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CCI把工廠搞成「藝術實驗室」,年輕藝術家似乎在其中找到歸屬

GUCCI上個月底在品牌大本營佛羅倫薩正式推出了Art Lab “藝術實驗室”

,這是一個集創意、手工藝、可持續測試與發展於一體的藝術中心,佔地3.7萬㎡,擁有約800名員工。

GUCCI把工廠搞成“藝術實驗室”,年輕藝術家似乎在其中找到歸屬


. . .

Art Lab

GUCCI 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Marco Bizzarri 稱:

“GUCCI Art Lab藝術實驗室的揭幕無疑是GUCCI過去三年前所未有的最顯著的成就之一,這是一個學習技術和技巧的場所,一個激發靈感、創造思想的工作室,而思想就是文化的命脈。

GUCCI把工廠搞成“藝術實驗室”,年輕藝術家似乎在其中找到歸屬

Art Lab “藝術實驗室” 將進一步支持創意總監Alessandro Michele的所有大膽設想,在未來創造出更多的GUCCI產品,滿足消費者對品牌的高需求。在他的帶領下,過去三年,GUCCI產品的需求量幾乎翻了一番。

可以看出GUCCI Art Lab 內部從牆紙,到家居,再到工作服等,都是熟悉的配色和畫風。

GUCCI把工廠搞成“藝術實驗室”,年輕藝術家似乎在其中找到歸屬

GUCCI把工廠搞成“藝術實驗室”,年輕藝術家似乎在其中找到歸屬

GUCCI把工廠搞成“藝術實驗室”,年輕藝術家似乎在其中找到歸屬

GUCCI把工廠搞成“藝術實驗室”,年輕藝術家似乎在其中找到歸屬

GUCCI把工廠搞成“藝術實驗室”,年輕藝術家似乎在其中找到歸屬

GUCCI把工廠搞成“藝術實驗室”,年輕藝術家似乎在其中找到歸屬

GUCCI把工廠搞成“藝術實驗室”,年輕藝術家似乎在其中找到歸屬

當然,這座藝術實驗室,最搶眼的,還是被各種不在一個次元畫風所組成的外牆,外部牆壁全部都是由藝術家手工繪製。

GUCCI把工廠搞成“藝術實驗室”,年輕藝術家似乎在其中找到歸屬

GUCCI把工廠搞成“藝術實驗室”,年輕藝術家似乎在其中找到歸屬

GUCCI把工廠搞成“藝術實驗室”,年輕藝術家似乎在其中找到歸屬

GUCCI把工廠搞成“藝術實驗室”,年輕藝術家似乎在其中找到歸屬

GUCCI把工廠搞成“藝術實驗室”,年輕藝術家似乎在其中找到歸屬

GUCCI把工廠搞成“藝術實驗室”,年輕藝術家似乎在其中找到歸屬

GUCCI把工廠搞成“藝術實驗室”,年輕藝術家似乎在其中找到歸屬

GUCCI把工廠搞成“藝術實驗室”,年輕藝術家似乎在其中找到歸屬

GUCCI把工廠搞成“藝術實驗室”,年輕藝術家似乎在其中找到歸屬


. . .

目前還沒有哪個品牌

像GUCCI這樣重視年輕藝術家

GUCCI官方發佈的2018年早秋廣告,作為一部fashion film,相當奪人耳目。黑白與16毫米彩色膠片的粗礪質感,推拉變焦並因手持晃動不止的鏡頭語言,旗幟、標語、傳單、火焰、走上街頭罷課鬧革命的青年,這一切馬上

讓人想到了1968年的巴黎學生運動和以此為背景的著名電影《戲夢巴黎》。

GUCCI致敬了68年巴黎的“年輕夢想家”們,這次致敬相當“忠實”,甚至一些鏡頭精確還原了當年的新聞圖片。

GUCCI把工廠搞成“藝術實驗室”,年輕藝術家似乎在其中找到歸屬

當年的“窮學生”是無力也不屑於購置滿身高價品牌的,況且他們的運動宗旨裡就有對奢侈品和過度消費的明確抵制。

對於時尚,他們有自己的見解與創造——DIY、上世代服飾的再利用、配飾小物的大量使用,這些直到今天對我們仍然有效的穿搭小貼士,都祖傳自這些革命青年。

GUCCI把工廠搞成“藝術實驗室”,年輕藝術家似乎在其中找到歸屬

把一個本身帶有叛逆內核和反消費主義色彩的青年運動如此不和諧地嵌入時尚消費品(GUCCI)中,反映的也只是某種現世的“貧瘠”。

當前的時代實在取材有限,我們身處的就是“一個一個偶像,一個一個消失”的環境,某種程度上,也只能回頭看,往“過去”中看,才有些許殘留的浪漫的迷霧。

GUCCI把工廠搞成“藝術實驗室”,年輕藝術家似乎在其中找到歸屬

估計連Gucci的創始人,也沒有想到他小行李箱般的作坊會成長為一個具有這種具有如此文化意義的公司。

GUCCI把工廠搞成“藝術實驗室”,年輕藝術家似乎在其中找到歸屬


越來越多的藝術家企劃聯名以最高層次的藝術造詣結合大牌奢侈文化,向其擁躉傳遞出一個更高規模與更高檔次的奢侈矩陣,良心的包裝已逐漸趨於完美。

GUCCI把工廠搞成“藝術實驗室”,年輕藝術家似乎在其中找到歸屬

將時尚融於藝術中,使精華匯入更高的境界,顯然GUCCI沒有自滿於一個大牌所具有的表面影響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