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出汗多或許不是因爲熱!這五種非常規的出汗預示身體這些部位

夏天到了,今天就來給大家說說出汗是怎麼回事?什麼樣的汗是正常的?什麼樣的汗是必須要注意的?

身體怎麼樣?問一問身上的汗!

有人體檢時各項指標正常,卻突發了心梗、腦梗,化驗單、體檢報告也會欺騙人,但出汗不會。比如胸口出汗異常,說明心有問題了,但體檢不一定能檢測得出來——“一問寒熱二問汗”,汗是人體健康最真實“晴雨表”。

一、汗是怎麼來的?

夏天出汗多或許不是因為熱!這五種非常規的出汗預示身體這些部位

汗,再熟悉不過了!但汗是怎麼來的?懵圈了!

出汗是人體排洩和調節體溫的一種生理功能,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汗液的量、色和氣味發生改變,則可作為某些疾病的一種前兆,應引起重視。以下就是從傳統中醫學角度對一些常見出汗現象的解釋。

出汗要分出來是生理性出汗還是病理性出汗,病理性出汗也就是多汗症的原因總體概括起來就是一種中樞神經功能失調的表現,下面小編來介紹病理出汗的類型。

二、異常出汗的類型

夏天出汗多或許不是因為熱!這五種非常規的出汗預示身體這些部位

1、自汗=陽氣虛弱

【症狀】人醒著的時候,凡不是因勞動、炎熱等因素而致全身性出汗,稱為自汗。自汗最明顯的特徵就是,人坐在那裡,別人都不出汗,他卻自個兒在那裡出汗,動一下出得更嚴重。

【病機】自汗的原因是陽氣虛弱。陽氣對人體血、津液具有固攝作用,陽氣虛弱則津液失於固攝,就容易出汗,活動消耗陽氣,所以活動之後出汗更甚。

2、盜汗=陰虛內熱

【症狀】一睡覺就出汗,一醒了汗就停止了,就叫盜汗。盜即偷盜,古代中醫用汗液像盜賊一樣趁人睡著時偷偷出來行動來形容盜汗,十分形象貼切。

【病機】盜汗的主要原因是陰虛內熱。日行於陽,夜行於陰,人睡了後,陽氣不活動、跑到身體裡面去,體內本來陰虛,陽氣都聚集到體內,導致陰虛內熱,就容易出汗。而人醒了後,陽氣開始活動、跑到身體外面來,內熱減少,就不出汗了。

3、戰汗=疾病狀態

【症狀】戰汗在病情較重的情況下發生,多見於各種傳染病中,先是戰慄,然後發熱、出汗。戰汗的前提是人處於疾病狀態。

【病機】人在疾病狀態,病邪藏於體內,陽氣就聚集起來到體內與病邪較量,體表就感到惡寒,所以戰慄。陽氣在體內與病邪較量,聚集了能量,人就開始發熱,如果陽氣最終戰勝了病邪,邪去正安,陽氣恢復,出一身汗病就好了,燒也退了。

【建議】人在疾病狀態,如果出了一身汗,燒並沒有退下去,或者四肢厥冷、煩躁不安,說明正不勝邪,陽氣、津液都被消耗得越來越多,是病情惡化的表現。所以戰汗的關鍵不在止汗,在於治病。

4、黃汗=陰陽失調

【症狀】黃汗實際上是一種病,一個病名。病人身上的汗出來之後粘在衣服上,衣服呈黃色,黃如柏汁。黃汗與黃疸不同,它的特點是汗的本身是黃是白看不出來,只有粘在衣服上才能看出來,病人的皮膚、眼睛並不發黃,小便也不黃。

【病機】中醫認為,黃汗是人體陰陽失調,腠理開闔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洩的病證。由於平時飲食不注意,或外感溼邪,引發脾胃功能失調而生溼熱,溼熱燻蒸肝膽,膽汁隨汗外溢肌膚。

5、絕汗=重病耗陰

【症狀】絕汗,即病變危重階段出現的大量汗出,汗出不止,人好像虛脫了一樣,是一種陰陽離決的表現,又稱脫汗。絕汗有兩種:一種冷汗淋漓如水,耗散陽氣,又稱亡陽之汗;一種是熱汗黏稠如油,耗散津液,又稱亡陰之汗。

【病機】人在久病重病中,耗散陽氣,特別是心陽過耗不能固攝津液,汗出如水,陽氣散於體外四肢厥冷,是陽氣將絕之象。由於大病重病耗陰,造成津液嚴重虧損,體內陽氣多津液少,內熱蒸化本身就很少的津液,所以汗的濃度很高,黏稠如油,是津液將絕之象。

夏天出汗多或許不是因為熱!這五種非常規的出汗預示身體這些部位

夏天出汗多或許不是因為熱!這五種非常規的出汗預示身體這些部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