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豪韓愈做了一件事,皇帝也知道是忠君之舉,卻差點把他殺掉

大文豪韓愈做了一件事,皇帝也知道是忠君之舉,卻差點把他殺掉

大文豪韓愈做了一件事,皇帝也知道是忠君之舉,卻差點把他殺掉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這首題為《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的詩,是唐朝詩人韓愈的名作。詩寫於元和十四年正月,此時他被貶往潮州,侄孫韓湘前來送行,他寫了這首詩相贈。

大文豪韓愈做了一件事,皇帝也知道是忠君之舉,卻差點把他殺掉

這一年韓愈52歲。韓愈的仕宦生涯並不順利,他入仕很晚,官職也不高,其間還經過一次貶謫,幾經周折,好不容易熬到了兵部侍郎這樣一個高位,為什麼在年過半百之後,又被貶往遙遠而又偏僻的潮州呢?

大文豪韓愈做了一件事,皇帝也知道是忠君之舉,卻差點把他殺掉

原來唐憲親同唐朝許多皇帝一樣,迷信佛教,這年正月,他派宦官杜英奇率三十名宮女手持香花,將鳳翔法門寺護國真身塔內所藏的一枚佛骨,迎入皇宮,供奉三天,然後送還。這件事情在全國引起極大的轟動,王公大臣、平民百姓爭先恐後,奔走施捨,有的老百姓甚至傾家蕩產,以求供佛。

大文豪韓愈做了一件事,皇帝也知道是忠君之舉,卻差點把他殺掉

韓愈是儒家的忠實信徒,素不喜佛教,於是上書憲宗皇帝,諫阻供奉佛骨,說佛是夷狄之教,中國上古所未嘗有,那時帝王們多長壽;自從後漢明帝時期傳入中國,帝王們壽命短促,國家亂亡相繼,事福求佛,反而得禍。因此,他主張棄佛骨,永絕根本。唐憲宗得書後大為震怒,要將韓愈處以死刑,雖經眾大臣求情,怒猶不解說:“韓愈說我奉佛太過,我可以不計較他,可他說東漢奉佛之後,帝王都短命,這話太惡毒了,我決不輕饒!”的確,韓愈的話無異暗示憲宗也活不長,憲宗能不發怒嗎!由於皇親國戚們也認為處罰太重,這才改判為貶任潮州刺史。

大文豪韓愈做了一件事,皇帝也知道是忠君之舉,卻差點把他殺掉

貶官的詔書是在正月十四日下達,韓愈來不及和家人告別,便被押赴上路;家人連忙追趕,他那個正在病中的年僅十二歲的愛女,不堪奔波之苦,死於途中。韓愈到達潮州之後,立即上表謝恩悔過,請罪乞憐,“伏惟皇帝陛下天地父母哀而憐之。”憲宗得表後說:“思其所諫佛骨事,大是愛我,我豈不知。”於是將韓愈調至較近的袁州。韓愈說他諫迎佛骨是“欲為聖明除弊事”,唐憲宗也承認韓愈“大是愛我”,可見“諫是由於愛”,諫者被諫者在這一點上取得了共識。

然而,千百年來的諫諍者,真正不惜丟掉烏紗甚至身家性命而為民請命的,自古及今,能有幾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