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老港片長大的80後,你還年輕嘛?

看著老港片長大的80後,你還年輕嘛?

至尊寶

80後,是在資本主義文化腐蝕下還能飲鴆止渴的一代,籠統說,我們長著中國臉,懷揣世界心。80後屬於見過世面的人,但見世面,也不是生下來就說哈嘍啊你看夠了沒有,總得有個逐漸開竅的過程。在開竅以前,我們的生活,和隔壁傻柱子沒有區別。

記得九十年代初,在影院裡第一次看到徐克導演的《新龍門客棧》,哥內心遭受了強烈的電擊,原來武術除了有板有眼還帶瞎劃拉砍的,舞刀弄劍都是噼裡啪啦漏了電的,上樑揭瓦都是來去自如不露臉的。

尤其是看過影片裡那個店小二的暴走剔骨刀法後,哥在以後吃海底撈時,一夾肉片就哆嗦,心想原來古代剮人比刀削麵還快,這就是電影的魅力。後來開始留意比較過癮的武俠電影,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怎麼都是香港拍的?

看著老港片長大的80後,你還年輕嘛?

黃飛鴻

那時還出了《大話西遊》,讓已習慣六小齡童的哥驚訝,原來西遊記這麼扯蛋,還將蛋扯的這麼風情萬種。90年代香港的黑幫題材開始氾濫,那也是大陸各類輟學青年對香港青年燒香磕頭,視其為大哥的年代。黑幫片誘使很多孩子拿腔捏調說話,一併搞個墨鏡戴戴,水果刀揣揣,系不繫啦?

等哥再大一點,去香港旅遊才發現,人家的黑幫只在屏幕裡玩命,人家的大街比咱學校門口要清淨。要在香港街頭看見槍戰,不用多想,那是在拍電影,你要捱上一空彈順勢倒下並擺個很癟三的造型,沒準還被星探一眼瞄中,幾天盒飯不用買了。

其實大量接觸港臺電影前,哥內心就有過最初的偶像,比如文強哥,當然不是重慶那位。明白點兒事後才知道人家是香港的;哥被港片的上串下跳誘導,插了幾根雞毛跳下牆頭,摔沒脾氣後,才知會飛的還是香港人;再後來看到了李連杰飾演的黃飛鴻,兩腳搗騰的好似飛鴿縫紉機,就翻了翻雜誌,知道這招叫佛山無影腳,內地大招,沒等自豪感洋溢,看到落款,導演叫徐克。

什麼武俠系列啊,警匪系列啊,賭王系列啊,黑幫系列啊,整蠱系列啊,情愛系列啊,鬼神系列啊,還有肉蒲團叉燒包,在哥成長曆程中印象深刻的電影,大部分都是香港拍的。問問同齡人,你能記住幾部小時候看過的大陸電影?

看著老港片長大的80後,你還年輕嘛?

國榮與楚紅

後來哥才知道,不是香港的導演和演員有啥特異功能,是人家娛樂產業相當發達,東方好萊塢嘛。香港,一個彈丸之地,硬將華語影片頂起半邊天,還是大半邊天,至少在迴歸前。

尤其武俠系列能走出國門,基本靠香港電影發揚光大。不是大陸缺人才,是咱起步晚,要錢沒錢,要技術沒技術。

香港,對於我們這代人來說,曾是一個海市蜃樓的城市,而不是十一的旅遊景點,我們兒時和這座城市離的最近一刻,就是守在錄像廳碟機前看那些老港片兒的瞬間。

香港老片,伴隨哥的成長,現在坐進3D影院,就因活得無聊,花錢打發時間,在屏幕裡也很難找回當年心潮澎湃的感覺,此原因有三:一.香港迴歸了,現在拍片,導演演員不分什麼香港大陸了,全叫國產了;二.大陸有錢了,有技術了,過去港片怎麼扯蛋,現在咱們怎麼扯蛋,人家扯的是鮮蛋,咱扯的是人家的蛋;三.大家都老了,再也不相信人會飛了。

港片仍在出產,吸引我們走進影院的,是更炫的好萊塢,或乾脆是你身邊的那個異性。配音不看直接看英文原版的,不管特技怎麼絢,你興許還得有一多半精力沒在屏幕上。關於港片,本可列出一個長長的名單,可那是影評家的活,哥只能匆匆緬懷,緬懷在屏幕前匆匆流逝的俠客年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