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者逆襲,都用了這一個大招

弱者逆襲,都用了這一個大招


不會翻身的鹹魚 不是好鹹魚

一天,有三個心懷不共戴天之恨的槍手,在街頭偶遇,三人同時拔槍開火,由此產生一場博弈學有名的論證。

假設槍手甲的命中率為90%,槍手乙的命中率為60%,槍手丙的命中率為40%,三人都是非常理性的人。

問題:第一陣槍響之後,誰最有可能活下來?誰最有可能死掉?

回答這樣的問題前要好生考量,憑直覺或頭腦簡單的人要大跌眼鏡了。

答案是:最有可能活下來是槍手丙。最有可能死掉是槍手甲。

咱們可以用數學計算一下概率:

弱者逆襲,都用了這一個大招

或者再直觀的分析一下:三人的槍法是甲>乙>丙。那麼在甲眼裡最受威脅的是乙,在乙眼裡最先要除掉的也是甲,因為除掉它才能成為第一。

此時,丙的存在就是既透明又安全的。他只要坐山觀虎鬥,然後看甲乙兩敗俱傷,自己笑到最後。

槍手博弈的模型,在很多影視劇作品中都有體現,比如《偽裝者》第24集,27分32秒處,明家三兄弟激烈嗆聲拔槍相對。

弱者逆襲,都用了這一個大招

當然他們不會真開槍打死對方,但如果有萬一,贏的也未必是實力最強的。

在一場博弈中能否獲勝,很多情況下並不完全取決於各方實力,更重要的是取決於各方實力對比所形成的制約關係。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鹹魚可以翻身,屌絲也是可以逆襲的。

耐人尋味的槍手博弈告訴我們,強者並不總能以強凌弱,勝利有一天也會屬於能力稍遜點的一方。

縱觀歷史,以弱勝強、以小搏大的案例不勝枚舉。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軍在主力戰場抵擋日軍入侵,而戰鬥力較弱的紅軍則在後方遊擊作戰。遊擊作戰避開了正面消耗,使得紅軍保存了實力,最終在解放戰爭中取得勝利。

再說冷戰時期,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從意識形態到政治外交上形成全面對抗,給中國留出了積蓄力量的寶貴時間,而中國抓住了機遇迅速崛起,成長為全球政治經濟版圖上不可小覷的一股力量。

帶給我們商業中的啟發:雖然現在創業拼的是資本大戰,大部分都是瘋狂撒幣式成長。但當這樣的行業競爭烽煙漸起時,我們可以選擇不讓自己踏入爭鬥的漩渦當中。先抱團發育。

讀過《三國演義》的人知道,面對強者,弱者要團結一心。在生死攸關的時候,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現實生活中的競爭,除了你死我活的殘酷,還有其他的選擇。

所謂博弈,並不全是零和博弈,也有各取所需的正和博弈,更是我們期待看到的博弈結果。

總結

槍手博弈告訴我們,在多人博弈中常常由於複雜關係的存在,而導致出人意料的結局。


一位參與者最後能否勝出,不僅僅取決於自己的實力,更取決於實力對比關係以及各方的策略。在認識到這種規律之後,不論是強者還是弱者,當遭遇槍手博弈時,如何採取恰當的策略就成為取勝的關鍵。

*尚德機構——學習是一種信仰,文/微公號:尚德機構有話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