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我養你」毀掉的中國女人

幾年前,《喜劇之王》裡周星星的一句“我養你”讓柳飄飄哭得梨花帶雨,也融化了一眾女人的心。

電影最後周星星和柳飄飄修成正果,也算沒有食言。

被“我養你”毀掉的中國女人

當一個男人看著你的眼睛,將“我養你”三個字說得情真意切,哪個女人能不感動呢?

只可惜,生活不是喜劇,總有大團圓結局,生活就是生活,常常真實地令人手足無錯。

現實中,多少“我養你”,隨時間飄散,回想起來非但絲毫沒有甜蜜,反而成了最毒的情話。

01

有段時間,朋友因為工作壓力大整日悶悶不樂,男友霸氣地讓她辭職,說“我養你”!

她一聽感動得恨不能馬上就嫁,樂滋滋地辭了職,做起“為君煮羹湯”的賢惠主婦。

結果不到半年,男友就有些熬不住了,覺得她買護膚品花錢太多,衣服買得太勤。某天朋友訂了份外賣,男友看到100多的外賣單,責備她不會過日子,太奢侈,兩人大吵一架。

她哭著說:“我之前也是這樣生活的啊,怎麼現在花他的錢就變成奢侈了?”

後來不久,朋友從男友那裡搬了出去,開始馬不停蹄找工作。

她說,再也不會相信男人“我養你”這樣的鬼話了,他的我養你,不過是用最低標準養個“保姆”而已。

的確,男人口中的“我養你”多數無比現實。既要你洗衣做飯,還不許你花太多。而且一旦出現矛盾,翻臉不認賬也是常事。

人總是善變又健忘,當初他說“我養你”有多真,現在埋怨你“花得多”就有多狠。當愛變成了施捨,又何談尊嚴與幸福。

02

如今,“我養你”不僅面臨感情上的不確定,在法律上也沒有絲毫保障。

“買房就結婚”“房本要加名”,如今是很多丈母孃和準新娘的要求。

畢竟婚姻中,女人付出太多必須要個保障。但買了房,房本加了名字,女人真的就萬全無憂了嗎?未必。

最新頒佈的《婚姻法》其中一條是這樣規定的:

當事人結婚前,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自己子女的個人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雙方的除外。

簡單理解就是,如果房子是男方(或女方)父母出錢購買,無論是婚前婚後,無論房本是否是兩人名字,離婚時都與另一方毫無關係。

除此之外,法律對婚前婚後財產還做了各種詳細規定,而這些條款都指向一個邏輯——“保護有產者”。確切地說是“婚前有產者”

談戀愛時,有情飲水飽,一句“我養你”是最動人的情話,但真正邁入婚姻,柴米油鹽,各種瑣碎消磨,還靠幾句漂亮話過日子,未免太天真了。

03

除了錢,除了房子車子,篤信男人“我養你”最最可怕的一點是,隨著時間推移,你的獨立的能力漸漸退化,必須依賴別人才能生活。

《我的前半生》中,羅子君就是最好的例子。

面對陳俊生的出軌,羅子君哭訴:“是你不想讓我出去工作的,我辭職照顧家庭,為這個家付出了這麼多,現在你卻告訴我說,這一切不是你想要的。”

被“我養你”毀掉的中國女人

這番哭訴不是最悲涼的,悲涼的是,哭過之後,她發現自己和社會脫軌太久,整日圍著家人孩子轉,曾經名牌大學的高材生,現在兩手空空如也,沒有拿得出手的技能在社會上立足。

婚姻這場賭局,所有的籌碼都是丈夫給的,當他讓你離場,你竟發現自己連活著都成了一件難事。

羅子君的經歷之所以扎心,因為生活中有很多“羅子君”。

婚姻中,男人在前方拼搏,女人在後方守家也是種浪漫,但千萬不要讓自己的格局和能力都困在三尺廚房。

對女人來說最可怕的從來不是離婚,而是經年之後,你離了他毫無立足之力。

04

前段時間,某畫師出軌新聞鬧得沸沸揚揚。兩人19歲在一起,相處16年,她一直以仰視的姿態愛著他。

他說自己丁克,讓她結紮,她答應了;他跟東家鬧掰,讓她辭職,進山養老,她同意了;離職後他讓她幫忙給畫上色,她沒有二話……

然而這場耗盡自己的愛,最後換來了什麼呢?距離他拍著胸脯說“我養你”還不到一年,他就出軌19歲女團成員……

在得知丈夫出軌後,她發了這條微博。

被“我養你”毀掉的中國女人

人這輩子,最傻的事就是為了一個人失去自我。還好她走出來了,據說事情爆出不久,就被網易聘為畫師。

正如亦舒所說:一個人終究可以信賴的,不過是他自己,能夠為他揚眉吐氣的,也是他自己。

婚禮上彼此承諾的那一刻,誰都希望可以偕手白頭,但生活中的聲色犬馬,婚姻中的漫長乏味都給誓言增加了太多不確定。

所謂安全感只能自己給自己,女人任何時候都不能喪失獨立生活的能力。

願你能遇見真心相待之人,但更希望你明白把幸福押在男人的良心上,遠不如把本事長在自己身上踏實。

無論身處怎樣的境地,不攀附,不將就,不偷懶才是女人最好的姿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