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时“抢跑”,但未必能一直“领跑”?

目前,针对小学生的教育培训机构可谓是铺天盖地,父母们希望孩子能多几个证书傍身,而孩子们呢?孩子是祖国的花朵,父母们难道不应该给予呵护!那么,父母该不该给孩子报补习班?

孩子一时“抢跑”,但未必能一直“领跑”?

别让强制补习束缚孩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对学习的热爱和习惯

现在,青少儿培训班过于火爆,主要原因在于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以及课堂教育不充分。好的学校太少,大家都想通过各种途径,包括培优班,进入更好的学校。此外,一些学校由于班级过大,课堂教育的针对性和效率不足。

孩子一时“抢跑”,但未必能一直“领跑”?

父母热衷的培优主要是知识“补短”。很多父母认为,孩子落后了只要补习知识就行,而不去考虑精神、心理等其他因素。培优班正是迎合了父母的这种想法。有的可能短时间起到一定效果,但长期来说,往往导致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差,过分依赖外力,有的则越补越没有自信,越补越厌学。

教育部门年年下达“禁补令”,但中小学培训市场反而越做越大。多位教育专家说,当学校一线老师大规模地热衷于有偿补课,他们在学校的教学质量可想而知,这个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孩子一时“抢跑”,但未必能一直“领跑”?

别让攀比心压垮孩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充分挖掘个体潜能

教育切忌概念化,因为教育针对的是个体,不是群体,一个孩子这么想,不代表其他孩子也这么想,一部分孩子这么想,也不代表所有孩子都一样。概念化的教育是不可取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他们,甚至以点代面都是不对的,对于教育的进步并无意义。

孩子一时“抢跑”,但未必能一直“领跑”?

攀比式教育的美好愿望是打造理想的孩子,却容易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你不够优秀”的心理暗示,伤害孩子的自尊。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从心理学角度而言,根据兴趣爱好去培养特长更有益于孩子的成长,经常的攀比会导致孩子形成自卑、逆反、抑郁、暴力、焦虑等心理问题,一旦发展严重肯定会影响亲子关系,压垮孩子,甚至产生无法预测的悲剧。

学习是一个长跑过程,习惯和心态很重要。很多孩子后来并不是输在学习知识技能上,而是输在学习习惯、快乐心态以及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上。一时‘抢跑’并不能一直‘领跑’,过度培优提前透支了孩子的好奇心,换来精神上的倦怠,这是过度培优带来的教训。

孩子一时“抢跑”,但未必能一直“领跑”?

每个人从生下来本身就存在个体上的差异,孩子的成长应该是快乐的,你追我赶的竞争既忙坏了孩子又忙坏了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