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我都懂,可我管不住我寄幾啊!

道理我都懂,可我管不住我寄幾啊!

自古以來,有交易市場的存在,就會有“莊”的存在。

作為參與遊戲的一枚菜鳥,在進場之初,就需要知道前提:

接受別人制定的遊戲規則!

【老司機教程一 前景理論】

盈利時保守謹慎,虧損時魯莽好賭!

現在有兩個選擇:A方案可無風險獲得100個柚子,B方案則有60%的幾率獲得200個柚子,你會選擇哪個?

如果現在規則改為:A方案會損失100個柚子,B方案有60%的概率損失200個柚子,40%的概率不賠柚子,你又會怎麼選擇?

作為一根兒嫩韭菜,在甲選擇方案A;在乙選擇方案B,是不是很開心?

只是這樣選擇,你就中槍了,跌進“前景理論”這個坑。

那麼,什麼是“前景理論Prospect Theory”?

面對獲利時,人們討厭承擔風險;

面對虧損時,人們反而喜歡冒風險。

在獲利時,大家習慣選擇確定的收益而放棄賭一把的機會,哪怕賭一把的獲勝概率更高,收益更高。

面對虧損時,人們卻往往會選擇“勇敢”地賭一把,即使從理性角度看,不賭的實際損失更低。

就是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前景理論”,讓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獲得了2002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老司機教程二 錨定效應】

對市場的判斷常常被參照點耍弄。

已買入的柚子現價30元一個,當市價上漲時,你會怎麼操作;而當市價下跌時,你又會怎麼操作。

影響你操作的變量因素有哪些呢?

技術指標,市場基本面,更重要的應該是你的持柚價。

那麼,問題來了,從理性的角度思考,持柚價與市場接下來可能的變化有關係嗎?答案是顯而易見的,沒有任何關係!

但是,面對28元與32元的持柚價,你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呢?

所謂,風未動、幡未動,只是你的心在激動。

這就是所謂的“錨定效應”(anchoring)——人們在做定量決策時,會將某些特定數值(錨點)作為起始值,起始值像錨一樣制約著估測值,在做決策時,會不自覺地給錨點過多的重視。

如果你是20元的持柚價,你可能會擔心,30元市價一個柚子會不會太貴了?

這樣一來,韭菜就容易過早清倉出局,錯失更大的盈利機會。

如果是35元的持柚價,你可能會篤定柚子的價值被低估,相信它必然會重新回到35元一個柚子的價位,這樣就容易導致越套越深的情況。

【老司機教程三 害怕錯過】

“害怕錯過”(Fear of Missing Out,縮寫為FOMO)指的是擔心自己缺席時,其他人會獲得有益體驗的一種普遍的憂慮情緒。

比如低頭族們,有事沒事都要刷刷手機,看有沒有新的消息,看到微信提示就忍不住點開。

“害怕錯過”還可以定義為一種遺憾,這有可能導致一種強迫性的關心,比如擔心自己可能錯失了一次社交機會,一種新奇的體驗,一項有利可圖的投資等等。

周圍人都在買柚子,那我也不能錯過,不然可能就失去了一次暴富的機會,不管怎樣,先上車再說。交易中,我們常常看到追漲的衝動,即是我們所說的FOMO。

【老司機教程四 沉沒成本】

沉沒成本,是指過去發生的與當前決策無關的成本/費用。

人們在決定是否去做一件事的時候,不單是看這件事對自己有沒有好處,而且還會考慮是不是已經在這件事上有過投入。

我們把這些已經發生過的不可收回的支出,比如時間、金錢、精力等統稱為“沉沒成本”。

從決策的角度看,以往發生的費用只是造成當前狀態的個因素,當前決策所要考慮的是未來可能發生的費用及所帶來的收益,而不考慮以往發生的費用。

舉個簡單的例子,小韭菜在家裡免費下載了一部電影,看了一會覺得沒什麼意思,就關掉不看了。有一天,小韭菜去電影院看一部票價80元的電影,開場10分鐘後發現是一部爛片,完全不想繼續,但是這時候想走又捨不得走,畢竟錢已經花了,沒法退。即便明明知道接下來將面對無聊的時光,一想到來都來了,為了已經花出去的錢,也要硬著頭皮看下去。這個時候,80元的電影票就是就是沉沒成本,因為你擺脫不了它的影響,所以額外又付出了90分鐘的代價。

這種心理反應在交易市場中,最常見就是所謂“bu倉”。

很多人初次投資不會傾其所有,而是先少量買入,直到發現價格暴跌,自己被套住了以後,反而開始連續bu倉,以便“降低購買成本”,結果窟窿越補越大。因為總是執著於在這個柚上收回成本,希望付出一定有所回報,而忽略錯過了其他投資機會。

以上,就是各位在買柚時常見的“韭菜心兒”,學習老司機教程不能讓你賺錢,但可以讓你交易時默唸“淡定淡定,智商不歸零!”


更好的區塊鏈投資參考

For better Blockchain investment advice

加入UP鏈參社群 請加小秘書V信:mopangxie

UP鏈參 電報群

https://t.me/upbitgogog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