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建筑提分10分,一本通重点标注系列,2018建造师考试重点资料

一建建筑提分10分,一本通重点标注系列,2018建造师考试重点资料

一、建筑物的类

(一)按建筑物的用途分类 按建筑物的用途通常可以将建筑物分为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和农业建筑。 1.民用建筑 根据具体使用功能的不同,它分为居住建筑(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两大类。

(1)居住建筑如住宅、宿舍、公寓等。

(2)公共建筑包括行政办公建筑、文教建筑、科研建筑、医疗建筑、商业建筑等。 2.工业建筑

工业建筑是指为工业生产服务的各类建筑,也可以称为厂房类建筑,如生产车间、辅助车间、动力用房、仓储建 筑等。

3.农业建筑 农业建筑是指用于农业、牧业生产和加工的建筑,如温室、畜禽饲养场、粮食和饲料加工站、农机修理站等。

(二)按建筑物的层数或高度分类 1.(1)住宅建筑按层数分类:一层至三层为低层住宅,四层至六层为多层住宅,七层至九层为中高层住宅,十层

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

(2)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 24m 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大于 24m 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建筑高度 大于 24m 的单层公共建筑);

(3)建筑高度大于 100m 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建筑高度的计算:

(1)建筑屋面为坡屋顶时,建筑高度应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檐口和屋脊的平均高度。

(2)建筑屋面为平屋顶(包括有女儿墙的平屋面)时,建筑高度应为

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其屋面面层的高度。

(5)局部突出屋面的瞭望塔、冷却塔、水箱间等辅助用房屋顶平面面积不超过 1/4 者,可不计入建筑高度 二、建筑物的构成

建筑物由结构体系、围护体系和设备体系组成。 1.结构体系:地上结构包括墙、柱、梁、屋顶等;地下结构指建筑物的基础结构

2.围护体系 建筑物的围护体系由屋面、外墙、门、窗等组成。 3.设备体系

设备体系通常包括给排水系统、供电系统和供热通风系统。其中供电系统分为强电系统和弱电系统两部分,强电 系统指供电、照明等,弱电系统指

通信、信息、探测、报警等;给水系统为建筑物的使用人群提供饮用水和生活用水, 排水系统排走建筑物内的污水;供热通风系统为建筑物内的使用人群提供舒适的环境。根据需要还有防盗报警,灾害 探测,自动灭火等智能系统。

一、楼梯的建筑构造

(一)防火、防烟、疏散的要求

(4)室外疏散楼梯和每层出口处平台,均应采取不燃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1h,楼梯段的耐火极限 应不低于 0.25h。在楼梯周围 2m 内的墙面上,除疏散门外,不应设其他门窗洞口。疏散门不应正对楼梯段。疏散出口 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且门必须向外开,并不应设置门槛。室内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见下表。

(二)楼梯的空间尺度要求

(2)住宅套内楼梯的梯段净宽,当一边临空时,不应小于 0.75m;当两侧有墙时,不应小于 0.90m。套内楼梯的 踏步宽度不应小于 0.22m,高度不应大于 0.20m,扇形踏步转角距扶手边 0.25m 处,宽度不应小于 0.22m。

(3)梯段改变方向时,平台扶手处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净宽。当有搬运大型物件需要时,应再适量加宽。

(4)楼梯休息平台宽度应大于或等于梯段的宽度;楼梯踏步的宽度 b 和高度 h 的关系应满足:2h+b=600〜620mm; 每个梯段的踏步一般不应超过 18 级,亦不应少于 3 级

(5)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 2m。梯段净高不应小于 2.20m。 注:梯段净高为自踏步前缘线(包括最低和最高一级踏步前缘线以外 0.30m 范围内)量至直上方突出物下缘间的

垂直高度。

(7)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 0.90m。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 0.50m 时,其扶手高度不应 小于 1.05m

(8)踏步前缘部分宜有防滑措施。

(9)楼梯踏步的高宽比应符合规定。

二、墙体的建筑构造

(一)墙体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

(2)在结构梁板与外墙连接处和圈梁处,由于结构的变形会引起外墙装修层的开裂,设计时应考虑分缝措施。

(3)当外墙为内保温时,在窗过梁,结构梁板与外墙连接处和圈梁处产生冷桥现象,引起室内墙面的结露,在此 处装修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如外墙为外保温

,不存在此类问题。

(4)建筑主体受温度的影响而产生的膨胀收缩必然会影响墙面的装修层,凡是墙面的整体装修层必须考虑温度的

影响,作分缝处理。

(二)门、窗

(1)门窗的功能主要解决采光、通风、防风雨、保温、隔热、遮阳、隔声、疏散、防火、防盗等问题。根据功能 要求分:有保温门窗、隔声门窗、防火门窗、自动门窗、防盗门窗等。窗台低于 0.80m 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2)门窗与墙体结构的连接: 1)门窗应注意门窗框与墙体结构的连接,接缝处应避免刚性接触,应采用弹性密封材料;建筑外门窗的安装必须

牢固。在砌体上安装门窗严禁用射钉固定。 2)金属保温窗的主要问题是结露,应将与室外接触的金属框和玻璃结合处作断桥处理,以提高金属框内表面的温

度,达到防止结露的目的。

(三)墙身细部构造

(2)散水(明沟):

1)沿建筑物四周、在勒脚与室外地坪相接处、用不透水材料(如 C20 混凝土、毛石)做地面排水坡(沟),使雨 水、室外地面水迅速排走、远离基础

2)散水的宽度应根据土壤性质、气候条件、建筑物的高度和屋面排水形式确定,宜为 600〜1000mm;当采用无组 织排水时,散水的宽度可按檐口线放出 200〜300mm。

3)散水的坡度可为 3%〜5%。当散水采用混凝土时,宜按 20〜30m 间距设置伸缩缝。

4)散水与外墙之间宜设缝,缝宽可为 20〜30mm,缝内应填弹性膨胀防水材料。

(3)水平防潮层:在建筑底层内墙脚、外墙勒脚部位设置连续的防潮层隔绝地下水的毛细渗透,避免墙身受潮破 坏。内墙两侧地面有高差时,在墙内两道水平防潮层之间

加设垂直防潮层。水平防潮层的位置:做在墙体内、高于室 外地坪、位于室内地层密实材料垫层中部、室内地坪(±0.000)以下 60mm 处。

(5)女儿墙:

与屋顶交接处必须做泛水,高度不小于 250mm。为防止女儿墙外表面的污染,压檐板上表面应向屋顶方向倾斜 10%, 并出挑不小于 60mm

(6)非承重墙的要求:保温隔热;隔声、防火、防水、防潮等。 1)轻钢龙骨轻质板墙隔撞击声时,应在轻钢龙骨与主体结构的连接之间加弹性阻尼材料;

2)轻质材料墙体隔空气声较差,作为分户墙和外墙时应不小于 200mm

3)轻型砌块墙在高度 3m 处应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交接和转角处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沿高度方向每 500mm 加不少于两根直径 6mm、长度不小于 1000mm 的钢筋。

三、屋面、楼面的建筑构造

(一)屋面的建筑构造 屋面坡度:屋面坡度应根据防水材料、构造及当地气象等条件确定,其最小坡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二)屋面要求

(1)各类屋面(包括屋面突出部分及屋顶加层)面层均应采用非燃烧体材料,但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物的非燃 烧体屋面的基层上可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

(2)屋面排水应优先采用外排水;高层建筑、多跨及集水面积较大的屋面应采用内排水

(7)高度在 10m 以上的建筑物当无楼梯通达屋面时,应设上屋面的人孔或外墙爬梯。

(三)楼地面

(1)在整体类地面的设计时,为防止楼面层的开裂,应注意在结构产生负弯矩的地方和变形缝后浇带的地方作

分 缝处理。

(3)内保温的建筑,靠近外墙处的楼板也会因此处的温度较低而出现结露的现象,做楼面装修前,应先在此处楼 板上下作保温处理

(4)为减少振动传声,应在楼面面层与楼板之间和与墙接合处加弹性阻尼材料隔绝振动传声。

(8)受较大荷载或有冲击力作用的地面,应根据使用性质及场所选用易于修复的块材、混凝土或粒料、灰土类等 柔性材料。

(9)幼儿园建筑中乳儿室、活动室、寝室及音体活动室宜为暧性、弹性地面。 幼儿经常出入的通道应为防滑地面。卫生间应为易清洗、不渗水并防滑的地面。 四、门窗的建筑构造

(一)窗

(1)窗扇的开启形式应方便使用、安全、易于清洁。

(2)高层建筑宜采用推拉窗;当采用外开窗时应有牢固窗扇的措施。

(3)开向公共走道的窗扇,其底面高度不应低于 2m

(4)窗台低于 0.80m 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四)防火门、防火窗和防火卷帘构造的基本要求

(1)防火门、防火窗应划分为甲、乙、丙三级,其耐火极限:甲级应为 1.5h;乙级应为 1.0h;丙级应为 0.5h。

(2)防火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并在关闭后应能从其内外两侧手动开启。

(3)用于疏散的走道、楼梯间和前室的防火门,应具有自行关闭

的功能。双扇防火门,还应具有按顺序关闭的功

能。

(4)常开的防火门,当发生火灾时,应具有自行关闭和信号反馈的功能。

(5)设在变形缝处附近的防火门,应设在楼层数较多的一侧,且门开启后门扇不应跨越变形缝。

(7)设在疏散走道上的防火卷帘应在卷帘的两侧设置启闭装置,并应具有自动、手动和机械控制的功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