樽前作劇莫相笑,我死諸君思此狂—大師已隨春風去 空留書房待客來

李敖逝世地榮民總醫院及其家屬於昨天下午舉辦記者說明會,醫院方面介紹稱:“去年10月1日,李先生再度因肺炎入院,治療後感染病況穩定。然其後腦部磁振造影發現,原先疾病有惡化趨勢,考慮李先生年事已高等身體狀況,因而採取保守支持治療。自11月初起,開始投與標靶藥物治療後,病況漸為好轉。但今年1月底起,標靶藥效漸失,病況急速惡化,雖肺部感染在投藥後趨穩,然計算機斷層顯現腦瘤病況惡化合併水腦加劇。近日來病況轉危,李先生於2018年3月18日上午10點59分安然離世,與世長辭,享壽83歲。

樽前作劇莫相笑,我死諸君思此狂—大師已隨春風去 空留書房待客來

李敖委託其經紀人鄭乃嘉現場朗讀了一封他的親筆信,信中寫道:“醫生告訴我,‘你最多還能活3年,有什麼想做、想幹的,抓緊!’我就想,在這最後的時間裡,除了把《李敖大全集》加編41至85本的目標之外,就想和我的家人、友人、仇人再見一面做個告別,你們可以理解成這是我們人生中最後一次會面,及此之後,再無相見。因為是最後一面,所以我希望這次會面是真誠、坦白的。不僅有我們如何相識,如何相知,更要有我們如何相愛又相殺。或許我們之前有很多殘酷的鬥爭,但或許我們之前也有很多美好的回憶;我希望通過這次會面,能讓我們都不留遺憾。不留遺憾,這是我對你的承諾,也是我對你的期盼。”

樽前作劇莫相笑,我死諸君思此狂—大師已隨春風去 空留書房待客來

他還透露,這些告別將要在與某視頻網站合作推出的一檔預計為50集的訪談節目《再見李敖》中實現。李敖表示:“對於來賓,不管你們身在哪裡,我都會給你們手寫一封邀請信。邀請你來臺北,來我書房,我們可以一起吃一頓飯,合一張影,我會帶你去看可愛的貓,我會全程記錄我們最後一面的相會,一方面是留作你我紀念,另一方面也滿足我的一點私心:告別大陸媒體近10年了,我想通過這些影片,讓大家再一次見到我,再一次認識不一樣的我,見證我人生的謝幕。 謝謝各位!”

樽前作劇莫相笑,我死諸君思此狂—大師已隨春風去 空留書房待客來

《北京法源寺》是一部有著深刻隱喻意味的思想小說 ,它以“詳人所略 ,略人所詳”的獨特敘述方式詩意地再現了中國近代最黑暗時期一批文化思想巨人尋找救國之路的心靈歷程。借《北京法源寺》改革時代人物之口講述他對善與偽善,死事與死君等問題的看法,代表了近百年來有思想的知識分子的思想的最深刻境界。從哲學的角度看,此書也是繼《道德經》之後一部可以從宏觀上把握中國人思想的書籍。

樽前作劇莫相笑,我死諸君思此狂—大師已隨春風去 空留書房待客來

華人世界中從未有一個人物如李敖一般,能將淵博的知識以幽默有趣的傳播方式,轉化成人人都能理解學習的常識。在大師退休前的封刀之作『李敖語妙天下』中,李大師認為豐衣足食外加娛樂是“人的標準” ,但不是“文明人的標準。 ”文明人憧憬的是“語妙天下又博古通今。 ”幾千年來,人類用落伍的方式這樣憧憬,非常可憐。如今,有李敖從電視走出來,現身說法,使憧憬成真。在節目中李敖將評論歷史風流人物,許多自認學者的人對於中國歷史有許多錯誤的解讀,是誤導觀眾的,讓李敖來為大家說清楚。李敖也解析歷史的典故由來讓大家知道,例如:軍情特務系統的創始人是曹操,關雲長的人格面向及與曹操之間也有過三角戀愛的競爭等。這些我們曾經讀過但是錯過的知識,就讓李敖來為大家重新解讀。在節目中李敖也會精選中國中文佳句,教導觀眾欣賞中國文學之美,即使是外國人也可以更輕易的學習中文的優美之處。

樽前作劇莫相笑,我死諸君思此狂—大師已隨春風去 空留書房待客來

大師一生寫3000萬字,出了100多本書,大部分收錄在《李敖全集裡》,而其中96本因觀點妨礙當局理念被禁。由此成就他了成為中國近代最傑出的批評家。李敖光憑這些著作也足以稱得大師,李大師是個有故事的人,經歷豐富。思想家,自由主義大師,國學大師,中國近代史學者,時事批評家,臺灣作家,歷史學家,詩人。大師在一次演講中,引用宋朝詩人陸游的一句詩,“樽前作劇莫相笑,我死諸君思此狂”,然後說:“我在你面前作秀,你不要笑我,因為等我死了以後,你會想我想得發瘋。”大師已隨春風去 空留書房待客來,願大師天堂安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