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領域最大黑馬,脈脈的成功不只是因爲"你的爆料"

社交網絡在中國興起之時,移動互聯網正大潮湧動,用戶從PC到移動端的大遷移也恰好是從那時開始的。有微博和微信這樣的大社交平臺,垂直社交能否立足在當時還存在很大疑問。時過境遷,這個問題已被揭開謎底,垂直社交的存在邏輯不存問題,陌生人社交產品陌陌已經上市,而商業社交產品脈脈,則在去年底獲得了7500萬美元的融資,在年初將廣告打到了地鐵和公交站頭。


社交領域最大黑馬,脈脈的成功不只是因為

脈脈目前是中國最大的職場實名社交平臺,其在2013年10月上線,創始人林凡是前搜狗輸入法技術負責人。他給脈脈的定位是一個能夠公開自己身份的職場社交平臺,藉助平臺人和人之間連接的效率就會提升,有效的降低行業壁壘,加強各行各業的溝通交流,與此同時,也降低社交門檻。使用者可以在這個軟件裡分享工作經驗,討論共同話題,獲取行業內幕,找錢、找人、跳槽等等。

從創立到現在,脈脈始終鼓勵用戶多用真實資料,最開始在APP上填寫真實信息的不足30%,而今已經佔到70%左右,這可能是所有社交平臺上最高的比例,而且用戶還都是商業人士。

社交領域最大黑馬,脈脈的成功不只是因為

脈脈推出之時的主要標籤是職場社交和私密跳槽,而招聘和跳槽都需要可信的個人公開信息,然後脈脈圍繞它建立了個人實名和人工認證體系加V,並以此作為社交包括匿名社交基礎。其中的匿名爆料,同樣給脈脈惹了一身"騷"。

2016年,"脈脈非法抓取使用新浪微博用戶信息"的案件讓脈脈吃了官司,2017年5月,一位自稱"ofo員工"爆料了內部腐敗也讓脈脈接到了法院的傳票,當然還有許多的"小道消息"。雖然脈脈備受爭議,但這樣的匿名爆料就如同一把雙刃劍,為脈脈吸引了一大批用戶,隨著脈脈越來越多地被提及,不主打招聘的脈脈如今獲得了新一輪的融資。

社交領域最大黑馬,脈脈的成功不只是因為

社交領域最大黑馬,脈脈的成功不只是因為

說到商業社交,就不得不提美國的LinkdIn,這家巨頭已成為美國職場人士的標配。脈脈在當初剛開始做商業社交的時候,LinkdIn就是個現成的模版,將其模式直接複製過來即有很大的成功希望,不過脈脈沒有這麼做,而是根據中國社交網絡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地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

社交領域最大黑馬,脈脈的成功不只是因為

回過頭來看去,這簡直可以算是脈脈發展道路上的神來之筆,生死攸關的重大選擇。畢竟,當年直接複製臉書模式的人人,在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最終也沒能取得成功。

如果說LinkdIn的基礎功能就是海量簡歷黃頁,那麼脈脈這個產品的表現形式,是更為靈活多變的,產品設計上更多地照顧到了中國社交網絡的具體特點。而且,脈脈強化了認證功能,脈脈的認證功能是一根定海神針,首先保證了商業社交的一個基本秩序,讓參與者不易被虛假信息和虛假身份所矇蔽,導出一個"真實職業形象"的結果,而這一點則是脈脈之後所做一切的保障。

社交領域最大黑馬,脈脈的成功不只是因為

在微博這種弱關係社交網絡裡,每個加V的用戶都是有身份特徵的。身份特徵可以算是職業身份,但微博本身是個綜合性平臺,並不強化平臺的職業社交功能,再加上微博上的身份特徵參差不齊等原因,這些都給了脈脈更多的機會。

社交領域最大黑馬,脈脈的成功不只是因為

做商業社交的話,一定是先將職業身份做實,這是一個商業社交平臺的基礎價值。首先來脈脈的用戶都是衝著商業社交來的,目的性較強,在此之上脈脈又用認證等方式強化了真實職業形象,這使得其在構建職場社交網絡底層基礎架構方面,做得較為紮實。

社交領域最大黑馬,脈脈的成功不只是因為

其實新習慣的培養非常難,不僅要能把產品邏輯研究透徹,還需要相應的客觀條件。脈脈最初的一批用戶來自於互聯網行業,這個行業有著較高的人才流動需求,對各種信息的需求也很強。用脈脈創始人林凡的話來說,由於當時互聯網在國內蒸蒸日上,用戶的密度已經夠了,所以先從這裡開始做。

社交領域最大黑馬,脈脈的成功不只是因為

而到了2017年時,脈脈發現包括金融在內的很多行業,都到達了足夠的密度,於是脈脈迎來了爆發。脈脈最終給人的印象,就是一幫互聯網人在上面玩,最終變成了一個涵蓋大多數職業身份的社交網絡,這意味著時候到了。

社交領域最大黑馬,脈脈的成功不只是因為

脈脈在2016年就實現了盈虧平衡,2017年則增長了5倍,2017年4月艾瑞指數顯示,脈脈超過領英位列中國職業社交第一名,到了年底,脈脈App已登頂蘋果App Stroe商務免費榜榜首。

社交領域最大黑馬,脈脈的成功不只是因為

從發展軌跡來看,2017年之前的脈脈都不能算是個快公司,甚至一度給人勢頭不濟的感覺。但沒有那三年的探索和蟄伏,就不可能會有2017年的爆發。而身前身後都缺少強而有力的直接競爭對手的現狀,讓那三年的探索現在看起來都更像是一場豪賭,所幸的是,脈脈最終還是衝出來了。

社交領域最大黑馬,脈脈的成功不只是因為

提到創辦脈脈的初衷,林凡表示他希望構建一個人和人之間更加容易信任的平臺。他認為這會對中國社會有非常深遠的影響,影響不亞於電商對中國社會的衝擊,"我們需要堅持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去達到我們的這樣的目標和夢想。在我看來,這是一個一直會走下去的一條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