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愛我就拉倒——東北方言爲啥這麼「鄉土」?

今天剛起床,就被周董最新單曲震醒

不愛我就拉倒——東北方言為啥這麼「鄉土」?

不愛我就拉倒——東北方言為啥這麼「鄉土」?

If You Don’t Love Me, It’s Fine

歌名譯成中文就是——

不愛我就拉倒——東北方言為啥這麼「鄉土」?

不愛我,就拉倒?

拉倒??????

不愛我就拉倒——東北方言為啥這麼「鄉土」?

對此,網友表示——

我粉的杰倫,咋突然成了廣坤?

不愛我就拉倒——東北方言為啥這麼「鄉土」?

這名字,這歌詞

不愛我就拉倒——東北方言為啥這麼「鄉土」?

《不愛我就拉倒》部分歌詞

那麼,問題來了

為何歌詞摻雜東北方言(拉倒)後,就【鄉土】了呢?

為什麼黑土地、花棉被、東北朋友的口音,給人感覺都很【鄉土】,絲毫不浪漫、不都市化?

東北到底在哪裡?

東北真的嗎?

不愛我就拉倒——東北方言為啥這麼「鄉土」?

曾經的東北——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區之一

與多數人的印象不符,東三省,是我國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區之一。

即便近些年發展慢了,東北城市化水平還是在國內前列

不愛我就拉倒——東北方言為啥這麼「鄉土」?

建國後,土地遼闊、資源豐富的東北,成為了

共和國長子

不愛我就拉倒——東北方言為啥這麼「鄉土」?

絕大多數鋼鐵、能源、化工、造船、軍工等重大工業項目,都在東北開展。

50-80年代,重工業30年發展,促成了東三省“全民工人”的就業結構

與花棉褲、二人轉、大土炕相比,

工裝夾克、銼刀扳手、滾滾冒出白氣的煙囪,才是東北最顯著的【

文化符號

不愛我就拉倒——東北方言為啥這麼「鄉土」?

不愛我就拉倒——東北方言為啥這麼「鄉土」?

1978年,全國經濟總量排名前十的城市,東北佔了4個

東北的“洋氣”——重工業、白樺林和手風琴

】的反義詞,可能是【洋氣

現在談【洋氣】,人們想到的是歐美流行音樂、韓國男子天團

但在30年前,洋氣還有另一種可能——

社會主義洋氣

因為位置挨著蘇聯,也因為產業結構、人口結構相似

東北地區在民俗文化、影音藝術、建築風格方面,都受著蘇聯的影響與滲透

不愛我就拉倒——東北方言為啥這麼「鄉土」?

不愛我就拉倒——東北方言為啥這麼「鄉土」?

30年前,洋氣不僅是可口可樂和牛仔褲——

秋天的白樺樹,浪漫的手風琴,歡聲笑語的合唱班,廣場上滑旱冰的青年,崇尚勞動和知識,洋溢著熱情的少年男女,這都是當年東北氣質的一部分。

下班後的工人們,結伴去松花江邊野餐,

吃的,也都是現在很“流行”的韓國料理、俄式冰點、麵包香腸

不愛我就拉倒——東北方言為啥這麼「鄉土」?

直到今天,好多東北老人身上,都有這種氣質遺留

不愛我就拉倒——東北方言為啥這麼「鄉土」?

人們印象中的東北老人

不愛我就拉倒——東北方言為啥這麼「鄉土」?

實際中的東北老人

不過這一切,都在蘇聯解體(影響消失)、強計劃經濟的改革、90年代工人下崗大潮後,隨風消失不見了。

春晚小品:【鄉土】印象的形成

如果把從小到大的認知、記憶暫時抹掉,我們客觀審視一下

東北口音:“你咋這樣”

南方口音:“你怎麼這個樣子哦”

大概分不清哪個土、哪個洋

不愛我就拉倒——東北方言為啥這麼「鄉土」?

東北特色民居

不愛我就拉倒——東北方言為啥這麼「鄉土」?

西南、南部特色民居

東北地區 赫哲族民族服飾

不愛我就拉倒——東北方言為啥這麼「鄉土」?

中國臺灣地區 高山族民族服飾

顯然,在建築、服飾上,依然分不清誰土誰洋

所以,到底怎麼回事呢?

話說90年代,發生了三件不相干的事——

蘇聯解體

國企下崗大潮

東北小品在春晚大放異彩

蘇聯在冷戰中的全面失敗,讓其政治、文化的輻射力急速消失,“社會主義洋氣”不復存在

國企下崗潮,讓本來集體化一、生活穩定的東北工人們變成了“待業者”,一時間,酗酒、暴力現象變多、變得頻繁

而在娛樂方式單一的當年,電視恰好普及到千家萬戶。【打開電視看小品】,成了人們最喜愛的娛樂方式。這時候,以趙本山為代表的一系列優秀演員出現。

這些作品,不遺餘力的體現東北農民的【】,利用農民角色對新鮮事物的抗拒,表現出角色的淳樸。

不愛我就拉倒——東北方言為啥這麼「鄉土」?

95年春晚作品《牛大叔提幹》

經典臺詞:“把這拿走我回學校有個交代,

擱這學會扯蛋了”

不愛我就拉倒——東北方言為啥這麼「鄉土」?

97年春晚作品《紅高粱模特隊》

經典臺詞:“模特就是滿身玻璃球子,

露個肩膀頭子,走道還直扭胯胯軸子”

不愛我就拉倒——東北方言為啥這麼「鄉土」?

98年春晚作品 《拜年》

經典臺詞:“你當鄉長一天忙的跟啥似的,完了人還告你

跟老姑父學,養魚吧!”

不愛我就拉倒——東北方言為啥這麼「鄉土」?

99年春晚作品 《昨天今天明天》

經典臺詞:“最後一句說點關鍵的,

來前兒的火車票誰給報了”

這些作品都很經典,也不乏思想。

但本山老師確實在全國觀眾面前,塑造了一個“抗拒外來事物、不通風情浪漫”的典型東北人形象

許多人對東北的第一印象,由此而來。

鄉土氣息的東北小品,接地氣、通俗易懂,還真的很好笑,逗樂了全國觀眾。

但後來的喜劇演員們,似乎並沒有本山老師的功力,東北系小品淳樸的幽默,逐漸向擠眉弄眼、耍寶低俗靠攏

不愛我就拉倒——東北方言為啥這麼「鄉土」?

不愛我就拉倒——東北方言為啥這麼「鄉土」?

不愛我就拉倒——東北方言為啥這麼「鄉土」?

發展到後來,觀眾似乎只有在看到低俗、嬉鬧、誇張的形象時,才能意識到:這是東北演員

比如操著東北口音的開心麻花團體,並不被認為是東北系風格作品

不愛我就拉倒——東北方言為啥這麼「鄉土」?

長此以往, “”的,觀眾一看就是東北的

不土”的,觀眾很難聯繫到“東北文化

這種文化慣性已經形成,東北已陷入了“循環自土”文化怪圈……

經濟疲軟:【土味】的根本原因

20年前的國企下崗潮,讓本來集體化一、生活穩定的東北工人們變成了“待業者”,一時間,酗酒、暴力現象開始多發、開始頻繁

“東北大哥”的形象,也在這時變得明晰

不愛我就拉倒——東北方言為啥這麼「鄉土」?

演員孫紅雷演繹的東北大哥

經濟持續疲軟、生育率持續低靡、人才持續流失,東北的內部活力逐年下降。直播、短視頻大熱後,好多年輕人看到了【一夜暴富】的機會

為了吸引流量(錢),各種引人眼球的奇葩視頻出現

不愛我就拉倒——東北方言為啥這麼「鄉土」?

不愛我就拉倒——東北方言為啥這麼「鄉土」?

喊麥、社會搖之類的亞文化也火了起來。

不愛我就拉倒——東北方言為啥這麼「鄉土」?

一聲老鐵666,真正坐實了【】味

指望網絡改變命運的年輕人們,並不在意自身形象是否得體。畢竟,這是能觸到的、實現階級躍升的可能

言語是雅是俗,格調是美是土,似乎不再重要了。

不愛我就拉倒——東北方言為啥這麼「鄉土」?

無論原因如何,事實就是這樣

固有印象的加深,內部經濟的一蹶不振

讓東北在全國人民中的美好印象逐漸消減

只留下黑社會、花棉襖和喊麥的地域符號

放眼望去,並沒有任何人做錯了什麼

如今白樺樹還在

但歡聲笑語、拉著手風琴唱著歌的年輕人們

去哪兒了呢?

不愛我就拉倒——東北方言為啥這麼「鄉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