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爲何不叫綠瓜?老人爲何不讓寶寶多吃黃瓜?中醫古籍給出答案

黃瓜為何不叫綠瓜?老人為何不讓寶寶多吃黃瓜?中醫古籍給出答案

夏天是吃黃瓜的好時節,因為很多人覺得黃瓜是清熱的,而且比較解渴,像水果一樣。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我們一般吃的黃瓜明明是綠色的,卻為什麼被叫做黃瓜呢?

黃瓜為何不叫綠瓜?老人為何不讓寶寶多吃黃瓜?中醫古籍給出答案

黃瓜原名叫胡瓜 因為一個皇帝改了名

清代著名醫家張璐編著的《本草逢原》一書中對黃瓜的名稱由來做了這樣的記載:“今名黃瓜,張騫使西域得種,故名胡瓜。隋時避石勒,名改呼黃瓜,至今因之”

原來,黃瓜原名叫胡瓜,是漢朝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回來的。胡瓜更名為黃瓜,始於後趙。

石勒本是入塞的羯族人。他在襄國(今河北邢臺)登基做皇帝后,對自己國家的人稱呼羯族人為胡人大為惱火。石勒制定了一條法令:無論說話寫文章,一律嚴禁出現“胡”字,違者問斬不赦。

黃瓜為何不叫綠瓜?老人為何不讓寶寶多吃黃瓜?中醫古籍給出答案

有一天,石勒在單于庭召見地方官員,當他看到襄國郡守樊坦穿著打了補丁的破衣服來見他時,很不滿意。他劈頭就問:“樊坦,你為何衣冠不整就來朝見?”樊坦慌亂之中不知如何回答是好,隨口答道:“這都怪胡人沒道義,把衣物都搶掠去了,害得我只好襤褸來朝。”他剛說完,就意識到自己犯了禁,急忙叩頭請罪;石勒見他知罪,也就不再指責。等到召見後例行“御賜午膳”時,石勒又指著一盤胡瓜問樊坦:“卿知此物何名?”樊坦看出這是石勒故意在考問他,便恭恭敬敬地回答道:“紫案佳餚,銀盃綠茶,金樽甘露,玉盤黃瓜。”石勒聽後,滿意地笑了。

自此以後,胡瓜就被稱做黃瓜,在朝野之中傳開了。到了唐朝時,黃瓜已成為南北常見的蔬菜。

黃瓜這個名字能流傳下來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古人當時並不知道鮮嫩的黃瓜最好吃,而是象其它的瓜類一樣,等到其黃熟後才會採摘下來食用。後來才知道,碧綠鮮嫩的黃瓜才是最好吃的。黃瓜老熟後的顏色是黃色的,而且黃與胡的讀音又基本相近,這就是樊坦慌亂之中將其稱為黃瓜的主要原因吧。

黃瓜為何不叫綠瓜?老人為何不讓寶寶多吃黃瓜?中醫古籍給出答案

黃瓜其實不宜多吃 幼兒吃了容易生腸胃病

《本草逢原》一書中對黃瓜的介紹並不很提倡作為常吃的食物。比如這本書中記載:“黃瓜甘寒,故能清熱利水,善解火毒。北人坐臥炕床,以此為珍品。南人以之供蔬,甚不益人,多食動氣,發寒熱,發瘡疥,髮香港腳,令人虛熱上逆。天行後不可食,小兒切忌,作瀉生疳。”

黃瓜為何不叫綠瓜?老人為何不讓寶寶多吃黃瓜?中醫古籍給出答案

這個段落主要說了三個關鍵點:

第一,因為黃瓜能夠清熱利水,善解火毒,所以北方經常坐炕上的,因為燥熱比較多,把黃瓜作為珍品。

第二,但是南方的人不適合多吃,否則容易動寒氣,出現疥瘡等疾病,“令人虛熱上逆”。

第三,原文的“天行後不可食,小兒切忌,作瀉生疳”。主要意思是出現流行病的時候,兒童切忌不可食用黃瓜,容易出現腹瀉等腸胃疾病。如果從黃瓜性味的角度分析,平時也不適合給孩子經常吃黃瓜,幼兒的脾胃發育不成熟,容易被寒邪所傷,寒性的黃瓜吃多了對孩子的脾胃的確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