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響A股退市常態化號角,更多上市公司走向退市路上!

[導讀] *ST吉恩、*ST昆機終止上市,*ST上普、*ST海潤暫停上市。深交所召開了首個企業終止上市聽證會,*ST烯碳面臨退市危機。市場大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IPO更容易,借殼等同於上市借殼越來越難,ST個股作為經營困難的公司殼資源溢價已經不復存在。

吹響A股退市常態化號角,更多上市公司走向退市路上!

5月22日,上交所公告稱:*ST吉恩、*ST昆機終止上市,此外,*ST上普、*ST海潤暫停上市。僅過兩日,5月24日下午,深交所便召開了首個企業終止上市聽證會,*ST烯碳面臨退市危機。如果*ST烯碳最終也被退市,今年A股退市數量將達到3只,是2007年以來退市最多的一年。這不是偶然的,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背後是A股新股發行和退市制度發生了大變革。

A股新股發行制度和退市制度雙雙鉅變

在我國股市IPO採用的是核准制,長期以來,新股發行節奏被牢牢控制,市場形成了一種特有的殼資源溢價,畢竟新股上市很難,借殼上市更為容易,加上退市制度看起來“形同虛設”。自2012年新退市制度執行以來,到2016年5月底總共只有8家企業退市。

吹響A股退市常態化號角,更多上市公司走向退市路上!

這就是借殼上市的預期,一旦借殼成功,就是典型的烏雞變鳳凰,股價就會一飛沖天,股價就是幾倍的上漲,在巨大賺錢效應下,不僅中小投資者陶醉其中,在市場還形成了一批牛散專門押注併購重組,還出現了某知名公募基金經理就以押注重組股。2008年以後,中小公司上市較為困難,是炒作殼資源的最佳黃金時期,2015年股市暴跌以後,新股發行再度暫停,IPO堰塞湖排成長隊,擠壓嚴重,市場一些資本大佬開始大量囤積殼資源,博取巨大效益。

不過,2017年以來,IPO常態化發行,新股開始批量進入市場,IPO越來越容易,IPO堰塞湖快速化解。與此同時。證監會再度收緊了再融資和借殼重組,叫停上市公司跨界定增,涉及互聯網金融、遊戲、影視、VR四個行業,並強調借殼上市等同於IPO。自此以後借殼上市逐漸減少,殼資源總市值開始逐漸下跌,出現了明顯的價值迴歸,很多豪賭殼資源的私募大佬虧損慘重,甚至不得不清盤。

吹響A股退市常態化號角,更多上市公司走向退市路上!

IPO常態化以後,進水閥門已經打開,如果作為出水閥門的退市制度依然緊緊關閉的話,市場就會陷入單邊擴容,從而導致增量資金嚴重不足,影響市場健康運行甚至拖累股指下跌,也會造成大量資金囤積於殭屍股,資金的嚴重錯配,導致資金嚴重浪費,與資本市場資源優化配置功能完全背離。市場一再呼籲加快退市制度建設,實現股市新陳代謝,騰出資源承接IPO。證監會也在很多場合重申退市制度常態化、制度化、法制化、市場化。3月份中國證監會對《關於改革完善並嚴格實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退市意見》)進行修改,進一步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形成優勝劣汰的上市公司退市機制,進一步強化滬深證券交易所對重大違法公司實施強制退市的決策主體責任。增加一條,明確規定“上市公司構成欺詐發行、重大信息披露違法或者其他重大違法行為的,證券交易所應當嚴格依法作出暫停、終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的決定。證券交易所應當制定上市公司因重大違法行為暫停上市、終止上市實施規則”。這標誌著退市制度完善更進一步。

更多的公司走在退市的路上

退市常態化

吹響A股退市常態化號角,更多上市公司走向退市路上!

退市常態化

兩家交易所已經遵從證監會的退市制度,吹響了退市常態化的號角,後市將會有更多的公司因為觸及各類條款而被交易所終止上市。

很多ST公司已經虧損多年,依靠財務洗澡和財務騰挪勉強維持,很多公司已經資不抵債。上市公司一旦頻臨退市,殼資源價值清零,退市以後進入新三板流動性溢價完全喪失,股價將回歸淨資產,股價一定伴隨著暴跌,跌破面值1元毫不稀奇。持有投資者將虧損嚴重,甚至等同於血本無歸。截至2018年5月23日A股有86只ST股票。5月23日86家ST上市公司總市值達3737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跌去2144億元,跌幅達36%;與3月2日共跌去825億元,跌幅達18%,不管從哪一個時間段看,均大幅跑輸大盤。

*ST吉恩目前股價是6.74元,每股淨資產是-0.555元,有市場人士預計,復牌以後將會是連續跌停,很可能跌倒一元以下。如果*ST烯碳被深交所終止上市,*ST烯碳雖然淨資產為正,但是會計師事務所無法表示意見,誰也不確定淨資產是多少。復牌後股價走勢更是不樂觀。因此對於有退市嫌疑的個股,都應該儘量迴避,沒有必要拿自己的真金白銀去豪賭退市股票,支撐殼資源價格的預期已經發生巨大變化。

市場大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IPO更容易,借殼等同於上市借殼越來越難,借殼上市概率大大減少,ST個股作為經營困難的公司殼資源溢價已經不復存在,烏雞變鳳凰的預期已經大大弱化,炒作ST股的原有邏輯已經蕩然無存。

吹響A股退市常態化號角,更多上市公司走向退市路上!

首先,不少ST公司經營不善,信披違規,現在遭遇處罰的公司將不得再融資,等於堵死了借殼之路,《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第三十九條規定,上市公司存在“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三十六個月內受到過中國證監會的行政處罰,或者十二個月內受到過證券交易所公開譴責”,以及“上市公司或其現任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因涉嫌犯罪正被司法機關立案偵查或涉嫌違法違規正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等七種情形之一的,不得非公開發行股票,三年以後說不定公司已經連續虧損而終止上市了;其次,借殼重組機會少了,殼資源可選擇餘地大了,也更加少的會選擇ST股,畢竟財務數據太差,成本太高,而是會選擇微利的乾淨殼資源股票;最後,未來退市將會呈現多元化,一個是重大違規違法行為觸及退市條款,一個是連續虧損觸及退市條款。會計師事務所出具非標意見觸及退市條款,不管是哪一個退市股價都將暴跌,到時候悔之已晚。

隨著資本市場的開放,如深滬港通,A股加入MSCI和未來的滬倫通等,養老金等機構資金進場,加之監管上對於各種炒作打擊力度加大,市場投資風格將會出現轉變。機構投資者選股更加註重公司基本面,股息率高、主營利潤增長和主營收入增長較為穩健,公司管理透明將更受青睞。那種依靠投機炒作的思路會越來越不適應未來的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