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名將韓世忠功高蓋世,又曾怒懟過秦檜,爲何最後能得以善終

南宋名將韓世忠功高蓋世,與岳飛、張俊、劉光世並稱為“中興四將”,累官至樞密使,拜太師,封鹹安郡王,位尊爵顯達人臣之極。不僅如此,此君生性耿直,曾因岳飛被陷害一事怒懟過權相秦檜,令後者記恨在心。按照“勇略震主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的原則,韓世忠被奸臣讒殺的風險很大,那麼他最終卻因何能得以善終呢?歸結起來,原因大致有三點:

1.對於國家有功,對於皇帝有恩

韓世忠在民間的威望雖不及岳飛,但立下的戰功卻並不比後者少。其實韓世忠早在北宋末年便因斬殺西夏駙馬、擒獲方臘聞名於世,等到進入南宋後,更因黃天蕩、大儀鎮兩場大捷揚名立萬。其中,韓世忠在黃天蕩大捷中還差點擒獲金國主帥完顏宗弼(兀朮),使金人再不敢輕易南下,對穩定江南局勢,使高宗擺脫流亡之苦功勞極大。韓世忠對於國家有功,對於皇帝有恩

更何況,韓世忠對高宗還有救命之恩。建炎三年(1129年),高宗在杭州被侍衛大將苗傅、劉正彥軟禁、逼退,生命幾乎不保,虧得韓世忠等人舉兵“勤王”,才得以誅殺叛首、重登帝位。高宗對韓世忠的救駕行為非常感激,曾拉著他的手痛哭,事後又慰勞、嘉獎他很久。

世忠、俊、光世馳入城...其閽者以聞,上步至宮門,握世忠手慟哭。光世、俊繼至,並見於內殿,上嘉勞久之。見《續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五·宋紀一百五》。宋高宗視韓世忠為心腹,對他非常放心

自此之後,韓世忠便成了高宗的恩人和心腹。於公於私,無論從哪方面來看,韓世忠都有再造社稷之功,除非犯下十惡不赦的重罪,否則高宗絕不會向他“動刀子”。更何況,韓世忠不僅有大功,而且深諳帝王心術,從不觸碰敏感話題,讓皇帝很放心。

南宋名將韓世忠功高蓋世,又曾怒懟過秦檜,為何最後能得以善終

2.深諳帝王心術,不碰禁忌話題

宋高宗外寬內忌,內心處有兩條禁忌話題容不得外人觸碰,尤其是手握重兵的武將,一是迎回二帝,二是擇立儲君。前者雖是高宗一直在高調宣講的政治口號,但內心裡則更希望二帝爛在北邊,唯此才能避免皇位合法性糾紛;後者涉及到高宗在失去獨子趙旉後的“接班人”話題(高宗此時雖然失去生育能力,但依舊心存幻想),屬於帝王的尷尬家事、難言之隱。

對於文武百官來講,這兩個禁忌話題,前者屬於宣傳策略,口號該喊還得喊,但千萬不能較真,更不能付諸於實際行動;後者則純屬帝王家事,皇帝不會講,大臣更不能主動問,更不能自作主張替皇帝選擇“接班人”。只有做到以上兩點,才不至於引起高宗的反感、猜疑。韓世忠對待政治的態度,要勝過岳飛

按照上述標準來衡量,韓世忠的表現要遠遠勝過岳飛,從來都是按照皇帝的指揮行事,從來都不會主動觸碰,能避免則儘量避免。如此乖巧懂事,高宗對他焉有不放心之理?更何況,韓世忠還懂得謙抑自退之道,讓皇帝根本抓不住把柄。

南宋名將韓世忠功高蓋世,又曾怒懟過秦檜,為何最後能得以善終

3.從不擁兵自重,懂得謙抑自退

宋朝有一套抑制武將的“家法”,不僅禁止武將干政,而且還利用“陣圖”對他們進行各種鉗制。武將在作戰時必須遵照“陣圖”行事,不能擅自行動,等到戰事結束後要立即交出兵權,想擁兵自重最好連想都不要想。從以上兩點來考量,韓世忠便做得很好,打仗時堅決服從指揮,戰事結束後馬上交出兵權,在朝時堅決不碰政治,讓高宗內心處一百個放心,外人想誣陷都不成。秦檜雖然嫉恨韓世忠,但拿他也沒有辦法

韓世忠晚年因為替岳飛鳴不平,得罪了權相秦檜,一方面是心灰意冷,一方面則擔心秦檜會誣陷,便辭官歸家,從此再不談論軍事。賦閒之後的韓世忠,終日談佛論道、澹然自如,時不時還會攜帶一兩名童僕,騎著驢到西湖喝酒賞景,以示絕不再過問時事。如此謙抑自退,高宗很是欣慰,即使秦檜再怎樣挑撥離間,都無濟於事。

南宋名將韓世忠功高蓋世,又曾怒懟過秦檜,為何最後能得以善終

自此杜門謝客,絕口不言兵,時跨驢攜酒,從一二奚童,縱遊西湖以自樂,平時將佐罕得見其面...解兵罷政,臥家凡十年,澹然自如,若未嘗有權位者。晚喜釋、老,自號清涼居士。見《宋史·卷三百六十四·列傳第一百二十三》。韓世忠功高蓋世,最終卻得以善終

正是以上三點原因,使得韓世忠在退休多年後,能順利地避開多次****,得到善終。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韓世忠病逝,虛齡六十三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