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拾金不昧引萬人點讚,我更想爲她的媽媽打call!

01

一早刷微博,青欖君意外地發現,一則暖心的新聞噌噌上了熱搜。

女孩拾金不昧引萬人點贊,我更想為她的媽媽打call!

7月12日,鄭州一名初中生楊子靜和媽媽騎車回家,在她的那輛共享單車的車籃子裡,躺著一個陌生的錢包,裡面有八千餘元現金和各種證件。

子靜以為是媽媽的錢包,沒有在意。可是回到家,媽媽才發現,這不是她的錢包!

媽媽和女兒討論起來:“這可不是光丟錢,證件那麼多,光去補辦一圈下來,得花多長時間?”

於是,媽媽毅然決定,第二天帶女兒回到原地等失主。儘管女兒急著上學,媽媽還是堅持帶她一起去。

最後,她們通過共享單車的騎行記錄找到了失主,把財物如數返還。

失主感到非常意外,頻頻說道:“感謝孩子啊!多好的孩子啊!”

路人也在誇讚這孩子,微博上點讚的網友絡繹不絕。

女孩拾金不昧引萬人點贊,我更想為她的媽媽打call!

青欖君不僅要給這個小姑娘點贊,更要給這位媽媽點贊!

因為,德高為師、身正為範,正直的父母,教出來的孩子都不會太差。

02

美國著名學者阿瑟·戈森說:“人類之所以充滿希望,其原因之一就在於人們似乎對正直有一種近於本能的識別能力——而且不可抗拒地被它吸引。”

正所謂“邪不壓正”,如果沒有正直的言行,終會受到社會的懲罰。

同樣在前幾天,江蘇崑山,一名年輕女子騎著電動車正在路上行駛。一名原本在路邊走著的中年男子突然撞到女子身上,而後“痛苦”地倒地。

女孩拾金不昧引萬人點贊,我更想為她的媽媽打call!

女子見狀立馬報警。面對民警,男子堅稱自己是被撞了,並非“碰瓷”。但是,男子拙劣的“碰瓷演技”早已被監控視頻拍了下來。

女孩拾金不昧引萬人點贊,我更想為她的媽媽打call!

原來,7月2日傍晚,“碰瓷”男子黃某的女兒騎電動車,不慎撞到了另一位騎電動車的女子楊某,導致對方受傷。經交警處置,認為黃某女兒應負主要責任,調解後黃某女兒賠付楊某700元。

女兒回家後抱怨了此事,黃某認為女兒吃了虧,越想越不是滋味,於是第二天“潛伏”在楊某上下班必經的路上,想通過“碰瓷”把女兒損失的錢要回來。

本來撞人賠錢理所應當,可是這對父女卻念念不忘,非要“訛”回幾百塊錢。最後錢沒要回來,父親還涉嫌詐騙進了局子,值嗎?

不正直的父母,最終害苦的是自己的孩子。

前不久,饒先生的孩子考上了北京某知名大學,卻遭到校方“因父親失信拒絕錄取”的通知。

原來,饒先生因欠某銀行20萬貸款,一直拒絕還錢,已被納入失信人名單。學校提出,因為饒先生存在失信行為,如果不立即處理,將不錄取饒先生的孩子。

饒先生有能力卻拒不還錢,已經構成犯罪。父母有犯罪記錄一定會影響到孩子,失去了很多發展的可能。

有的父母以為,只要有利可圖,美德和良知都是不必要的裝飾品,卻不明白父母子女血脈相連,總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女孩拾金不昧引萬人點贊,我更想為她的媽媽打call!

一位同事的弟弟剛上高中,他們全家都是樂天派,所以他也很陽光,是個“直腸子”,沒想到這樣的性格讓他得罪了同宿舍的一位同學。

那位同學非常愛佔小便宜,今天用你的洗髮水,明天用別人的牙膏,事兒雖小,但是全宿舍都頗有微詞。

有一次,同事弟弟就和這位同學理論了一番。本來同學之間小吵小鬧也正常,沒想到同學竟然懷恨在心,在同事弟弟的鞋裡放了一顆生鏽的釘子!一腳踩下去,前腳掌紮了個透!

全家人知道後都驚呆了:為什麼小小的孩子,報復心這麼強,手段這麼殘忍?

同事說:“後來接觸了那同學的家長,我們才知道孩子為什麼會那樣。那孩子的爸爸為醫藥費的事兒斤斤計較,明明他家孩子傷了人,還說是我弟弟先挑的事兒……”

總之,父子倆就是一個樣板打出來的,同樣為了蠅頭小利不擇手段。品行不端的父母,自然養不出正直的孩子。

03

很慶幸,在金錢和正直之間,鄭州那位媽媽選擇了後者。因為她明白,品質教育的價值,是任何金錢都無法衡量和代替的。

《論語》中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意思是說,在上位的人本身行為端正,即使不下命令,人們也會遵守奉行。自身行為不正,即便下了命令,人們也不會遵守奉行。

己不正,何以正人?教育就是這樣。父母若不正直,給孩子花再多的錢,送他上再好的學校,教他再多的道理,他也無法成為一個“好人”。而正直的父母,即使沒有給孩子過多的教導,即使一貧如洗,孩子也會自然而然地成為“好人”。

因為父母正直的品質,早就寫進了孩子的靈魂。

女孩拾金不昧引萬人點贊,我更想為她的媽媽打call!

俞正聲曾在接受鳳凰衛視的專訪中講述了兒時的往事,他的父母親都是“開國級”高幹。在我國夫妻倆都是正部級高幹的家庭並不多,所以俞正聲是名副其實的高幹子弟。

但他從小受到的卻是平民教育,從幹部子弟集中的學校轉到衚衕裡的小學,和老百姓孩子一起讀書。

俞正聲說,父母一直希望孩子們“做一個正直的人,做一個跟老百姓一樣的人,不要有特權,更不要謀求特權”。這種端正樸實的作風,一直影響著他,在他走上更高的位置後,也不斷影響著更多人。

阿瑟·戈森還說過:“正直的人都是抗震的,他們似乎有一種內在的平靜,使他們能夠經受住挫折甚至是不公平的待遇。”

正因為如此,正直的品質在一定程度上,也預示著一個人的未來。

李開復在蘋果公司工作時,曾有一位剛被他提拔的經理,因為受到批評,非常沮喪地請李開復換人來接替他。

“你認為你的長處是什麼?”李開復問道,他說:“我自信是一個非常正直的人。”

李開復點頭:“當初我提拔你,就是因為你是一個公正無私的人。管理經驗和溝通能力可以在日後工作中學習,但一顆正直的心是無價的。”李開復沒有換人,而是支持他繼續幹下去,並在給予了他很多指點和幫助。

最終,這位經理不負眾望,成為一個出色的管理人才。

04

作家馬伯庸說,“一個家族的傳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

古董有形,傳承無形,它看不見,摸不到,卻滲透到家族每一個後代的骨血中,成為家族成員之間的精神紐帶,甚至成為他們的性格乃至命運的一部分。

父母總是願意把美好的品質傳承給下一代,可是如今的社會魚龍混雜,人心叵測,我們也會看到很多正直卻不被善待的故事,不免令人對“正直”的意義產生懷疑。

比如撿到財物準備歸還,反被失主罵了一通:

女孩拾金不昧引萬人點贊,我更想為她的媽媽打call!

比如好心幫小姐姐拉好包包拉鍊,卻被誤以為是小偷:

女孩拾金不昧引萬人點贊,我更想為她的媽媽打call!

“好人有好報”似乎不再是一條板上釘釘的鐵律,面對複雜的生活,你又會如何選擇?

正直和善良一樣,它是一種選擇,也需要一些鋒芒。

在教孩子正直之前,也許我們更需要一份“21世紀正義人士行動指南”:

  • 1 .確保自身安全

這位物歸原主的媽媽就做得很好:第一天晚了,第二天白天再去,並且親自帶上女兒一起等失主。

告訴孩子,在公共場合解決問題時,一定要選擇開闊、明亮的空間,路人可以直接看到。

如果不得已得在晚上進行,請長輩陪同,並且儘量選擇監控攝像頭能夠拍攝到的場合,以便發生矛盾時,能夠順利取證。

確保自己的安全,在能力範圍內,去做你認為正確的事。一旦超越了能力範圍,哪怕只是一點點,也不要逞匹夫之勇。比如,遇到火情或是歹徒,第一件事應該是報警。

  • 2 .讓和顏悅色成為習慣

這是一個真實的案件:

小王是一名年輕女士,和同事合租。一天中午,她獨自在家休息,聽到隔壁屋裡有動靜,開門一看,發現一個陌生男子在客廳裡。

小王和男子當時都愣住了,小王意識到可能是小偷,但她儘量冷靜地問他怎麼進來的。

男子說自己“走錯了”,小王和氣地對他說:“沒關係,那請你出去吧。”然後把門打開,讓男子出去了。

小王鎖門後趕緊報了警,偷了東西的男子也很快被抓獲。

不與壞人發生正面衝突,是保證安全的方法。同時,不要因為暴躁和戾氣,傷害了原本善良正直的人們。他們一樣值得被保護。

  • 3. 正直一樣需要智慧

傳言,幽默大師卓別林曾被歹徒用槍指著頭打劫。卓別林知道自己處於劣勢,乖乖奉上錢包。

他對劫匪說:“這些錢是我老闆的,現在被你拿走了,老闆一定認為我私吞公款。兄弟,我想和你商量一下,拜託你在我帽子上開兩槍,證明我被打劫了。”

歹徒想了想,這個要求不過分,便照做了。

卓別林再次懇求:“兄弟,可否在我衣服和褲子上再各補一槍,讓我老闆更深信不疑。”

頭腦簡單的劫匪統統照做,6發子彈全部打光了。這時,卓別林一拳揮去,打昏了劫匪,一招致勝。

任何時候,正直有了智慧的加持,才是最好的鎧甲。

女孩拾金不昧引萬人點贊,我更想為她的媽媽打call!

知乎上有人問:做一個正直的人和做一個有能力的人哪個難?

最高贊回答是:都不難。做一個有能力且正直的人才難。在經歷種種世態與磨礪,終於鍛煉出能力之後,若還能保持初心,簡直可貴可愛。

古希臘竹學家德謨克利特則認為,幸福的根本在於正直。

所以,不要再懷疑要不要正直,你需要的是教給孩子“有能力的正直”。

如果能力是CPU,人品就像電池,人品正直,續航能力總會更強。人生要努力提升CPU性能,但電池也絕對不能用贗品。

青欖家長地帶(ID:educool)在全國率先推出《唱詩詞,品經典》免費公益節目,每天10分鐘,品詩詞,唱經典,讓孩子成長路上有詩和遠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