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行的路上去寻找未知的自己

在旅行的路上去寻找未知的自己

01.

张小砚说:“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其实,人生本身何尝不是一场旅行呢?无论旅行、读书、工作、生活,只要活着,我们就一直在路上。

现在的社会每个人都希望着逃离,希望出去旅行,就连五岁的孩子也是整天闹着要出去旅行。

而我自己也是喜欢旅行的。

喜欢旅行的理由千千万万,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人毕竟是自然的一分子,赤条条来,赤条条去,强加于人的各种物质、繁华,日日的钢筋水泥里的生活,终究压制不住人们内心对自然的向往。

自然界的孩子当然最渴望的还是回到自然里,去摆脱现实的迷茫,寻找“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答案。

出走、远离是因为心灵需要自由的呼吸。城市建设造成绿色越来越少,楼房越来越多,带给人的只有压抑和焦虑。

人们,创造了这个世界,但是,折腾来折腾去,好像并不太喜欢这个人潮拥挤、文化密集、生活方便的现实世界,势必寻找一个逃离的出口:旅行。

去天地间重新找回自我,估计是很多人的旅行初衷。

02.

在旅行的路上去寻找未知的自己

相比较国人的旅行之狂热,欧洲人对旅行冷静很多。可能因为本身工作压力不是太大,双休、节假日一个都不少,随时随地可以出发。

欧洲人的安排永远是生活第一,工作第二。他们和自然共处的时间很多,好像生活本身比旅行还有趣。

再加上欧洲自然环境保护比较好,到处都是免费的森林公园,人们平常就可以放松、休闲,对旅行好像没有那么大的渴望。

曾经赶上欧洲假期出去玩过几次,也没见到像国内假期的人山人海。

更有很多欧洲人除了自己的国家竟然没有去过别的欧洲国家,只在自己的国家生活已经感觉很幸福。这可能与他们一直和自然很亲密有关系。

在欧洲,鸽子和各种鸟不怕人,在草地上闲庭信步,如果你盯着草地上散步的大鸟看,它一定会歪着脑袋用那双小眼睛,狠狠地瞪着你看上一会。

松鼠、孔雀们在森林里自由生活,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动物也是自然一部分,大家和平共处,一起分享这个世界。

人不焦虑,动物也不焦虑。

在一个城市工作、生活即是人生的旅行,去不去别处都无所谓。

03.

在旅行的路上去寻找未知的自己

旅行,确实是一种放松和调整身心状态的最好方式之一。

以前我工作时有一段时间非常焦虑,导致身体连续出状况,刚做完一个小手术,后来复发又要做手术,多亏当时认识的那位大夫去援疆,没做成手术,索性放下工作,去旅行。

旅行了一个月回去复查身体恢复正常。

旅行就是这么件奇妙的事情,不仅让人放松还能让生命重生。

但是行万里路,一定要读万卷书。如果只是行万里路,没有读万卷书,就和世界邮差一样,对自我成长没有任何意义。

旅行,是为了成为我们想要成为的自己。

在旅行路上,看看当地博物馆、美术馆、书店,转转菜市场、超市,去咖啡厅喝上杯咖啡,吃些当地有特色的菜,晒晒太阳聊聊天。

慢慢的你终会发现未知的自己。

作者简介:生凌君,一枚喜欢自由生长的中年女青年。喜欢写作/画画。做过公司,当过全职妈妈。每天陪你看文字,读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