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三支救援隊抵達寮國災區,兩名遵義女孩主動爲救援隊帶路

贵州三支救援队抵达老挝灾区,两名遵义女孩主动为救援队带路

7月27日,老撾阿速坡水庫潰壩過去5天,目前已經造成26人死亡、131人失蹤,仍有超過3000人無家可歸。通往災區的多座橋樑和部分道路也被洪水沖毀,給搜救和運送救災物資帶來了極大的困難。潰壩發生後,中國多支救援力量近兩百名救援人員相繼趕往老撾參與救援,其中有三支隊伍18名救援隊員來自貴州。

2600公里救援路走了53個小時

25日,貴州都市報記者跟隨貴州眾志、貴州藍天救援隊,駕駛三臺救援車從貴陽出發,取道雲南西雙版納,從磨憨口岸出境,進入老撾磨丁。兩國海關對風塵僕僕從千里之外趕來的貴州救援隊均開通了綠色通道,以最快的速度讓救援隊通關。

入境處的磨丁鎮屬於老撾北部,而潰壩災區位於南部,相隔1600公里。鏈接老撾南北兩端的是縱向貫穿全境的13號公路,救援隊伍沿著這條唯一的國道線一路南下。

老撾北部是山區,13號公路在大山裡像蛇一樣穿行。由於路基狹窄,路面破爛,滑坡隨處可見,加之過往車輛不少,導致行車速度極慢。進入老撾第一天的10小時裡,救援隊翻過了一山又一山,竟然只走了200餘公里。

救援隊出征意在以最快的速度趕到災區,發揮最大的救援作用。一路上,隊員們輪流駕駛車輛,除了吃飯、加油,基本上是人停車不停。即便日夜兼程,從北部邊境到首都萬象的700公里路程,竟然耗費了40個小時的時間。

過了萬象,13號公路沿著湄公河東岸繼續南下。這一帶已是廣袤平原,道路寬且直,行車速度一下子就快了起來。一路上不時能夠遇到同樣是趕往災區的救援隊伍、物資以及志願者。

27日下午,貴州藍天救援隊10名隊員先期抵達災區。當晚,包括貴州都市報記者在內的貴州眾志救援隊4名隊員和從貴陽搭乘飛機趕去的貴州光明救援隊4名隊員,相繼抵達災區。

贵州三支救援队抵达老挝灾区,两名遵义女孩主动为救援队带路

(27日,貴州陽光救援隊4名隊員乘飛機抵達巴色,然後專車抵達阿速坡省。)

從貴陽出發到老撾災區這一路,地圖上顯示不過2600公里,而救援隊員們卻馬不停蹄趕了53個小時。

經過一夜修整後,貴州的三支救援隊將於28日參與救援工作。

中國多支救援隊相繼趕赴災區

貴州都市報記者在趕往老撾水災區途中,從國內各公益平臺獲悉,目前已經有多支救援力量近200人抵達災區或者正在向災區挺進。

在老撾首都萬象,貴州都市報記者遇到了從北京轉道昆明而來的雄州救援隊3名隊員,隊長李永亮告訴記者,他們要立即搭飛機飛往南部城市巴色,必須在當晚進入災區。此前一天,來自浙江的公羊救援隊已經趕到災區,開始參與應急救援。此次抵達災區隊伍最為龐大的是中國藍天救援隊,加上貴州藍天的隊員,總人數達80人,他們攜帶了大量救援裝備。

贵州三支救援队抵达老挝灾区,两名遵义女孩主动为救援队带路

(來自廣西的華人李春燕(中)為貴州眾志救援隊指引道路。)

目前,記者已知進入老撾境內的中國民間救援隊伍有:中國藍天、貴州眾志、貴州陽光、浙江公羊、北京雙閃、廈門曙光、雄州、常德紅十字等8支救援隊,另外還有河北螞蟻、遼寧博愛等救援隊將於28日抵達老撾。此外,還有來自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支醫療隊32人。

救援隊在災區可以分片區進行失蹤人員搜索、傷員和病人救助、防疫消殺工作、被困人員的轉移、為受災地提供臨時淨化水服務、應急物資的籌集轉運和發放等許多人道救援。

華人、留學生踴躍參與救災

貴州眾志救援隊連夜行駛兩天兩夜後抵達老撾首都萬象,在三江國際商貿城停車修整。在臨出發開赴阿速坡省時,兩個女孩子突然跑過來,拉著隊長蘇亞的手操著普通話詢問:“你們是中國來的救援隊嗎?我們可以給你們帶路、做翻譯。”

蘇亞下車詢問,竟然發現她們是貴州遵義人。兩個女孩一個叫潘婕,20歲;另外一個叫周照三,19歲。兩人是姐妹,她們的媽媽何恩珍是遵義播州區馬家灣人,12年前來到萬象打工,後來在三江國際商貿城租下兩層樓,開起了一箇中國菜餐館和小旅社。前幾年,何恩珍把兩個女兒帶到了萬象,跟著她學做生意。

贵州三支救援队抵达老挝灾区,两名遵义女孩主动为救援队带路

(潘婕、何照三姐妹倆主動要求給救援隊帶路。)

阿速坡省發生水庫潰壩後,潘婕和周照三兩人就想去災區做志願者,但是一直猶豫不決。27日中午,她們看到中餐館門口竟然停著一輛貴州牌照的救援車,兩人一番商量決定跟著救援隊進入災區做志願者。

“我們會說貴州話,還能說老撾話,可以給你們做翻譯,還可以帶路。”潘婕對蘇亞說。見兩人滿臉熱切、期待,蘇亞將兩人帶上了救援車。在兩人帶領下,救援隊與當晚順利抵達阿速坡省水庫潰壩災區。

像潘婕、周照三姐妹一樣,積極為中國救援隊伍服務的華人很多,有華僑、生意人、留學生。來自廣西的李春燕是老撾三江集團的一名員工,經朋友聯繫,一直利用微信幫助貴州都市報記者和貴州眾志救援隊指引道路。

文圖:特派記者 趙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