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千現金貸盯上印尼,僅40家落地,而中國黑產大軍也尾隨而至……

上千現金貸盯上印尼,僅40家落地,而中國黑產大軍也尾隨而至……

文 | 羅素

在中國監管落地後,印尼曾被視為中國現金貸企業的“救生筏”。

最熱時,上千家現金貸企業盯著印尼,每月有上百家中國企業赴印尼考察。

但多位印尼現金貸從業者統計,至今真正落地印尼的中國企業,只有約三四十家。

它們中月交易量最高的,也僅過億元,大多數平臺在千萬級別徘徊。

印尼是中國金融出海的第一站,在這裡,人們本以為將上演“千軍大戰”,為何市場卻迅速進入冷靜期?

近日,一本財經記者來到雅加達實地走訪,瞭解它們到底遭遇了什麼。

01監管收緊

2017年年初,中國金融大軍開始了出海之徵。

而印尼,成為了第一站。

“邏輯很簡單:2.66億人口,居民超前消費意願強烈,而且幾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機。”印尼某現金貸頭部平臺創始人錢坤稱,這就是他們選擇印尼的核心原因。

當時的印尼金融公司,都相對保守。當它們還在研究這些“數據較少”人群的風險怎麼控制時,中國金融大軍,已全面殺到。

上千現金貸盯上印尼,僅40家落地,而中國黑產大軍也尾隨而至……

△雅加達市景

2017年,中國監管趨嚴,出海大軍兵臨印尼城下。

“最多的時候,有上千家公司準備進入印尼市場,幾乎一天一個考察團,來印尼找資源。”錢坤稱。

它們一踏入印尼土地,對當地公司,簡直是“碾壓式的”。

在印尼谷歌商店,金融類APP榜單排名靠前的位置,開始被中國金融公司攬括。

而其中,還有很多陌生的“馬甲包”。

“馬甲包就是中國現金貸的玩法。一家公司註冊多個馬甲,全面收割流量。”錢坤稱。

還有一些中國公司,把日利率定為2%-3%,高於行業普遍的1%。

中國軍團的聲勢和打法,引起了印尼監管層注意。

“印尼金融管理局(OJK)被嚇壞了,他們覺得這個市場已沒法控制。”業內人士透露。

面對中國軍團,是放,還是收?印尼監管層的心態其實頗為糾結。

“印尼信用卡的滲透率太低了,監管在這方面是有KPI的,要把市場做大。”上述人士稱,但讓監管頭痛的是,國內市場還未起來,中國軍團就已殺到。

所以,印尼監管不能和中國市場一樣,一刀切。

他們試圖找到其中的平衡點:一邊放,一邊收。

“整體感覺是,印尼監管層在學中國。”唐牛總裁劉小蓉發現,印尼監管層針對現金貸出臺的很多措施,和中國類似。

比如,未登記註冊的公司不得運營。

比如,告知部分企業,借貸最好有場景,利率要降低。

比如,聯合谷歌商店,下架不符合資質的網貸APP,約談違規企業。

還有消息稱,印尼監管層將對利率規定上限……

而兩者不同點是,“中國政府是放而不管,最後收;印尼政府是看到苗頭不對馬上管,完全不一樣”,上述業內人士說。

規範市場的緊箍,越收越緊。

在印尼照搬中國那套粗放野蠻的打法,已經很難奏效。

在這樣的背景下,以為印尼監管還是真空、想賺一筆快錢就走的企業,在考察後心灰意冷,只有放棄。

“現在進入已經晚了,他們都怕成為接盤俠。”一位業內人士說。

上千出征大軍,在印尼監管之後,幾乎退下了一半。

剩下的企業,一部分在猶豫觀望,還有一部分在準備註冊備案。

截至3月5日,在印尼,有36家公司拿到了OJK註冊登記,有42家公司正在註冊,還有42家有註冊意向。

據瞭解,拿到註冊登記的公司中,有4家中國公司。

因為註冊和OJK反覆溝通、修改資料後,劉小蓉發現,監管層的態度,是開放的。

他們歡迎扶持者、發展者,但絕不歡迎收割者、掠奪者。

02風控難題

上千現金貸盯上印尼,僅40家落地,而中國黑產大軍也尾隨而至……

△在唐牛的雅加達辦公室,審核團隊正在工作

出海不易。落地的困難,遠超想象。

實際上,印尼的現金貸客群比中國要優質:除去低收入藍領,還包括大量信用卡未覆蓋的白領。

這背後有特殊的歷史原因: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印尼銀行提高了信用卡申請標準。

危機過後,銀行並未及時調整。

奇怪的是,客群更優質,但在印尼,壞賬率卻比中國高。

有企業表示,印尼的壞賬率要比中國高約20%。

這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催收極難。

在中國,曾有人笑稱,中國的現金貸,就是“通訊錄貸”。

公司讀取所有的通訊錄,一旦客戶不還錢,就去“爆通訊錄”。

而在印尼,這樣的野蠻方式,完全行不通。

首先,印尼監管明確禁止一些催收方式,比如,對客戶進行24小時全天候狂轟濫炸。

捷信印尼法律和合規部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只能在週一到週六的早上8點到晚上6點催收,在印尼的全國節假日不得聯繫客戶。

對於老客戶,時限可以稍微放寬,但是,催收人員開頭的第一句話,必須是:“先生/女士,您允許我和您通話嗎?”

這是因為,監管政策中有一條:“除非顧客同意,否則不能在上述時段之外聯繫。”

而一旦違反規定,處罰極為嚴苛,毫不留情。

“要是暴力催收,政府收到舉報,你就只能回家了。”印尼某現金貸平臺創始人陳凱說。

很多中國公司都聽說,有印尼本地公司暴力催收,最後被迫關了門。

“本地公司尚且如此,更何況外來企業。”錢坤稱,他們的催收人員都需要嚴格培訓,所有的通話錄音中,一旦出現一些“不雅”字眼,員工就會被要求下崗。

“在這裡,根本沒有‘暴力催收’這個詞。”錢坤稱。

其次,印尼人也缺乏暴力催收的“基因”。

印尼有近九成人口信仰伊斯蘭教,其他人群分別信仰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佛教等宗教。他們普遍性格溫和,說話客氣,很難罵出髒話和惡毒的字句。

在催收時,他們往往用的是服務性的口吻,而非斥責性的。

陳凱稱,曾有中國公司教印尼員工一些催收策略,比如辱罵對方的妻子,“他們聽完被嚇壞了,因為有信仰,完全說不出口”。

“你讓他暴力催收,他真的也做不到。”劉小蓉說。

而“爆通訊錄”這樣的做法,催收員絕不會執行。

他們頂多從通訊錄裡選擇一兩個客戶家人打電話,然後溫柔詢問:“我可以和您通話嗎?您可以告知借款人還錢嗎?”

在印尼,還有一個風控難題,就是當地數據的缺失。很多人將這裡稱為“數據蠻荒之地”。

在這樣的情況下,欺詐和黑灰產,就有隙可鑽。

值得注意的是,黑產也跟隨中國金融企業的腳步,來到了印尼。

3C分期,他們會跟門店和銷售勾結。

現金貸,他們會幫不合規客戶過審。

“騙錢的都是當地人,但我們和行業裡的人溝通後發現,這些中介應該都來自中國。”劉小蓉說。

業內傳言稱,有一個平臺被擼了幾百萬。

另一方面,當地的欺詐,也開始抬頭。

“還有人PS身份證,PS痕跡清晰可見。”陳凱說,當地人造假的手法非常幼稚,很容易被識破。

也有公司發現幾十個客戶的證件信息高度雷同,最後發現,它們都是偽造的。

03政治隱憂

在印尼生活一段時間後,很多中國企業漸漸融入當地。

很多人感受最深的,是當地民眾的友好與淳樸。這種善良淳樸程度,甚至在中國也不多見:“他們對你的微笑,是發自內心的。”

但政治,或許仍然是在印尼展業時,最大的風控變量。

印尼有排華歷史,在18世紀就出現過荷蘭殖民者屠華事件,20世紀又出現過兩次大規模排華。

隨著時間的推移,那段歷史正在逐漸淡去。

上千現金貸盯上印尼,僅40家落地,而中國黑產大軍也尾隨而至……

△雅加達唐人街 拍攝:羅素

但對部分政治敏感度高的中國企業來說,排華事件會否重現,一直是它們的隱憂。

“每天都高度緊張。”錢坤說,他的印尼同事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情,就是打開電視看新聞,觀察輿論是否平靜。

“一旦有風吹草動,我們會馬上撤出印尼。”他表示。

而鍾萬學事件,讓中國企業真切感受到了印尼的政治動盪,併為之捏了一把汗。

華人鍾萬學曾是雅加達特區省長,被視為華人之光。

但2016年11月,他在競選時出言不慎,被認為褻瀆了伊斯蘭。

此後,雅加達爆發了反對鍾萬學的大規模遊行,參與者超過10萬人。

在電視和微信群裡,很多中國公司看到了這樣的畫面:浩浩蕩蕩的遊行人群舉著條幅,在雅加達中心區行進,要鍾萬學下臺。

劉小蓉當時住的公寓對面,也有遊行者縱火。所幸火勢不大,最後被撲滅。

“我們確實擔心它會變成一起大規模反華事件。”劉小蓉和同事深感焦慮,詢問很多印尼穆斯林和華人朋友後得知,“參與者並沒有那麼強的反華情緒”。

大家這才鬆了一口氣。

有的中國企業習慣於不問時事、埋頭賺錢,但在印尼這樣一個宗教、種族關係複雜的國家,綜觀大局、保持謹慎,並非多此一舉。

因為經濟,從來不可能脫離政治單獨存在。

04未來趨勢

儘管現金貸出徵印尼並不算成功,但另一邊,場景分期卻發展得頗為紅火。

2013年進入印尼市場的捷信,已打開了一片天地。

在雅加達的各大商場和超市,捷信的分期廣告隨處可見。

3C手機分期,是捷信的主營模式。

上千現金貸盯上印尼,僅40家落地,而中國黑產大軍也尾隨而至……

△在雅加達市中心的手機專賣店,捷信的分期廣告頗為顯眼 拍攝:羅素

“手機分期在當地非常普及。不少門店差不多一半的手機,都是通過分期賣出去的。”捷信的相關負責人稱。

可見手機分期這個場景,極具市場空間。

當地人有“及時行樂”的消費習慣,因此,任何一個大的消費場景,都可以切入。

目前在捷信的分期業務中,手機佔了七成,而其餘三成,就是其他電子產品和傢俱。

更多的玩家,也已進入場景分期領域,比如印尼版分期樂Akulaku。唐牛也切入了場景分期市場。

此外,中國巨頭也在殺入這片土地。

京東就將印尼作為在東南亞開展消費金融業務的第一站,印尼白條在半年前便已內測成功。

據知情人透露,小米金融也看好印尼消費金融市場,在全力佈局。

而此前,小米已在印尼開設手機工廠,並上線貸款超市APP,有通吃的勢頭。

“這個市場還不成熟,發展全數據化、自動化的現金貸,其實土壤是不成熟的。”錢坤預測,起碼還有3年,這片土地才能健康地孕育“現金貸”。

但,場景分期卻可以先行。

捷信的相關負責人稱,在印尼,監管要求消費分期的貸款必須有場景,需基於交易。另一方面,通過場景獲取的客源,相對來說風險更小,更可控。

因此,在目前的印尼市場,先發展場景分期,可能是更明智的策略。

上千現金貸盯上印尼,僅40家落地,而中國黑產大軍也尾隨而至……

△雅加達繁華地帶的商場門口 拍攝:羅素

在多重夾擊之下,印尼的銀行已經甦醒,殺入分期市場,與競爭對手近身肉搏。

回到現金貸領域,很多中國公司都感覺到,競爭正在加劇。

為了避免被挖角,公司員工的工資,一直在漲。

如果玩家增加,選擇變多,多頭借貸的現象會不會變多?印尼市場會重蹈中國市場的覆轍嗎?

沒人知道答案。

大家共同的選擇,就是快馬加鞭,日夜兼程。

“趁著這個市場還是乾淨的。”

上千現金貸盯上印尼,僅40家落地,而中國黑產大軍也尾隨而至……

印尼被認為是中國企業出海的一個樣板。

而在這裡,中國遠征軍正面臨越來越嚴的監管、越來越激烈的競爭。

潮水褪去時,只有真正的強者,才能生存。

而在此之前,它們對這片土地的耕耘,必須深一點,再深一點。

(應受訪者要求,陳凱和錢坤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