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内容:新闻系学生不能丢的三种能力

讲内容:新闻系学生不能丢的三种能力

------本期内容导读------

身为一个新闻系里的毕业生,在走出校园、面向媒体这一职业方向时,必须要有非常清晰的认知,明白在自己过去四年之久的学习中,到底掌握了哪些称得上是专业化的知识及技能

------以下正文详情------

曾经看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讨论,就是如今新闻系毕业出来的学生,到底是选择去正式的媒体单位呢?还是直接去自媒体去闯荡呢?自然是各说各的道理。赞成哪一个的都有。但是,如果把这个讨论反过来考虑:对于正式媒体单位和自媒体来说,新闻系毕业出来的学生,又能有多少让大家来选择的条件呢?

换而言之,如今许多所谓“科班出身”的新闻系毕业生,最终去了不少自媒体,并不是真正选择的结果,而只是自身的无奈,是原本应该能完成的专业素质的欠缺与不足,从而让自己根本就是丧失了选择的权利与可能。

自媒体作者很多都非科班出身,甚至都不是文科生的一些案例,就给大家造成了一个“自媒体不需要专业技能”的误解。就好比是前几天世界杯比赛上,为冰岛队站胜阿根廷队而立下功劳的门将本身职业是一个导演,你就不能推导出是导演都非常适合在足球场上担任守门员。

身为一个新闻系里的毕业生,在走出校园、面向媒体这一职业方向时,必须要有非常清晰的认知,明白在自己过去四年之久的学习中,到底掌握了哪些称得上是专业化的知识及技能,而更应该明白,这些专业化的知识及技能,在接下来的社会职业实践中,理应向哪个方向去努力发展?

客观采访能力:

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影视剧里一旦涉及到记者采访的镜头与情节时,往往都会有意无意地进行一种丑化,比如用很奇怪的姿势摄影摄像,更比如提出一些弱智搞笑的问题,最轻微化的也是以一种狗仔队的架势跟着被采访对象打转。这种脸谱化且污名化的刻画描写其实根本不是绝大多数专业新闻采访的事实。

新闻专业中的采访学、心理学等课目,都是在用心培养学生获取新闻素材及信息元素的种种方法与技能。在实践中,它实际上包含了对于整体事件报道策略的构思与计划,还有原始信息的判断。因为采访不仅仅是一种媒体传播的技能,它更因为是最真实地接触被采访对象,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传播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所以,它也就成为了有别于习惯转载、评论为主的自媒体作者的最主要特质之一。

快速写作能力:

虽然说,写作谁都会,许多的自媒体更是强调能够掌握更具吸引力与传播力的写信技巧。但是,新闻专业里所强调的写作技巧,往往更多地表现在快速成稿与高强度快节奏。因为,在传统的新闻机构,无论是报纸印刷还是电视节目播出,都有着固定的截稿时间,都要求记者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快速成文而又不失准确性。即使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抢稿、快速发稿还是传统化的媒体记者最为看重的能力。

快速写稿实际上是一种应用写作的方法。通过专业化的培养与训练,新闻稿件更加追求简洁明快的文风,而倒金字塔的行文结构,实际上也是在考验作者对于新闻素材价值大小与重要程度的消化理解及判断。所谓的“倚马可待”,就是对于这种能力的一种形象描绘,而这也是自媒体所容易忽视的。

触类旁通能力:

过去的记者编辑多会被称为杂家,不仅仅是指他们在社交领域里善于沟通交流,有前面所说的优秀采访能力之外,更多的是指在报道写作的时候,能够深入相关的报道领域,形成相对较为专业、优秀的报道观点。而在事实上,专业化的新闻学校的教育,则会把这个能力描述成“精一样而通百样”。

如今社会知识又何止百科?无论它们的广度与深度,都不可能被一个人全部掌握。所以,在学校时就有专业方向的引导,而实际工作后,又会有采访行业的分工。对于记者而言,寻找一个个人兴趣所在、内在基础扎实的领域作为自己的主方向,比如财经的、汽车的、数码的、农业的等等,然后由此一项拓展自己的对于各科知识的触类旁通之能力,现代又尤其可以借助于百度、知乎以及更多知识分享平台,更重要的是对专家学者的请教,就可以让自己在新闻报道、专业写作中显不自量力更加地专业与准确。

当然,一个合格的新闻专业的毕业生,还有很多的能力都需具备。但是,往往是上述的三点显得尤其关键与重要。说句实话,一旦真实拥有了这样的能力,不单单是传统的正规媒体单位会被为人才,自媒体也会视若珍宝。在这一点上,大家的标准还是相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