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將要攻占重慶之際,蔣介石準備再遷都

日軍將要攻佔重慶之際,蔣介石準備再遷都西昌

事情還得從武漢會戰講起。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6月至10月,中國第5、第9戰區部隊以湖北武漢地區為中心,超過100萬名國民革命軍在蔣介石的領導下防守武漢,以抗擊由畑俊六總指揮的日本帝國軍隊,戰場在長江南岸及北岸,橫跨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及湖南省,該戰役共進行了四個半月,是整個抗日戰爭中時間最長、規模最龐大和殲敵最多的一次戰役。

日軍方面最兇悍的是波田支隊(臺灣混成旅),波田支隊由蕪湖溯江西進,6月11日夜,波田支隊趁雨夜突襲安慶,後又攻佔馬當要塞,波田支隊在打退國軍反撲後,與來增援的106師團一起直撲彭澤,彭澤失守。見整體態勢不利,張發奎命令第2兵團轉進,放棄九江,波田支隊遂攻佔九江。如今,波田支隊是臺獨份子的精神支柱與先祖。

國軍方面第1兵團總司令薛嶽領導了萬家嶺大捷。日軍106師團進至德安西面萬家嶺地區,因地圖失誤而迷路。被薛嶽發現指揮第4、第66、第74軍等部從側後迂迴,將其包圍。日軍第27師團一部增援,在萬家嶺西面白水街地區被第32軍等部擊退。中國軍隊發起總攻,日軍由於孤立無援,補給斷絕,日軍第106師團被殲3000餘人,這是贛北地區主要作戰中殲敵最多的一役。

在萬家嶺大捷中日軍27師團佔領的張古山是被圍困的106師團撤退的必經之地,74軍(後來的國軍五大主力之一整編74師)奉命拿下張古山。74軍51師153旅305團團長張靈甫在戰前會上發言:“張古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我方沒有重炮,單憑正面仰攻,傷亡太大,難以完成任務。三國蜀將姜維據守劍閣,拒10萬魏兵於險關之外。魏將鄧艾遂派精兵偷渡陰平,翻越摩天嶺,下江油直取成都,一舉滅蜀。兵法之奇,在於出敵不意,今天我們可否仿效此戰法,保留正面進攻之態勢,暗中挑選一批精幹將士組成突擊隊,從張古山背面,經人煙絕跡的崎嶇峽谷攀援偷襲,待大部隊發起仰攻,後山奇兵同時發起進攻,兩面夾擊,可一鼓作氣消滅27師團。”後來張靈甫在孟良崮之役之時上摩天嶺,形成張靈甫74師摩天嶺,粟裕的部隊包圍74師,優勢國軍又包圍粟裕的部隊的三層肉夾饃態勢,先不管部署對錯,粟裕和張靈甫都具有無上的勇氣。

電影段子裡蔣介石說在:“打仗我不行,打麻將你不行。”武漢會戰過程中,蔣把粵軍調往江西湖南,日軍乘廣州兵力空虛,在10月在大亞灣登陸,佔領廣州,使中國失去了重要的國際物資輸入線,給持久抗戰造成了新的困難。

遷都重慶之後,如果日軍把精銳的海軍陸戰隊和關東軍調往三峽,勢必國軍守不住三峽防線,日軍可順川江航道攻佔重慶,在這個危急時刻,打仗不行的蔣介石也表現出了大無畏的勇氣,蔣介石1938年底下令在西昌特設行轅,準備戰局不利之時,炸燬重慶的大型工業設施,把小型設備搬遷到西昌,再次遷都西昌。因為西南成為背靠同盟國的重要後方,西昌處於西南中心地帶,距印度、緬甸不算遙遠,又是連接川、康、滇諸省的咽喉要道,戰略位置十分突出,據點駐守,依靠英美,絕不投降。蔣派其得力干將、原重慶行營辦公廳中將副主任張篤倫為行轅主任,並抽調拱衛“陪都”重慶的國府警衛軍第36師(由德國訓練裝備的3個師之一)來西昌防守。

1937年抗戰爆發後,當時的國民政府遷都重慶。1938年8月,國際通道滇緬公路全線通車,但進入四川特別是戰時陪都重慶的物資要繞道貴州,因此,修建樂西公路可以作為四川通往緬甸國際公路的一條最直接的通道。所以,政府下死命令樂西公路必須在1940年內完工,否則以貽誤軍機論處。1939年8月,當時的國民政府樂山成立樂西公路工程處,正式開始修建樂西公路。 蔣介石委派時任交通部公路總管理處處長趙祖康為工程處處長,後又兼任施工總隊長。1940年春,由於戰事緊急,還在路線復勘中,蔣介石就下令限樂西公路一年內通車,否則以貽誤軍機論處。

樂西公路起自四川省樂山縣,跨青衣江,經峨眉、龍池,再循大渡河經新場、 金口河、繞越 蓑衣嶺,至 巖窩溝,入西康省,偏西南行抵富林( 漢源縣),沿大渡河至石棉;繼續南行經冕寧、瀘沽等,止於西康省西昌。其終點與西祥公路(西昌至雲南西祥)銜接,全程525公里。

大瓦山北側海拔2800米的蓑衣嶺是樂西路經過的最為艱險的路段。“該嶺是當時川康兩省的界山,終年雲霧瀰漫,雨水滴零,行人翻越,必備蓑衣、斗笠等 雨具,故名蓑衣嶺。”由於工人和糧料運輸的關係,1940年10月初,才集中了民工與石工2萬人全面動工。這樣多的工人,住宿與給養都成問題。山上搭了200多間臨時工棚,勉強解決了住宿。每天所需糧食達4萬公斤,連同材料工具等都需從樂山運入。

  據當時統計,大約每3個人做工就需1個人運輸給養。加之蓑衣嶺氣候惡劣,工人衣服單薄,工棚簡陋,趕工緊張,兼之給養不足,凍死、病死的人數達3000多人,連施工總隊長趙祖康也因過度操勞而瘦得皮包骨頭,並患上了咯血病,皇木鎮人民拿出僅有的皇木臘肉給築路工人食用,不然會餓死更多人。翻越“蓑衣嶺”後,進入了雅安市漢源縣皇木鎮境內的 巖窩溝。據峨邊縣史料記載,僅在打通巖窩溝7公里長的路段中就死亡民工1400多人,其中,僅墜崖身亡者就達40餘人。 巖窩溝以山高路險溝深聞名,是樂西公路中最艱險的一段。寬度不到5米左右的山路,蜿蜒崎嶇,旁邊的懸崖深不見底。公路旁邊矗立的幾塊巨石上,如今還有當年遺留的鋼釺鐵錘和一些深淺不一的凹坑。

日軍將要攻佔重慶之際,蔣介石準備再遷都

樂西公路巖窩溝路段

日軍將要攻佔重慶之際,蔣介石準備再遷都

自1939年5月的路勘至1941年底,長達525公里的樂西公路全線正式竣工通車,共徵集了川康地區彝漢等各族築路民工24萬餘人,全線動土850多萬立方米,鑿石240多萬立方米,架設橋樑2600米,鋪設路面117萬平方米,歷時僅一年半就建成通車。由於缺糧、疲勞、疾病、工傷等原因,致傷亡人數竟多達3萬人,而樂西公路也因此被譽為“血肉築成的長路”。

日軍將要攻佔重慶之際,蔣介石準備再遷都

工程竣工後,時任樂西公路施工總隊長趙祖康書曾寫“藍縷開疆”紀念碑立於蓑衣嶺,紀念死難民工。

樂西公路承擔了滇緬公路被截斷前抗戰物資的接轉任務,間接部分承擔了駝峰航線、中印公路的抗戰物資接轉和相關工作;在抗戰滇緬戰區,它承擔了部分中國遠征軍運輸工作,特別是保衛怒江惠通橋,確保了西南大後方的安全。

日軍將要攻佔重慶之際,蔣介石準備再遷都

2011年8月14日在漢源縣皇木鎮巖窩溝樹立紀念抗日戰爭修建樂西公路死難民工紀念碑,上書“忠魂經骨永昭日月”八個大字。四川人民為了國家做出了巨大犧牲。

日軍將要攻佔重慶之際,蔣介石準備再遷都

“抗戰樂西公路舊址” 紀念碑經過反覆選址,2016年10月28日揭碑儀式在漢源縣皇木鎮巖窩溝舉行。全國政協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鄭建邦,上海市政協副主席、民革上海市委主委高小玫,民革四川省委副主席鄭學炳,民革上海市委副主委李棟樑、王慧敏,漢源縣委副書記王亞文參加揭碑儀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