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里生津

普洱茶裡生津

  普洱茶豐富的內含物質,所體現出來的湯感滋味和口腔感受是品飲過程中最享受的事情,而這當中,普洱茶的生津相較於其他茶類來說,最為讓人舒服,心情愉悅。

  那麼,普洱茶裡生津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呢?從生理學角度來說,生津是指口腔中分泌出唾液。就喝茶來說,是指口腔因受到茶湯內含物質,多酚類物質的刺激,而分泌唾液。

  優質的生茶,特別是古樹茶,能快速地感受到生津感。也就是說,茶湯入口後,一般先感受到的是苦澀感,入口後,便能感受到口腔裡的生津。

  一般在新茶中,生津感一般與澀感並存,也就是茶友們常說的“澀能生津”,澀感的存在無法避免,但是因澀感所產生的生津感卻令人口腔覺得舒服。

  一般正常喝飲料時,液體吸入口中,從舌尖沿著舌面滑入口腔,少部分則由舌面向兩側滑落,和牙床接觸,大部分則由舌面向後方滑進喉嚨去了。液體在口腔內停留的時間很短,所接觸口腔的面積也不大。這種急速匆忙的喝法,在喝茶時叫牛飲;在飲酒時叫乾杯吧。所以常常認為牛飲和乾杯都是蹧蹋了好茶;浪費了美酒的行為,它們的香醇甘美,像浮雲過於太虛,無法享受到。

普洱茶裡生津

  優質的新茶,澀感的褪去往往十分快速,在口腔與舌尖感受到澀的同時,生津感就不期而至,之後,在舌底可以明顯感受到津液的分泌,使得“澀”的存在感被快速減弱。

  所以,優質的新茶,允許澀感的存在,且生津快速而有力度。但是,如果澀感久久不能化掉,那麼生津感也必定不會感覺舒適。

  對於熟茶,澀感通常不太明顯,這也是因為毛茶經過渥堆發酵後,因為果膠、脂類等物質的存在,讓湯感變得更為溫和,生津感也伴隨著湯感的醇厚,綿滑在口腔裡律動。

  但這不代表熟茶的澀感不存在,特別是剛剛發酵結束的新茶,澀感會讓口腔的不適感增加,這也讓熟茶的澀感成了不合適的存在。

普洱茶裡生津

  在普洱茶的品茗技巧上,為了避開牛飲乾杯的缺失,除了小口慢飲、迴轉緩咽外,當茶湯喝入口中,必須將口腔上下儘量空開,也就是上下牙床張開。閉著雙唇,牙齒上下分離,增大口中空開。同時口腔內部得以鬆弛,舌頭與上顎觸部位形成更大的空隙,茶湯得以機會浸淫到下牙床和舌頭底面部分。當要吞嚥時,口腔必縮小範圍,將茶湯壓迫經過喉嚨,吞下了肚子。在口腔縮小過程時,舌頭底下的茶湯被壓迫出來,並會產生泡泡的感覺,這樣的現象就叫鳴泉。但只是技術性鳴泉,不一定飲茶如此,喝任何飲料亦可如此。

  品飲到五六十年以上陳期,先期以前的普洱茶,如不知年的紅芝普洱茶、同慶老號圓茶、末代生緊茶等,茶湯已經極為柔和,有香無味的境界。其茶湯經過口聜接觸到舌頭底部,舌頭底面會緩緩生津,不斷湧出細小泡泡的感覺。這種舌下生津現象,才是真正的舌底鳴泉。

普洱茶裡生津

  經過長久陳化普洱茶,茶湯已經轉為極柔性,尤其已達到入口即化的境界。也因為茶單寧在陳化過程中,經氧化消失了,已經不能刺激兩頰或舌面生津。生津過程更加緩和持續,生津現象更加細緻輕滑,生津感受更加柔順安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