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媒體是否能幫助音樂行業再創黃金時代?

英國唱片業在2018年迎來了一種不尋常的勝利氣息。

到目前為止,作為全球五大市場中唯一一個公佈2017年唱片收入的國家,英國在2017年的零售總額增長近10%。

根據“娛樂零售協會”(the Entertainment Retailers’ Association)的統計:去年,英國的音樂銷售額增長了9.6%,訂閱流量增長了42%,價值高達12億英鎊(合15億美元)。這些都推動了音樂行業的發展。

更令人高興的是,這9.6%增長率是前一年3.5%的兩倍多。

這就是為什麼英國廣播公司已經表明流媒體正在推動“音樂行業的繁榮”,而英國唱片協會亦讚歎了2017年的快速增長率。

然而,有人表明2017年所取得的成就只不過是輝煌的唱片時代的迴歸,坦白地說,這種想法是徹頭徹尾的錯誤。

根據MBW的計算,2017年取得的12億英鎊音樂零售總額只是最輝煌的2001年(21.1億英鎊)的43%。

更糟糕的是,現在英國唱片業務的規模只是16年前的一半。

另外,如果要考慮到通貨膨脹的因素,現有的音樂行業要想回到原來的輝煌時代,路途顯得更加荊棘叢生了。

為了更好地說明過往繁榮與當今之間的鴻溝,讓我們先來假定,如果英國唱片行業繼續以每年9.6%的驚人速度增長將會怎樣呢?

流媒體是否能幫助音樂行業再創黃金時代?

因為在未來十年裡,英國現有的發達音樂唱片市場總體水平的增長或許會令人欣喜,但增長絕不是一件既定之事。

舉例來說,瑞典是世界上最複雜的流媒體市場之一:根據去年發佈的國際唱片協會對該地區的數據,其唱片音樂市場在2017年上半年僅增長了2.8%,計5.608億瑞典克朗。

Spotify在本國瑞典的收入僅增長了5%,達4.913億瑞典克朗。訂閱流量現金上漲了6.3%,但廣告資金下降了21.8%,視頻流量下降了25.5%。

該市場在流媒體的文化接受度方面肯定會進一步領先。在2017年,流媒體收入佔據了瑞典所有音樂收入的89%,而在英國,根據ERA(電子管理研究)的數據,僅佔48%。

流媒體是否能幫助音樂行業再創黃金時代?

讓我們再看看英國的數據,以及9.6%的年增長率預測情況。

根據MBW的數據,按照這樣的增長速度,英國的音樂市場要到2024年才能超過2001年的最高點,屆時收入將達到22.8億英鎊。

不過,這種比較並不是絕對的公平,因為沒有考慮到通脹對英鎊的影響。

以今天的數值來看,2001年英國創下紀錄的21.1億英鎊的收入實際上是通貨膨脹後的32.2億英鎊。

如果繼續以9.6%的年增長率預測,這意味著英國唱片音樂行業需要再過十年才能超過之前的最高點,即到2028年才能達到33億英鎊。

流媒體是否能幫助音樂行業再創黃金時代?

那麼顯而易見的問題是:流媒體是否真的能為英國目前的市場年度營業額再增加20億英鎊?

還是在這之前就將到達一個飽和的狀態,就像現在的瑞典一樣,這意味著幾十億的年收入已經是過去式了?

從全球範圍來看,流媒體革命為音樂行業帶來的機遇不可否認:當拉美、中國、非洲和俄羅斯這樣的國家釋放其真正的發展潛力時,就應該為全球音樂行業至少增加數十億美元。

流媒體是否能幫助音樂行業再創黃金時代?

但是要警告一句:像英國這樣的發達市場(美國還有發展的餘地),在宣稱自己已經回到了過去的輝煌時代之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有趣的是,英國2001年最暢銷的專輯是Dido的No Angel,在一年裡這張專輯賣出了192萬張,而去年英國銷量最大的專輯Ed Sheeran的Divide在本土市場便賣出了210萬份,還不包括流媒體的數據。

儘管這些數據令人咋舌,但自2001年以來,英國的專輯市場已經在走下坡路了,去年的銷量還沒有2010年的一半。

這一下滑的現象就解釋了為什麼英國在2017年的行業年度零售額營業額落後於16年前約9.1億英鎊。

流媒體也許讓現代唱片業的風帆揚風起航了,但很顯然,這也絕對沒有什麼自滿的餘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