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艺术职业学院开展2018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引领和帮助广大青年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按照团中央、省委高教工委、团省委有关文件精神,陕西艺术职业学院团委结合学生艺术专业特色,组织9支社会实践服务队,在影视系直属党支部书记胡丽娟、美术系直属党支部书记马爱军、器乐系辅导员乔瑞带领下于2018年7月22日至7月25日,分别赴学院“双百工程”结对帮扶对象渭南市华州区和延安革命圣地开展“万名学子扶千村”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三下乡”主题实践活动。

陕西艺术职业学院开展2018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学院社会实践服务队为留守儿童做饭

陕西艺术职业学院开展2018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影视系直属党支部书记胡丽娟与孩子们亲切互动

陕西艺术职业学院开展2018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学院师生与华州区留守儿童合影

7月22日上午,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首先抵达渭南华州区,在该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分组为柳枝镇王宿村60余名留守儿童进行舞蹈、戏曲、美术、声乐、主持等方面知识指导,并与孩子们互动演出。临近中午,队员们纷纷拿起炊具,为孩子们做了一顿丰盛的午餐,现场其乐融融,不时传出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随后,队员们带领孩子们来到了华州皮影博物馆,观看老腔与皮影表演,详细了解皮影的起源和发展,让孩子们充分领略皮影古老文化艺术的魅力。

在华州区为期一天的“万名学子扶千村”暑期社会实践服务活动虽然短暂,但学生们收获满满。“活动让我们深入了解了农村留守儿童现状,今后我们将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汗水去积极践行大学生应有的社会责任,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关爱留守儿童,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队员孙梦媛同学说。

陕西艺术职业学院开展2018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学院社会实践服务队参观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

7月23日,学院社会实践服务队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开启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在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队员们怀着对革命先贤的敬仰之情,在鲁艺老一辈革命艺术家的奋斗故事中,真切体悟“鲁艺”精神,继承鲁艺光荣传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助力新时代文艺创作。之后,队员们参观了延安大学校史馆和路遥文学馆,感受延大独特的校园文化魅力,了解路遥文学的创作历程和历史背景。队员们被路遥“像牛一样劳动, 像土地一样奉献”的创作精神深深感动。

陕西艺术职业学院开展2018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学院社会实践服务队在张思德广场前合影留念

7月24日上午,队员们来到张思德广场,面对张思德同志雕像,整齐列队,聆听学习延安大学张元老师在张思德讲话台前的讲解。随后大家还参观了枣园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王家坪革命旧址和延安革命纪念馆。一间间普通的窑洞,一张张斑驳的桌椅,再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场景,让大家详细了解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以坚定的革命意志,伟大的理想信念,高超的领导智慧,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开展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用鲜血和汗水铸就不屈的延安精神。

陕西艺术职业学院开展2018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学院社会实践服务队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合影

当晚,队员们在延安大学观看并参演了陕西省大学生延安精神教育基地高校联谊晚会。来自学院器乐系、戏曲系、声乐系的队员们分别为晚会带来了精彩的节目,其中器乐系学生带来的二胡手鼓串烧《赛马》《一瞬间》用轻快激昂的节奏、创新的演奏手法赢得观众阵阵掌声;戏曲系学生演唱《粮食》为大家展示了秦腔特有的魅力;声乐系学生独唱歌曲《勿忘心安》,用优美的旋律阐释了歌曲丰富的内涵。队员们在晚会中出色的表演为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通过此次形式多样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发挥了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作用,学院学生在深入社会实际的同时,从延安精神中汲取了力量,从鲁艺精神中坚定了为人民创作的信念,在社会实践中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脱贫攻坚,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贡献力量。(文/张文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