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觀點:網際網路支付的收費考慮

講觀點:互聯網支付的收費考慮

------本期內容導讀------

對於互聯網支付平臺而言,一旦可以進入到自己體系內的這些錢,當然最好就是在更方便、更普及的方式,在網絡化的大平臺上進行實際消費、消耗或者是支付。而對於支付平臺而言,所有真正的消費、消耗與支付行為,都是存在著價值的。

------以下正文詳情------

7月1號開始,又是各種新政新規開始的時間,不過最為大家不太希望的一條就是:先前微信錢包還信用卡的每月5000元免費的限額也沒有了,成了統一收取0.1%,最低0.1元起。此條新政一出,憤然宣稱不再用微信支付的人有之,高呼只有馬雲爸爸愛我的人有之,憂心於支付寶在以後會不會跟進的也有之。

在此之前,實際上支付寶與微信支付對於餘額提現的收費就曾鬧過更大的一輪影響。唱衰互聯網支付的人會幸災樂禍地表示:你們看,互聯網的這些企業也不靠譜啊,市場與用戶做大了,就開始收割大家利益了。而支持互聯網支付的人則指出,這根本就不是支付寶與微信支付想收費,這根本就是銀行體系的反擊壓力所導致的嘛!

而在此期間,微信的馬化騰也曾在某個場合表示過:“銀行快捷支付到第三方支付有千分之一的成本”,而微信當時這部分的成本每個月就超過了3億元,而且還在不斷上漲中。同樣,在這一次微信對於給信用卡還款進行收費的通告裡,也使用了同樣的理由。

不過,我們從專業的角度來分析騰訊的這一理由,似乎覺得有點牽強。因為這裡所說的“支付通道手續費”是指用戶資金從銀行體系進入互聯網支付體系內,支付平臺需要給銀行繳納一筆通道費用。也就是說,真正銀行收費的環節是在用戶給支付帳號充值的這一頭。而實際上在提現時,微信支付是不會有成本的。

但是,當年無論是支付寶、還是微信支付,都差不多同時對於餘額提現到銀行卡的行為進行了限制與收費,這背後的真實目的是什麼呢?其實稍微想一想,也就發現並不難以理解:

互聯網支付平臺的最大作用與效果就是簡化並替代掉了絕大多數的傳統現金交易,這裡的現金交易也包括在銀行卡上的各類交易。我們大約把它稱之為互聯網+式的革命,更是馬支所提倡的“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的努力。所以,互聯網支付首先做到的就是希望用戶要麼把現金直接充值到網絡上的帳戶裡,要麼希望用戶綁定並開通銀行卡快捷支付。這樣,讓越來越多的支付行為中的現金流轉方式,是通過互聯網支付平臺來實現。而對於這一過程中需要向銀行繳納的通道費用。就算是每月數億計,無論對於支付寶還是微信支付來說,都是可能承擔的。說白了,讓你把錢轉到自己的平臺上,這點成本意識還是應該有的。

而對於互聯網支付平臺而言,一旦可以進入到自己體系內的這些錢,當然最好就是在更方便、更普及的方式,在網絡化的大平臺上進行實際消費、消耗或者是支付。而對於支付平臺而言,所有真正的消費、消耗與支付行為,都是存在著價值的。它可以不斷地推進“無現金化”時代的到來。

而在這樣的環境下,再把帳戶餘額裡的錢提現到銀行卡里,實際上對於支付平臺來說,是一件頗讓人感覺鬱悶的一件事。也就是說,前幾天剛幫你承擔了將銀行卡里的錢轉入到支付帳號的通道費,現在你又把這些錢轉回到銀行卡里。這不就是讓自己之前的努力白費了嗎?因此,對於提現還是要收費。

微信支付這次對還信用卡收費的理由還會在於,在用微信支付的銀行卡快捷支付給信用卡還款的例子裡,實際上分了兩步,第一步,相關的金額從銀行卡快捷支付通道進入了微信錢包,而騰訊的確為這筆資金轉入向銀行支付了通道費,結果連1秒都沒有,這筆錢就從微信錢包裡支出到了銀行的信用卡。對於互聯網支付平臺而言,的確感覺有點冤枉。

只是,對於支付寶來說,在微信支付對還信用卡收費之後,會不會跟進?這點不好說。只是大家所面臨的困難與尬尷都是差不多的。

更明確地講,無論是馬雲、還是馬化騰,他們對於提現收費的費用,實際上根本就沒有什麼感覺。只是,一旦認真地執行這一規定的話,的確是可以制約並適度控制用戶隨意把餘額裡的錢轉回到銀行卡里的“純浪費行為”。正是因為提現要收費,所以絕大部分的用戶也就會考慮,要麼儘量把這些錢繼續留在帳戶上,要麼就是儘量提高使用支付的頻率,從而直接把這些錢消費掉。

而這才是互聯網支付對於提現收費的真正考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