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OFO失身後,哈羅稱大王?

誰能想到,哈羅單車農村包圍城市,悄然逆襲成為第一?

自摩拜被美團收入囊中,ofo又停滯不前,稍顯平靜的共享單車行業又熱鬧起來。上市公司永安行(603776.SH)最新公告,永安行的關聯公司上海雲鑫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及其他投資人擬對哈羅單車的運營公司江蘇永安行低碳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增資,增資金額20.6億元。

哈羅單車起步較晚,2016年才開始第一筆融資,至今融資輪次也不是很多,但加入進來的機構卻不少——雲鑫創投、永安行、威馬汽車、成為資本、GGV等等大牌雲集。在共享單車燒錢大戰告一段落之際,哈羅還能保持比較穩健的增長,以及有序可控的融資進程,估值還能佔到20億美元以上,其後續的潛力確實不容小覷了。

摩拜OFO失身後,哈羅稱大王?

又獲新增持 哈羅已估值148億

根據公告披露的信息,增資前低碳科技總股本為9719.6857萬股,增資後總股本為1.12億股。相當於增資了1568.9909萬股。按照增資20.6億元的價格來計算,增資價格相當於131.3元/股。那麼按照增資後總股本1.12億股計算,投資後的總估值為148億元,約23億美元。

前幾天湖畔大學教育長,前阿里巴巴首席戰略官曾鳴老師在最近一次授課上透露了一個信息,讓人大為驚訝。他說,根據學員的案例分析,目前哈羅單車的日訂單量已經超過了ofo和摩拜的總和。

摩拜OFO失身後,哈羅稱大王?

共享單車行業競爭如此激烈,起步比較晚的哈羅單車是怎麼後來居上的,這個很值得思考。一般而言,在中國互聯網很多細分領域裡面,前兩名打架,排在後面的都會被打掉。但是哈羅單車卻悄無聲息地衝了出來,不僅衝了出來,還佔據了一個市場領先的位置,這就比較有意思了。為什麼哈羅的量上得這麼快,有很多人分析,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哈羅首先啟動了信用免押。成為資本(Chengwei Capital)合夥人沙燁曾經在3月份哈羅單車宣佈信用免押不久就提到,哈羅的日訂單已經比肩ofo和摩拜。根據哈羅單車公佈的數據,3月宣佈全國免押以來,用戶增長70%,而日訂單更是翻倍,說明免押的效果非常明顯。

哈羅單車CEO楊磊曾經說過,通過哈羅的後臺數據反饋,整個共享單車用戶的使用是一個漏斗,從註冊、提交身份證、驗證、交押金,是漏斗情況,到交押金階段用戶大量減少,減少了40%,很多用戶對交押金有很大的擔憂。對於哈羅而言,如此大量的用戶流失是很大的損失,所以提出免押金,給用戶更好的體驗,反而能夠留住用戶。

也就是說,全國信用免押刺激了用戶的使用。但是為什麼其他共享單車用這一招不靈呢?

信用免押的背後是精細化的管理

一旦啟動信用免押,勢必會造成押金的大量減少,這對於行業內部分企業而言,直接意味著企業賬上現金的減少。對於資本開支較大,現金流緊張,盈利能力較弱的企業,一下子少掉鉅額押金,企業很可能面臨資金週轉的困難局面。所以,能推行全國信用免押的企業,一定是自身的管理水平比較高的企業。

據哈羅單車COO韓美在對外演講中透露,哈羅單車的平均每日運營維護成本大概是0.3元/輛,這個成本是非常低的。而每天這些車折舊成本是0.6元/輛,加起來是0.9元。這個數字在全行業內都是最低的,每輛車每天收入一塊錢就能盈利。

為什麼哈羅的運維成本能控制得這麼低?一個很直觀的原因是哈羅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以外的地方投放,避開了ofo和摩拜集中的區域——而這些區域人力成本更低。當然,更為重要的是哈羅通過網格化的運營、技術工具的研發、線下團隊的強執行力等等實現了可持續的運維,這是它成本比較低的另一個原因。

哈羅的COO韓美就曾這樣說:“我們花一分錢,也許同行要花更多的錢,這就意味著我們資金消耗的效率比別人高。這也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

成本低了,但是哈羅單車的使用效率卻反而高——其原因在於,一線城市過度投放,而交通解決方案多(地鐵多),此外往往上下班高峰期使用的人數多,有一定的潮汐效應,單車使用效率低。而二三線城市,共享單車投放度並不高,很多地方沒有地鐵,日常潮汐效應不明顯,哈羅單車在這些地方擁有絕對優勢,平均每輛車的使用效率比較高。

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使用效率使得哈羅對資金的需求沒有其他共享單車那麼大,這也是它能夠率先施行全國信用免押非常重要的背景。

後來居上靠的還是產品及用戶體驗

我在微博上談論哈羅單車和其他兩家的比較,很多讀者在評論中說道,哈羅單車確實比其他兩家好騎。好騎,這兩個字很簡單,但做到卻很需要下功夫。

楊磊說道,哈羅大概花了一年半的時間,整個團隊都在研發工廠加班,包括CTO在內很多研發工程師三個月都沒有回家,終於做出了可以說是整個共享單車行業裡面最好騎的單車。

舉例而言,在極速開鎖、傳動比率、真空發泡坐墊和輪胎上面,哈羅單車都對現有產品做了升級改進,使之更適合城市騎行體驗,這些細微之處都是以用戶體驗為核心價值導向的互聯網產品思維。

正是因為沒有參與之前的燒錢大戰,沒有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資本運作上面,哈羅的團隊反過來才能夠集中注意力把行業迅速發展暴露出來的一些問題和短板補齊,真正服務好了用戶,才有了活下來的可能。

一個是好騎,一個是免押,這兩個加起來實際上把用戶體驗提升了一個檔次。歸根到底共享單車的競爭還是拼的是內功,而不是砸錢。共享單車這個行業,用戶遷移的成本非常低,所以此前大家認為通過砸錢能形成護城河,後來發現根本不行。反而是好騎免押這些很普通的招數,卻能考驗一個企業的真正水平。

共享單車行業進入比內功階段

從最新的微信指數來看,5月26日哈羅單車微信指數為992,472,與ofo的1,124,341和摩拜的1,031,220相比差別不大,但是日環比哈羅單車達到15.45%,漲幅超過ofo的11.56%和摩拜的0.03%。如果我們把時間週期拉長到90天的話,看百度PC+移動端總指數,除了在摩拜出售給美團前後數日以外,哈羅單車的百度指數明顯一直高出ofo和摩拜。

摩拜OFO失身後,哈羅稱大王?

也就是說,練內功的哈羅超車了,共享單車行業的基本面已經發生了變化。有了這樣一個示範,哈羅的全國信用免押一定會成為其他共享單車企業不得不跟進的策略,但是,如果沒有比較強的內功,用這個策略的結果就是加速倒閉。這個時候共享單車行業的門檻就出現了,即內功成為唯一的門檻。

而我們說,內功練得好的共享單車企業,其實也沒有必要在乎行業內其他競爭對手發展的情況如何、數據如何。內功練好了,把用戶服務好了,就自然會有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