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照片說話,淺析決定景深之四大因素

喜歡單反相機的讀者恐怕有99%都是被其明顯優於消費類DC的拍攝效果所吸引,而這其中又有99%的讀者恐怕會認為這裡所說的“拍攝效果”就是指的“背景虛化效果”。不錯,面對當前動輒千萬像素的成像精度,誰會一張一張的去100%放大查看呢?而當這些照片被縮小之後,單反與一般DC在拍攝效果上的最大差異也就只剩下景深上的差別了。

用照片说话,浅析决定景深之四大因素

那麼,單反相機為什麼會比一般DC更容易拍攝出背景虛化的淺景深照片呢?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個答案都是“大尺寸的傳感器”,然而這其實只是所有能夠影響景深的4大因素之一,換句話說,想要拍攝出跟單反一樣的淺景深照片並不一定需要單反相機。

用照片说话,浅析决定景深之四大因素

上圖既景深計算公式,其中完全沒有提到成像原件尺寸的問題

接下來,我們就將從一般DC以及數碼單反的實際拍攝樣片出發,向大家解釋影響背景虛化效果的4大因素。

1.光圈(F)

光圈的大小可以決定景深,這是稍微有些攝影知識的讀者都知道的道理,要問為什麼可以查看第一頁的公式,我們在這裡僅給出兩張在不同光圈下拍攝的樣片來展示其效果(注:下面兩張照片除光圈外,其他拍攝參數完全一樣。,而為了保證主體在畫面中所佔比例不變,因此對二張樣片進行了剪裁以方便對比):

用照片说话,浅析决定景深之四大因素

光圈F2.0

用照片说话,浅析决定景深之四大因素

光圈:F8

由於大光圈在營造背景虛化效果上具有先天優勢,同時也是因為更大的光圈可以提高快門速度,因此一般擁有超大光圈的鏡頭均價格不菲。不過,目前消費類DC市場上也出現了不少擁有超大光圈的產品,如三星的EX1、理光的GR-D III、松下的LX3等。

2.焦距(f)

一支變焦鏡頭其在廣角端和長焦端能夠拍攝出不同的景深效果,長焦端更容易使背景虛化,這一點在第一頁的公式中也顯得很清楚。以下是兩張不同焦距下拍攝的樣片(注:以下樣片除焦距不同外,其他拍攝參數完全一致。而為了保證主體在畫面中所佔比例不變,因此對二張樣片進行了剪裁以方便對比):

用照片说话,浅析决定景深之四大因素

焦距:6mm(35mm等效為28mm)

用照片说话,浅析决定景深之四大因素

焦距:18mm(35mm等效焦距為84mm)

可見長焦鏡頭在營造背景虛化效果上同樣具有明顯的優勢,而且一支70-300mm焦段的長焦鏡頭可以很便宜,如尼康的70-300D、70-300G等。同時,目前市場上還有很多擁有超望遠能力的長焦DC可供選擇,如富士的HS11、奧林巴斯的SP8000UZ、佳能SX10 IS等。

3.對焦距離(L)

對焦距離越近景深越淺,這一點通過以下樣片可以非常容易的看出來(注:以下樣片除對焦距離不同外,其他拍攝參數完全一致。而為了保證主體在畫面中所佔比例不變,因此對二張樣片進行了剪裁以方便對比):

用照片说话,浅析决定景深之四大因素

對焦距離近

用照片说话,浅析决定景深之四大因素

對焦距離遠

4.傳感器尺寸

前面已經提到,傳感器的尺寸並沒有直接影響相機的背景虛化能力,那為什麼單反的虛化效果卻要遠遠優於一般的消費類DC呢?

相信瞭解單反的朋友都知道“焦距轉換系數”這個東西,比如APS-C畫幅的DSLR,當一支300mm的鏡頭安裝在它身上後,它的等效焦距就變成了450mm,而如果安裝在全畫幅DSLR上則還是300mm,這是否意味著此款鏡頭在APS-C機身上就具有更好的背景虛化能力呢?非也!

用照片说话,浅析决定景深之四大因素

EOS 5D MARK II配合70-200mm F2.8在200mm下拍攝

用照片说话,浅析决定景深之四大因素

EOS 50D配合70-200mm F2.8在200mm下拍攝

上圖可見,同樣的鏡頭在全畫幅和APS-C單反上的背景虛化效果是一樣的(兩臺機身拍攝參數完全一樣,而為了保證主體在畫面中所佔比例不變,因此對二張樣片進行了剪裁以方便比較)。

在第一頁的景深計算公式中,f(焦距)指的是鏡頭的物理焦距,不能用等效焦距與鏡頭的實際焦距進行對比。現在,你可以再仔細觀察一下目前市場上的消費類DC(主流產品一般都會在相機鏡頭上標註物理焦距),它們所搭載的鏡頭物理焦距其實非常非常小,這就是為什麼一般情況下消費類DC的背景虛化能力不及單反相機。

用照片说话,浅析决定景深之四大因素

理光GR-D III的鏡頭等效焦距為28mm,但實際上鏡頭的物理焦距僅6mm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景深的問題其實歸根基地還是由鏡頭來決定的。對於消費類DC而言,由於傳感器很小,所以“焦距轉換系數”就會很大,這使得要想得到28-120mm這樣等效焦距比較實用的產品,其鏡頭的物理焦距就會非常小,而這就是消費類DC背景虛化能力在很多情況下不及單反的根本原因。

消費類DC也能拍出媲美單反的背景虛化效果

看完以上的說明,大家一定很想知道,究竟消費類DC能不能拍攝出和單反一樣的背景虛化效果吧?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組沒有標明產品型號的樣片,你能分辨出那些是一般DC拍攝,那些是單反拍攝的嘛?(答案在最後一頁)

用照片说话,浅析决定景深之四大因素

樣片1

用照片说话,浅析决定景深之四大因素

樣片2

用照片说话,浅析决定景深之四大因素

樣片3

用照片说话,浅析决定景深之四大因素

樣片4

用照片说话,浅析决定景深之四大因素

樣片5

用照片说话,浅析决定景深之四大因素

樣片6

用照片说话,浅析决定景深之四大因素

樣片7

用照片说话,浅析决定景深之四大因素

樣片8

用照片说话,浅析决定景深之四大因素

樣片9

樣片1:佳能EOS 1D MARK IV

樣片2:佳能EOS 7D

樣片3:松下FZ50

樣片4:松下FZ50

樣片5:松下LX3

樣片6:尼康P6000

樣片7:佳能S2 IS

樣片8:奧林巴斯SP550UZ

樣片9:松下TZ2

看過答案之後,相信大家都應該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景深效果的形成與拍攝器材的硬件條件固然有很大關係,但它也並非決定一張照片背景虛化效果的全部,使用者如何將手中器材的潛力完全發揮出來同樣是決定景深的關鍵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