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走過最長的路,都長不過「奪命低價團」的套路

每年暑假,不少人都會挪出少得可憐的幾天年假,邀上三五好友或攜家帶口,尤其是帶娃組團,領略祖國大好河山:“看!這是媽為你買下的江山!今天的遊記晚上9點前給我看!”

你走過最長的路,都長不過“奪命低價團”的套路

跟著旅遊團,買票訂房不用操心,去哪玩啥全程包票,吃喝不愁,經濟實惠,還能“把你的景,我的景串一串”,幾天時間看個遍,何樂而不為啊!但真相是,旅行團易報,快樂遊難行,小區門口總有那麼幾家旅行社,正提溜著“低價團”的棒槌,等你入坑。上週,外交部領事司官方公眾號“領事直通車”就發佈了一條警示。

你走過最長的路,都長不過“奪命低價團”的套路

駐符拉迪沃斯託克總領館表示,大多數到符市旅遊的中國遊客,都會在中方旅行社和導遊的安排下,到中餐館吃一頓海鮮大餐。這是“低價團”強制的自費項目,人均需交500多塊錢到導遊那,實際上導遊交給餐廳就只有人均五六十元,淨賺10倍啊!吃的當然不是什麼好貨,不少是變質海鮮。去年開始就陸續出現好幾起中國遊客吃問題海鮮集體中毒的事件。

旅遊團成“喪命團”,銀髮族易入坑

開開心心出國遊,感受戰鬥民族風情,結果在異國他鄉吐了一地……不只是俄羅斯的符拉迪沃斯託克,國內低價團把購物店開進五湖四海,把各種五迷三道、牛鬼蛇神的傳說講在你進景區前……

2016年,《法制晚報》記者曾暗訪參加北京景區附近私人吆喝的“百元一日遊”,故宮、圓明園、八達嶺、十三陵、看升旗……導遊聲稱一天能玩8個景區,結果到了天安門,女導遊:天安門戒嚴了,不讓看。快到十三陵,導遊開始在車上講述十三陵靈異事件,說這裡不適合下車,只能坐車上邊走邊看……

你走過最長的路,都長不過“奪命低價團”的套路

說好的8個景區,當天只去了八達嶺長城的一小段和某個野雞景區購買玉石、梳子,剩下的形成全是到特產店購物、到某個小院購買某“知名”書法家300塊錢一幅的名作,不買?每人交10塊錢罰款。

除了北京,“低價宰客團”幾乎無孔不入,在張家界被拐進玉器店聽店家講生肖配對,到泰國被逼買乳膠枕,到香港被關在購物店裡不讓出去……甚至到了天高地遠的歐洲,6999元的13日歐洲遊,都有大量自費景區等著遊客交錢,不參加還不讓坐大巴。

有些低價團要錢,有些低價團要命,旅遊團成了“喪命團”。2015年6月,“東方之星”遊船傾覆事件導致442人遇難,其中上百位都是旅行社組織的“夕陽紅”老年旅遊團成員,年齡在50到80歲之間。旅行團從上海到重慶遊玩11天的最高價格是2298元,最低僅998元。有參團老人給女兒發短信,稱自己在船上吃的是“減肥餐”。

你走過最長的路,都長不過“奪命低價團”的套路

2015年10月,內地一位苗姓54歲的男子,花300元參加赴港遊旅行團,在紅磡一家珠寶店時勸解遊客與領隊因強制購物引發的衝突時,被突然出現的數名男子毆打,不治身亡。

你走過最長的路,都長不過“奪命低價團”的套路

就在本月10日,《現代快報》報道,常州一位74歲的老人在參加低價團旅遊中猝死。交998元,就能玩香港、澳門、廣州、深圳、桂林等8個城市?結果是旅遊成購物,購物行程的安排遠遠超過景區遊覽。據家屬稱,老人嚮導遊明確表示了身體不適,但仍被導遊強逼下車購物。老人最終在廣州去桂林的火車上猝死。

中國老人大部分省吃儉用一輩子,也由此成為“低價團”的主坑對象。買保健品、買保險送旅遊,在小區發傳單、擺地攤,喊爺爺叫奶奶,撲通下跪喊爸媽,有錢有閒、心軟缺愛的大爺大媽們很容易心動入坑,而且常常呼朋喚友,組團成行。

全國老齡委一項調查顯示,每年老年人旅遊人數已佔到全國旅遊總人數20%以上,僅在2017年上半年,老年遊客出遊人次同比增長達2.4倍。日益壯大的“銀髮”旅遊群體,也給了無良旅行社下手的“良機”。

低價團“陰魂不散”,矛盾愈演愈烈

在報團旅遊的過程中,負責組織旅行團的旅行社叫做組團社,旅遊目的地接待遊客的旅行社叫做地接社。

正常情況下,遊客要向組團社支付團費,包括吃住行、景區以及接待等費用,組團社組織好旅行團後,就會將接待工作委託給地接社,支付一定的費用。低價團的存在就破壞了這一大家都受益的商業模式。

你走過最長的路,都長不過“奪命低價團”的套路

與低價團類似的還有 “零元團”、“零負團”,其特徵都是組團旅行社以成本價甚至是低於成本的價格把旅遊產品賣給消費者,且不收取接待費用,而是通過自費項目、購物回扣等收入來收回成本,再從中賺取利潤。一些地接社甚至要向組團社支付人頭佣金,再把人頭賣給導遊。

你走過最長的路,都長不過“奪命低價團”的套路

簡單來說,在零負團費的情況下,組團社就像“人販子”,糾集了一團一團遊客後,把“人口”加價賣給“養父母”——地接社,有些地接社甚至再把“人口”轉手賣給“二手養父母”——導遊。導遊就得“把屎把尿”帶遊客購物、去山寨景區,宰客以“防窮”。

事實上,低價團的發源地在臺灣,上世紀90年代初,低價團在臺灣地區的泰國遊市場極其盛行。幾年後,這種模式傳進大陸,並從泰國遊波及到港澳、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出境遊目的地。2003年“非典”之後,旅遊市場一片冷寂,低價團大肆崛起,向國內海南、雲南等熱門旅遊地擴散。

一方面,低價團的確讓更多經濟水平中下的消費者得以一飽眼福,刺激了市場競爭;另一方面,低價團所帶來的低質旅遊體驗不僅傷害旅遊者的身心,損害旅遊者的利益,也讓潛在旅遊者對目的地的印象大打折扣。

你走過最長的路,都長不過“奪命低價團”的套路

在遊客和旅遊企業之間,旅遊產品質量和旅遊地信息的分佈本來就不對稱,旅遊者通常是根據旅遊市場所呈現的整體產品質量,即二階信息,來形成對具體旅遊產品質量(一階信息)的判斷,從而形成“檸檬市場”。對二階信息沒有好印象,一階信息又不完全,旅遊者的旅行意願就會降低。香港曾經就飽受低價團困擾,香港旅遊業議會還因此花大價錢做宣傳,以重塑形象。

當“檸檬市場”形成,市場就會出現“黑吃黑”的逆向選擇——反正大家都在買低端產品,我還揹著高端產品的偶像包袱幹嘛?你家便宜,我比你家更便宜;你帶10個購物點,我帶20個購物點……於是,劣幣驅逐良幣,國內旅遊市場的整體質量也由此下降。

低價團治理難,根源深,週期長

低價團一直像那隻“打不死的小強”,“邊犯邊治,治完再犯”, 一邊治理,一邊野蠻生長。

2013年出臺的《旅遊法》已明確規定,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價組織旅遊活動,誘騙旅遊者,並通過安排購物或者另行付費旅遊項目獲取回扣等不正當利益,也不得指定具體購物場所,不得安排另行付費旅遊項目。但經雙方協商一致或者旅遊者要求,且不影響其他旅遊者行程安排的除外。

一些無良旅行社會撿“雙方協商一致或者旅遊者要求”的漏子,在合同裡動手腳,讓低價團合法化。

而目前,旅遊者市場的主體特徵還是“講求經歷不求體驗,講求低價不求質量”,就是“下車拍照,上車睡覺”,撿便宜不嫌事兒大。一是“勤儉節約”的老觀念在騷動,二也是現實所迫。有調查顯示,喜歡報低價團的遊客群體通常是低收入群體,家裡沒有太多餘糧,低價團依然大有市場。一些旅遊者明知報的是低價團,還抱著“死活不買”的僥倖心理,把導遊逼急,謾罵、毆打、扣押……極端行為也由此頻頻出現。

你走過最長的路,都長不過“奪命低價團”的套路

另一方面,導遊的薪酬福利制度一度非常不合理。正規、大型旅行社聘用的專職導遊收入相對穩定,但小型旅行社聘用的導遊日子就不太好過了。2015年有調查顯示,71.9%導遊員的基本工資僅為200~500元,7.5%的導遊員基本工資不足200元。一些旅行社還會聘請兼職人員,補貼少得可憐。回扣就佔導遊收入的大頭。

目前,中國旅遊市場仍存在嚴重惡性低價競爭的現象,旅遊產品同質化嚴重,產品難推陳出新,就只能靠低價團的回扣盈利,“反正中國人口多,韭菜割完一茬又會再長一茬”。部分沒有經營資質的“黑旅行社”、“野導”,也盯準了一些人貪便宜的心理,趁機下手。這對有關部門的監管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泰國等地曾推出價格標準,要求旅行社團費不得低於政府規定的“最低價”,但此舉依然“治標不治本”,低價團捲土重來。

今年1月1日,修訂的《導遊管理辦法》開始實施。《辦法》規定,導遊和旅行社若強制遊客購物、參加自費項目,主管部門可對其處以罰金甚至吊銷導遊證。《旅遊法》也規定,若遇上強買強賣,旅遊者有權在旅遊行程結束後三十日內,要求旅行社為其辦理退貨並先行墊付退貨貨款,或者退還另行付費旅遊項目的費用。旅遊高峰期,在報團旅遊時還是要注意:

1.警惕低價團,羊毛出在羊身上,得了便宜賣不了乖。

2.選擇有資質、口碑好的旅行社,在簽訂合同時仔細閱讀各項條款。

3.關愛老人,在為家中老幼選擇旅行團時要注意價格、行程、保險等。

4.遇上強買強賣,向旅遊主管部門舉報,依法維權。

參考文獻:

[1]夏麗麗,蘇勤,俞傳俊,葛凌亞.國內外零團費研究綜述[J].旅遊研究,2014,6(01):26-33.

[2]周海燕.個人可支配收入對我國旅遊業影響的實證研究[J].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7(04):84-87.

[3]林龍飛,胡坤.導遊灰色收入問題研究——以購物回扣為例[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8(02):21-25.

[4]賈躍千.零團費現象剖析及治理措施[J].社會科學家,2004(06):111-114.

[5]賈躍千.零團費演化機制分析[J].旅遊科學,2006(01):56-62.

[6]賈躍千,何佳梅,崔鳳軍.零團費與我國出境遊發展階段的互動關係分析[J].旅遊學刊,2006(01):69-7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