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邀請信——邀請你一同品味生活之美

一封邀請信——邀請你一同品味生活之美

我們不僅要我們的孩子有健康的身體,還要他們的生活充滿友誼、愛情及高尚的行為。我們要孩子熱愛學習,並且勇於面對挑戰。我們要孩子對他們從父母那得到的東西心存感恩,對他們自己的成就引以為榮。我們要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擁有對未來的信心,要他們喜歡創新,並且具有正義感以及相應的行為。我們要孩子在面對成長所帶來的挫折與挫敗時不屈不撓,並且在適當的時候,我們希望他們成為稱職的父親或母親。我們最終的希望就是他們的生活品質會比我們好,併兼具我們所有的優點,而不再有我們的缺點。

這是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林格曼在其著作《教出樂觀的孩子》一書中描述的父母對孩子的期望。他說,如果我們是好父母,如果我們的孩子比我們條件更好,那麼我們的孩子都應該能夠達成甚至超越我們的期望。

但是,有一種嚴重的障礙威脅了我們的期望,這就是悲觀。

幾年前我讀塞林格曼這本書時,不太當回事,因為我認為情況沒有塞林格曼說的那麼嚴重。成為P.E.T.講師後,我接觸到越來越多的父母,發現情況確實很普遍。

一封邀請信——邀請你一同品味生活之美

每次工作坊,我都會在課前做一個小調查,調查是否有父母預先知道和了解P.E.T.。一次工作坊的課前調查,我收到了一位複訓媽媽的答案。問題是:你是否運用過P.E.T.技巧,效果如何?這位媽媽的回答是:運用過,沒有效果。

我對這位媽媽的回答深感意外。因為工作坊後我都會帶著學員線下回課,也會有線上的陪伴運用,而這位媽媽也私信發給過我很多次成功運用的案例。

可為什麼她在課前調查的問題中會回答“運用過技巧,沒有效果”呢?原因就在於,她容易用悲觀的(或者說消極的)角度來解讀身邊的事。假如我們運用10次P.E.T.技巧,其中有7次達成效果,有3次沒有達成效果,那麼擁有消極(或者說悲觀)解釋風格的人可能會更關注那3次沒有效果的案例,從而得出沒有效果的結論。

這位媽媽絕不是個例。

我的另一位朋友,孩子學習成績很好,一直是三百分(語文、數學、英語)。一次期中考,孩子有一門考了98,有一門考了99,這位媽媽焦慮的不得了,自責自己最近太忙,沒有管好孩子,導致孩子的成績退步了。

一個小孩子,偶爾寫錯一個字,一個標點符號,一個小數點,一個漢語拼音,就會扣那麼一兩分,難道孩子就變差了嗎?媽媽為這麼一兩分,就焦慮自責到這樣的程度。

一封邀請信——邀請你一同品味生活之美

還有的媽媽,因為偶然地一次情緒失控,吼了孩子,就內疚自責的不行,覺得自己真不是一個好媽媽。可是,在認為自己不是好媽媽的同時,有沒有想過,更多的時候,你為孩子做飯洗衣,操心這操心那,因為一次的吼孩子,就要全盤的否定自己了嗎?

我真是心疼這些媽媽。

父母們自己的悲觀(或者說消極)視角對孩子們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

前段時間我給孩子組了學習小組,幾個孩子放學一塊到我家做作業。做作業前,我會讓孩子們制定當天的目標,結束時,會總結當天的目標完成情況。

有一天,作業比較多,結束時間孩子們還沒有寫完作業。總結時,他們都說,我今天的目標沒有完成。

孩子們也容易關注消極面。

等他們一一說完,我跟孩子們說,今天我們的作業比較多,沒有做完。但是,我們在總結的時候,不能只關注到我們沒有完成,還應該關注到我們已經完成的部分,這樣才是一個全面的眼光。

聽了我的話,我看到孩子們的眼睛亮了,我知道,這叫希望。與希望相伴的,是樂觀。

如何能夠幫助孩子形成有益的樂觀的積極的解釋風格?我想,除了日常生活中這樣的糾偏和專門的培養,更重要的是,我們父母有更全面的眼光,培養我們自己的積極思維模式。

一封邀請信——邀請你一同品味生活之美

我們過去的思維模式伴隨我們好多年了,不是說改變就能改變,也不是說培養就能培養的。因此,我們需要時間,也需要方法。

一個有效的辦法,是提升我們的積極情緒。提升積極情緒的方法很多,在《積極情緒的力量》裡,芭芭拉 . 弗裡德里克森給了出這樣一些方法:一、真誠二、找到生命的意義三、品味美好四、感恩五、追隨你的激情六、夢想你的未來七、利用你的優勢八、與他人在一起九、享受自然的美好十、冥想

這些都是經過心理學家們反覆驗證可以提升我們積極情緒的方法,有很多方法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直接運用。

我想做的,是邀請你和我一起品味生活的美好。這,也是我想要發起的一個網絡活動,我們一起,用三個月的時間,每天在打卡程序中記錄當天發生的三件好事,提升我們的積極情緒,進而讓我們有更全面、更樂觀、更積極的視角,創造屬於我們的美好生活。

什麼是三件好事?一茶一飯一思量。只要是你覺得讓你愉悅的事,都是好事。你也可以在其中加入感恩環節,感恩給你帶來愉悅的人、事、物;你也可以只是單純的分享美好。

點擊下方二維碼,直接加入打卡,明天開始!

一封邀請信——邀請你一同品味生活之美

除了自己加入打卡活動,你也可以邀請你的家人、朋友一起來打卡。看看三個月後,我們有一些什麼不同的感受。期待你的加入。

一封邀請信——邀請你一同品味生活之美

相關閱讀推薦

關注呦呦小築

與孩子共同成長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