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次高考“钉子户”,或许追梦比结果更重要

昨天,2018年全国高考拉开帷幕,然而有一位“特殊”的考生迎来了个人第22次高考经历,与众多“00后”同赴考场。他被称之为高考“最牛钉子户”。对于他坚定不移地参加高考的追梦之旅,许多网友争论不休。

1983年,梁实首次参加高考。16岁的他落榜后连上3年补习班,依然没有考上大学。随后梁实一边工作,一边备战高考,直到1991年因高考年龄限制而停止。

2001年,获悉教育部取消了考生报考普通高校年龄及婚姻状况的限制,梁实又开始高兴地备考,断断续续,至今已是第22次参加高考了。

22次高考“钉子户”,或许追梦比结果更重要

在经历过最开始的3次落榜之后,梁实开始去打工讨生活,卖五金、卖服装,从最基本的干起,后来靠卖建材发了家,成了个建材公司的老板。

生意上的成功依然没有满足他内心对于大学的缺失,梁实对高考一直抱有热忱。

他说高考是自己的理想和精神支柱:“在我们那个年代,大学的吸引力比现在要强得多,想上大学的欲望是非常强烈的。如果老是考不上,我就觉得精神上缺了一块,即使每天吃好的、穿好的,人也高兴不起来。”

2016年,梁实的高考成绩达到了453分,这是他这些年来的最好成绩,已经超过了二本分数线,但没有上到理想的学校,于是放弃了填报志愿。没想到去年分数又开始下滑,别受打击的他从去年9月他就开始常去熟悉的茶馆复习。

至于为什么要在茶馆复习,他解释称自己在家待不住,也习惯在茶楼里谈生意,因此直接将学习场所搬到茶馆里。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学习之余,也需要一直照顾着自己的建材生意,维持生计,多少分散了他复习的精力。

然而网友对于他的执着,毁誉参半,赞成者认为这精神和行为都可嘉,反对者认为这是哗众取宠。

22次高考“钉子户”,或许追梦比结果更重要

22次高考“钉子户”,或许追梦比结果更重要

有网友非常疑惑,称这简直就是现代版的孔乙己,也有不少人质疑他这是在“作秀”。但也有网友爆料说,很多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现实生活中的他其实是一个商人,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是百万富翁了,高考只不过是为了圆“大学梦”。

其实,能够为了自己的梦想付出行动的人太少了,虽然被称之为高考钉子户,但能年复一年坚持下来,已经不是“作秀”的人能坚持的了。退一步说,即便他是在“作秀”,就冲着能坚持几十年的执着,这波“秀”热点菌也认了。

22次高考“钉子户”,或许追梦比结果更重要

但屡次参加高考的又岂止梁实一人。

69岁的河南老人柳玉春,也为了圆自己的大学梦,在今年踏上第3次高考征程。

86岁老人汪侠第15次参加高考,被网友誉为“中国第一高龄考生”。

71岁康连喜,这个生长在辽宁阜新市韩家店西瓦村的普通农民,对于即将迎来的第18次高考。对于不少人的质疑,老人心里跟明镜一样,笑称自己不可能考上,即使考上也上不了,但每年的高考还是会参加,因为这对于俄他而言已经成为一种精神寄托。

22次高考“钉子户”,或许追梦比结果更重要

再回到“钉子户”梁实身上,或许一开始他只是简单地想玩一把情怀,毕竟人总要有梦想的,万一实现了呢。

不少人对他的质疑是因为可能从他的时间规划上不可能考上川大。或许梁实并不在意自己能不能考上,二十次的坚持,不过是对自己过去的执着。以为只要还能走进那个试场,自己的青春就没有结束,自己就还有无限的可能。

然而,人生没有什么会永远不失去的,可是有的人不相信,所以他们会不停的寻找,找一辈子。

所以梁实的行为并没有那么不可理解,当大家跳出能不能考上大学这个局限来看,如果你的心中也有一个梦想,当你一次次坚持后,结果或许就不那么重要的,只要自己在完成梦想的道路上,那么结果是什么,心里都是开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