楊古路,不墮悄然機。”風穴禪師對真園頭說:“你為什麼不看念法華怎麼下語?”淳化三年十二月四日,法師上堂說偈,預言了今後一年的大事;到淳化四年,回顧起來,發現這一年發生的事和預言的完全一致。仍上堂說偈:“諸子謾波波,過卻幾恆河。觀音指彌勒,文殊不奈何。”過了一會兒淡然坐化。火化後留下許多五色舍利。

◎宋朝靈隱天竺寺釋祖韶法師,天台縣人,俗姓劉。十九歲誦通《法華經》,去東掖寺參慈雲法師,得到法師傾囊相授,以修法華三昧做日常功課。曾經打算修《金光明懺》一百天,快到一半時,忽然看到旌旗經幢充滿眼前,領路人自稱大辯尊天。法師立即上前行禮。天神說:“法師你傳通大乘,利益弘多。”說完就消失了。有一次,離開淮泗時,夢見有僧人摩頂說:“我是文殊和尚,現在為你開示五無生義。”等法師醒過來,感覺五臟豁然清涼,就像吃冰雪一般。

◎宋朝溫州法明院釋繼忠法師,永嘉人,俗姓邱。八歲出家,往南湖依止廣智法師,洞悟教義,行法華光明三昧。從未虛度光陰。可以除病破邪,神奇的感應無可計測。元豐五年,召集眾人說法,在講壇上安然逝去,當時紅光照澈天空。淨社的人夢見金甲神人告訴他們:法師已經升至兜率天彌勒內院了。

◎宋朝釋思照法師,錢塘人,俗姓楊。參神悟法師,有所感悟。然後刺血書寫《法華經》七卷。建造了一座德雲庵,在庵內專修唸佛三昧,前後共計三十年。宣和元年春,有一天晚上,法師看到佛現金色身,立刻結印坐化。法師誦《法華經》千部,淨土七經,一字一拜,又禮法華經十遍,苦行不歇。

◎宋朝宜人陸氏,錢塘人,朝請大夫王珏的妻子。常年誦《法華經》,共計三千部,立志修行。八十歲時由於微疾,聽到天鼓自鳴,大家都很驚異。兒女問是怎麼回事?陸氏回答,我要生兜率天彌勒內院。於是仰望上天,口誦《法華經》,雙手合掌,安然逝去。

◎宋朝紹興奉化縣趙母,素來受持《法華經》。一位女僕旁聽很久,只記得“青蓮花香,白蓮花香,花樹香,果樹香”這四句話,一直吟誦不已。後往生,在其所葬之處生出青蓮花一朵。

《法华经持验记》选译

◎明朝天台山佛隴山真稔法師,宣講《法華經》四十多年。所得供養都用於重建真覺寺佛殿僧房,發願所有的師友弟子都能投生兜率天彌勒內院。有一天,隱約看到有天人持幡說:“你的願望達成了。”法師立刻沐浴更衣,端坐而化。

◎明朝武林西溪釋傳計法師,鄞水人,世稱“法華和尚”,是妙峰法師好徒弟。法師喜歡獨居,隱匿於西溪龍樹三十多年,每天以誦持《法華經》為功課,唸誦有九千七八多部。萬曆丙戊,虞淳熙舉辦法華三昧懺,法師發奮精進不知疲倦,堅持修習了三個長期。歷經九年,每當獲得感應,都沉默不張揚。後來停止禮誦,在西溪的路上,挑水砍柴,在行住坐臥間修佛。有人問:“和尚為什麼做這些有為功德?”法師厲聲說:“無為與有為是二嗎?”癸丑年七月,告別所有弟子,唸佛三千聲,唱誦“南無《妙法蓮華經》”到第四遍,面向西方合掌而逝。第二天早上,頂門還是暖的,香氣過了很久才消失。

◎明朝江陰釋僧復法師,德高望重,萬曆末常書寫《法華經》,寫了多年才寫完。寫完後把筆扔到水池中,那時寒冬臘月,忽然有一朵蓮花從冰中綻放出來,亭亭直上。於是,法師自稱“冰蓮道人”。夏樹芳以法師為師,親眼看到這個奇景。

◎明朝嘉靖年間,報恩寺住持永寧法師,法號西林。西林和尚養了一匹馬,每次去禮部都是騎馬。上馬時都會默誦《法華經》,至禮部門前下馬,正好是誦完第一卷,每次都是這樣。報恩寺對面有一孕婦,夜裡夢到這匹馬進入房間,然後生下一個男孩,第二天早上去寺廟拜訪,發現孩子生下的時候正好是馬死的時候。他們家立刻把小孩送給西林和尚作為徒弟。此小孩非常笨,教他讀書認一個字都很艱難;只有口授他《法華經》第一卷的時候,立刻能熟讀,因此相信這是馬聽聞《法華經》得度。

◎明代釋性天法師,號朗然,吳淞(今屬上海市)人。在普陀山出家,光宗泰昌庚申,雲間(松江府的別稱,今屬上海)的周東淵前往南海禮觀音大士,請師誦《法華經》追薦亡母。師為誦《法華經》,在韋馱菩薩前回向。周家有一頭牛,健壯有力,忽然倒斃。不久,附體在周家婦人身上,對他兒子說:“我從前因為口業太重,受懲罰墮落為牛,現在得到《法華經》的功德,已經脫離牛的苦難。”再請求朗然法師禮懺,這樣就可以託生。於是法師再度禮懺,並放焰口施食。當天晚上,周東淵恍惚見看見母親前來感謝:“依仗禮懺的力量,我已經託生東邊的鄰居家中。”第二天一早,周東淵向法師陳述夢境。剛巧東邊的鄰居鄭家生了一個小孩,兩家人都覺得奇怪。問什麼時候生的,鄭家人說:“你家禮懺道場剛完成的時候。”法師曾刺血書寫《法華經》,寫了將近六萬餘句的時候,就感覺以前就做過這事一樣。法師所住的房間,連牆壁上都是示現蓮花、蓮葉和蓮莖的樣子。前來普陀山禮拜的人全都隨喜,合掌讚歎。

◎明朝時北京刑部街的鷲峰寺,是供養古代丹檀佛像的寺院。萬曆末年,住持僧濟舟法師,為人樸質老實,奉佛誠敬,只是對酒戒未嚴格遵守。一天,有個穿著兩截衣的人來對他說:“我是地府的無常,某老太因生前未修善,滯留在地獄裡無法度脫。她過去每月初一、十五都來寺廟禮佛,並帶來果品供養你,因為這個因緣,求您替她念一部《法華經》,幫助她託生。”濟舟法師心存懷疑,就對他說:“你既然是鬼,難得來寺院,為什麼不去禮拜佛像呢?”無常鬼說:“都城隍在裡面,我不敢進去。”濟舟想起,當天五更時,有人要做佛事,於是在殿旁設有城隍牌位,看來無常鬼沒有說假話。於是在七月十五日,在佛前跪誦《法華經》。念至第五卷時,天熱口渴,沒尋到茶水,看見桌上有隻酒壺,搖了搖發現還剩了一點酒,就喝了一口冷酒,然後繼續把經唸完。第二天,無常鬼又來了,對他說:“某老太承蒙法師唸完四卷經,整個地獄都放射金光。但是正要離開地獄去投生時,忽然一陣酒氣吹進冥府,從第五捲到第七卷都是這樣。因此,還是沒起到作用。”濟舟聽後,嚇得毛骨悚立,發至誠心,為她重念。從此嚴持酒戒,永不敢犯。

◎唐朝李紳所寫《大光神異碑銘》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大光上人,姓唐,生於安吉。母親楊氏懷孕時夢到吉祥的靈異,在妊娠期不沾肉食。法師出生後就能說話,不會被人戲弄。還未成年就學佛,念《法華經》,三月就貫通全經。出家那年,西遊至長安,請求皇帝的接見,肅宗皇帝招把進宮。皇帝向法師行禮,並開心的說:“之前夢到有江南僧人口中唸誦大乘佛法,跟著放出物種光芒,聲音和相貌都很像你。”於是賜名“大光”,賜姓“唐”。肅宗元年賜給法師聖旨,許諾他天下所有名寺,法師都可以隨意選一處去當住持。選定後,讓內臣趙思送到千佛寺持驗道場。經過四周,法師說法的聲音照樣洪亮,甚至連皇上都能聽到。皇帝覺得神奇,又下旨表彰,讓高力士前往宣讀聖旨。後來法師移居藍田精舍,剛開始,有寺僧夢到有仙童從天而降,名叫大光,誦經的聲音可以傳到山頂。法師到後,即刻安坐,看見有神手從天而降,安撫法師的心口。法師回憶起先輩抱玉大師,抱玉大師經常說:“只要宣講法音,自然會有神靈輔助。”晚上夢見神僧,賜大師喝下乳液,之後功力大增,身心不再勞累。法師尋山探幽,偶然墜落深谷,龍蛇都不知道有多深,法師被困在那裡無法脫身,但依然心靈瞭然,沒什麼困惑。法師誠心背誦《法華經·見多寶塔品》,發願奉持一萬遍,隨即就脫離困境,好像是有天神捧著他出來的。後受詔住資聖寺,大師以父母在江南,從沒有孝順過父母,所以上表請求回鄉養老,但皇上沒有同意。法師因此起了煩惱,生了無緣無故的疾病,有一次騎著瘸腿驢快速趕路,差點掉在水裡,驢匍匐不前,群鳥停在法師頭頂輕輕撫慰。法師突然警覺,重新建立正念,病自然好了。

以前雙鵲在如來的頭頂築巢,如來依然定慧堅明;大師因為群鳥摩頂,而解脫了煩惱疑惑。於是用寶軸裝飾,頭頂《法華經》,在千佛寺內的道路上,日夜等候聖旨同意其回鄉。於是前往烏程,重修寶塔,每日持《法華經》上的偈頌,以求達成願望。永泰元年,浙江西廉察使韋元輔為六郡別駕是,上表請賜法師的道場為當地的首領。大曆癸丑年,文忠公顏真卿任湖州刺史。李紳的父親李晤任烏程縣令。李紳生了還不滿一週歲,乳病發作,接連七天不哭又看不見。法師讓乳母沐浴焚香,朗聲唸誦《法華經》,讀到《功德品》時,小李紳就坐了起來,拱著手睜開眼。法師給小李紳喝了杯水,在讓乳母給他哺乳,小李紳的病就好了。大師看著小李紳他笑著說:“你發了什麼願,這麼快就回來了?”大師因為這個姻緣給李紳改了小名。

◎晉朝釋雲遂法師,不清楚是哪裡人。少年出家,在河陰白馬寺,蔬食布衣。誦《法華經》,經常一日一遍,又精通教理,經常為人解說。一天夜裡,忽然聽到有人扣門說:“想請法師說法九十天。”法師不同意,門外堅持邀請,法師只好赴約。法師在夢中說法九十天,夢醒時發現自己身處白馬島的神祠中,帶一個弟子,之後天天秘密前往,沒有別人知道。後來,寺中僧人路過神祠,看過有兩個高座,法師坐在在北面的座位上,弟子坐在在南面的座位上,好像有講說佛法的聲音。又聞到神奇的香氣。於是僧俗交相傳揚,都說非常神奇。大家都感到驚異。至夏末,天神佈施了白馬一匹,白羊五頭,絹九十匹,持咒發願後,天神和兩座高峰都消失了。

◎王能承居士,山西黎城人,出身軍官,棲居香江。晚年篤信佛教。皈依青島湛山寺倓虛大師。偶患赤鼻病,膿血雜流,痛苦異常。請了很多醫生治療,結果試了很多藥都沒有效果。病苦纏身先後五年,值遇香港荃灣安樂精舍印行《妙法蓮華經冠科》,大光法師將《法華持驗記》交給王居士看。王居士讀了以後,恍然大悟道:“我患赤鼻病,是因為業障。疾病是從業障生起的,業障是有心造作的,我現在發心誦讀《法華經》五十部,用這個功德懺悔,那我的病一定會痊癒的。果真能這樣,也可以寫一篇法華持驗記一則,附在《法華持驗記》卷後,用這個來提醒以後的修行者。”從這天起,王居士每天都誠心誦讀《法華經》,兩個月誦了二十部,赤鼻病就痊癒了。因為這個原因,王居士更加相信《法華經》不可思議,將誦讀《法華經》作為日常功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