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代往事 流亡上海灘的白俄女人們


白俄指的是在俄國革命和蘇俄國內革命戰爭爆發後離開俄羅斯的俄裔居民,通常他們對當時俄國的政權持反對態度。。儘管“白俄”的遷徙也頗費周折,但“白俄”最終在中國得到了收留居停。他們集中居住於上海租界,特別是上海法租界中。

沙俄時代,俄國在上海的勢力較小,1915年有402人,住在法租界的只有41人。1917年十月革命後,有7000名俄國難民蜂擁抵滬,其中有大批貴族。1931年,日本佔領東北後,又有大批俄僑從哈爾濱轉移到上海。30年代上海俄僑總數為1.5萬到2萬人。

他們多數居住在法租界中部呂班路、環龍路、金神父路一帶,在霞飛路中段開設服裝店、麵包房、咖啡館。使得霞飛路成為上海最浪漫的一條商業街。

白俄移民中有不少音樂家、舞蹈家和畫家。在他們的帶動下,歌劇、芭蕾舞在上海盛極一時。公共租界工部局和法租界公董局的樂隊成員大部分是俄國人。他們還培養了一批出色的中國音樂家。

中國上海,在電影院工作的俄羅斯女孩納迪亞;拍攝於1946年6月。【攝影:George Silk】

中國上海,正在購物的兩名俄羅斯女孩,她們在美軍基地工作;拍攝於1946年6月。【攝影:George Silk】

中國上海,俄羅斯女孩埃蒂和一個即將去美國的朋友一起跳舞;拍攝於1946年6月。【攝影:George Silk】

中國上海,美國軍官約翰·克利夫特和他的俄羅斯新娘;拍攝於1946年6月。【攝影:George Silk】

中國上海,即將赴美的俄羅斯女人;拍攝於1946年6月。【攝影:George Silk】

中國上海,在高檔商店選購禮服的俄羅斯女人;拍攝於1946年6月。【攝影:George Silk】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