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法蘭:中、美、法三國領導力有何不同?|智薈中歐

拉法兰:中、美、法三国领导力有何不同?|智荟中欧

小歐說

近日,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夏爾·戴高樂全球領導力教席教授、法國前總理讓·皮埃爾·拉法蘭(Jean-Pierre Raffarin)來到上海校區開展為期一週的學術交流活動。拉法蘭自2018年起獲法國總統馬克龍任命,擔任法國政府駐華特別代表,目前也是博鰲亞洲論壇理事。自2014年起他還受邀擔任學院歐方理事。

在做客“智薈中歐2018大師課堂”時,拉法蘭從個人經驗和觀察出發,對中法美三國的領導哲學做了深刻的分析和對比。在他看來,美國的領導力是贏家的領導力,法國的領導力是英雄的領導力,而中國的領導力是智慧的領導力。以下是小歐對演講內容的整理,獨家分享給各位讀者。

拉法兰:中、美、法三国领导力有何不同?|智荟中欧

讓·皮埃爾·拉法蘭

中歐夏爾·戴高樂全球領導力教席教授

法國前總理

關於領導力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700年,那時候在美索不達米亞,也就是現在的伊拉克,設立了漢謨拉比法典,它是一部嚴肅的基礎法典,規定權力必須遵從法律,也規定領導必須受到尊敬。

歷史上還有很多關於領導力的思考。在公元前500多年的中國,孔子就提出了許多關於國家治理的偉大思想;在古希臘,西塞羅等哲人也不斷地研究領導力和對人的管理。

在現代社會,領導力不只涉及到政治,還是一個商業管理問題。

拉法兰:中、美、法三国领导力有何不同?|智荟中欧

在商業的邏輯中,需要企業領導人來激發團隊的積極性,使每個人都有成長和行動的意願。所以領導力是企業管理的主題之一,也是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的職責核心。這裡有很多偉大的教授,他們正對領導力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法國的戴高樂基金會也決定要和中歐建立合作伙伴關係,共同思考關於領導力的問題。

在比較各國領導力的時候,要注意到不同的模式,不是討論誰的領導力比誰更好,而是看到彼此的區別,並思考可以給我們帶來的幫助,讓我們變得更加豐富。

《小王子》的作者、法國作家安東尼·德·聖-埃克蘇佩裡說過,愛情不是終日彼此對視,而是共同瞭望遠方,相伴前行。

對比不同文化的目的也不是趨同,而是分享,分享對於未來的看法和觀點。在中歐,我們可以根據中國和歐洲文化一起來定義領導力。

五類領導力

總體上來說,有五類領導力,或者說是領導人的五種組織權力的方式。

1

第一種是專制型,我是你的領導,所以我說什麼你們就要做什麼,軍隊就是這個模式,使命令可以得到貫徹,下屬能夠按照上級旨意行事。

2

第二種是父親型,如果你願意跟我幹活,我會像父親一樣照顧你,給你關愛和幫助。反過來講,作為領導,我把愛給予你,尊重你,但作為回報你必須幹活。

3

第三種是民主型,我們一起工作,大家都是平等的,以民主方式在一起工作,用一種集體性的邏輯共同組織工作,但領導只有一個。

4

第四種是集體領導,在一個團體裡面,只有個體,沒有領導,團體由一個小組集體進行領導,沒有一個人站在前面或者躲在後面。

5

第五種是放任自流,沒有領導。團隊個體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每個人隨心所欲地做自己願意做的事情,但這也可以說是放任自流。

拉法兰:中、美、法三国领导力有何不同?|智荟中欧

美國

贏家邏輯——注重技術和規則

美國大學裡有很多討論領導力的著作和文獻。

比方說如何做公開演講,大廳裡比較亂的時候怎麼放低聲音慢慢說,吸引大家的注意力,使大廳安靜下來;又比如問好,當美國前總統奧巴馬走上演講臺,他不是說大家好,而是你好,直接和臺下個人進行交流。

對美國人而言,領導力就是從學習開始的,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很好的領導。只要學會工作、講話、寫作、組織會議,學會決策、管理、控制,那麼一切都可以進行組織,這是美國的邏輯。

美國領導力實際上就是贏家的邏輯。這方面有很多的研究課題,特別是圍繞奧巴馬進行的研究。奧巴馬的領導力舉世矚目,他是第一個擔任美國總統的黑人,這屬於勝利的、先鋒的領導力。

在一本研究奧巴馬領導力的書裡面提到他的十個原則。

第一點就是相信自己的與眾不同。這並不是一個障礙,而是一種優勢,比如奧巴馬就把自己的黑人背景作為一張王牌,贏得了總統大選。

第二點就是可信度,表明自己有領導這個國家的能力,讓選民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第三點是,考慮到美國年輕人比較喜歡憧憬未來,所以必須不斷表達出憧憬未來的感覺。

在美國,領導力關乎創造和改革,這曾經是一個競選的口號,但美國的領袖往往是一個願意並承諾改變事情的人。他們希望自我成長,不斷提升自己的領導力,也希望使所有人不斷成長,大家共同成長。

另一種關於美國式領導力的,可以從《權力的48條法則》一書窺探得出。這是一本美國出版的全球暢銷書,裡面提出:

  • 永遠不要比你的上司更耀眼;

  • 掩蓋你的真實想法;

  • 說得更少一點;

  • 要關注你的對手,使你變得不可或缺;

  • 要控制好你的時間;

  • 成為一個不可預測的人。

所以說,美國人有一套關於領導力的觀點、規則、法則和操作技術。

法國

領導力是對命運的感知

美國的領導力是勝者的領導力,而法國的領導力是英雄的領導力。

法國曆史上,曾經有很多領導人用自己的個人魅力對領導力下了定義,戴高樂將軍就以自己的經歷書寫了法國式的領導力。

戴高樂認為領導力很重要,如果沒有偉大人物的話,是無法成就偉大事業的。領導人既擁有上天賜予的天賦,也具備通過經驗和職業學到的技巧。

拉法兰:中、美、法三国领导力有何不同?|智荟中欧

要成為一名領導者,戴高樂認為,需要具備幾種特性:

首先,領導人應該是一個有個性的人。他崇拜行動,對行動和願望有狂熱,而不是做袖手旁觀的觀眾;其次還要對決定權非常在意,也就是說,一旦做了領導人,就不會讓其他人做決定;領導人是喜歡挑戰、喜歡困難的人,知道困難才能夠彰顯自己。一個領導人會為失敗負責任,不會把責任推給別人,更不會讓下屬去承擔失敗的責任。

第二,領導力需要遵循現實的環境和理論。環境對於領導力的執行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法國是一個意識形態非常突出的國家,喜歡思考,誕生了各種思潮。但是領導人不能被侷限在某一種想法裡,他需要觀察現實環境,讓環境引導決定的方向。

第三,領導人要對自己的命運有所瞭解,清楚地知道自己是不是一個領袖,也必須自知命運是否要讓你成為一個領袖。一個好的領袖是一個有創業精神的人,敢想敢幹的人,並且不滿足於現狀。

此外,戴高樂還非常注重威嚴。他認為,領導者的威嚴和聲譽就在於沉默,和他人溝通時要言簡意賅,不能與每個人都保持親密,一定的距離感有助於提升威望。他還認為道德的力量也非常重要,這樣可以使地位和聲譽不受到質疑。

他認為,對法國人來說,被領導是一個人的基本需求,和吃飯睡覺一樣。一個領導人之所以成為領導人,並不是因為他想把領導力強加給別人,而是因為其他人需要被領導。在這種情況下的領導力,必須是優秀的領導力。

中國

充滿智慧的領導力

中國也有自己的領導力,我要用一種非常謙卑的姿態來談中國的領導力。

拉法兰:中、美、法三国领导力有何不同?|智荟中欧

公元前5世紀,是孔子生活的時代,也是歐洲的希臘時代,在同樣的一個時代,東方人和西方人都對政治和權力的組織、分配感興趣。

孔子的主要工作是給君王當顧問,因此建立了一套關於權力的思想,至今這套思想還在給全世界的領導人帶來啟發。比如,孔子認為如果一個人不正直,就無法成為一個領導者。

孔子倡導“禮”,這跟戴高樂的看法有相似之處。領導人講求禮儀的話,老百姓就容易被領導。比如閱兵式,反映了治理國家的一種文化;在法國我們也會向一些做出貢獻的人頒發勳章,這樣的禮儀很重要。

子曰:小不忍則亂大謀。這句話就是在說權力的,充滿了智慧。所以說,美國的領導力是勝者的領導力,法國的領導力是英雄的領導力,而中國的領導力是智慧的領導力。

中國的思想中有一種對智慧的追求。老子的思想中也有很多關於領導力的說法,他說“不敢為天下先”,意思是保持中立。韓非子亦有類似思想,說“君無見其所欲”,君主不要表現出自己的慾望,他還主張君主真正的權力是不允許被分享的。

我在接待許多國家的代表團的時候,可以知道最重要的那個人總是走在最前面的。而接待中國代表團時,我不知道最重要的人是誰,他不一定走在最前面。

在法國,領導者總是那個衝在前面高舉大旗的人。而在中國,領導者並非不做事情,也並非沒有戰略,他負責協調每個人的工作,讓機器運轉起來。這就是韓非子最重要的“無為”思想。

至於如何行使權力,韓非子認為一切必須按照法律行事,這和我們現在所說的法律不一樣,而是一種依據集體來引導我們行動的規則。領導人是一個執行項目的人,而項目本身是一個集合所有人想法的溝通和行動平臺,在這個平臺上,領袖只不過是規則的化身而已。

領導力的12個關鍵詞

最後我想說的是,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領導者,不論是家裡的領導、企業的領導,還是球隊的領導。

關於領導力,我有12個關鍵詞跟大家分享。

首先是勇氣、創造力、信任和情感,這是領導力的四個主要特徵;

其次是戰略、影響力、關係和執行力,這是利用領導力的四個領域;

最後是尊重、相信、平穩和希望,這是下屬或團隊對領導者的四個期望。

END

五類領導力中,你更喜歡哪一種?在你看來,領導力的哪些方面比較重要?歡迎留言~

關於“大師課堂”

2018年是中國與歐盟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係15週年,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持續為中歐之間的經濟、文化、人才交流發展搭建橋樑。今年的“大師課堂”,力邀多位中歐學者與政商界領袖來到中歐,與廣大中歐校友和嘉賓們激盪思維、共享智慧。

文中部分圖片來自pixabay,圖片授權基於CC0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