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田園閒客詩兩首

「散文」田园闲客诗两首

臨夏在線

在線生活 在線新聞

「散文」田园闲客诗两首
「散文」田园闲客诗两首「散文」田园闲客诗两首

黎明前的鐘聲

文‖田園閒客(甘肅)

每天。夢醒。

月亮還在努力的發光,

似乎要在落於西山前,

爭回面子。很準時。

耳鼓不停地跳躍,

一個不曾忽略的寺院裡

敲響鐘聲。

我意識裡,開始遐想——

一枝老梅窺視寺院。

鐘聲從不遠處傳來,樓頂的空氣湧起浪花。

順著濱河,一個僧人蹣跚而來。

化緣是一種職業。

他手中的本子上,

名字越來越多。而我,

走近了中年,

我記憶中的名字漸漸少去。

「散文」田园闲客诗两首「散文」田园闲客诗两首

寫給母親

文‖田園閒客(甘肅)

我想在詩中

揣測曾經的歲月

以及母親所經受的光景

時過境遷

過去的一切似一堵牆

隔離著我們的某些思想

落日的餘暉中

母親總是遲遲不願歸家

她要與幾根草慪氣 此刻

原野上母親的身影如一匹羸弱的馬

腳步邁的有些沉重

在她生活的年月

糧食、油鹽醬醋,甚至柴草

都是奢侈品

她殷勤的雙手

總是忙個不停

要生存,必須學會

勒緊褲腰帶

有苦往肚子裡咽

就是這樣的女人

她從不喊叫生活賜予她的種種辛酸

兒女們,

與母親極少談話

只是因為,她耳朵不好使

她喜歡自言自語

我有話要說時,必須

大聲地湊近她的耳朵

這是我無法原諒自己的

但她喜歡

她更喜歡

每個假期有孫子們在身旁

就像這樣

為我們,為整個家

以一種默默無聞的姿態

晃動身影

田園自傳

田園,原名王發茂,土族,祖籍民和三川,出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末。自小生野裡,因無家學淵源,不知禮俗,任性長至十七歲。進師範,受業於眾師,稍長見識。後進修於甘肅教育學院,大開眼界。

慶幸,在師範開始涉略孔孟、粗閱老莊,讀《詩經》《離騷》、看唐詩宋詞,只知求速圖快,終無所獲。及至讀小說,如飢似渴,重情節、少思考,收穫頗有限。

工作三十年,一心教書育人,與創作幾近隔膜。所幸諸生中有一二稍有聲名。

知命之年,想到文字可以自得其樂,故提拙筆塗鴉各體,自知詩無味、文無韻,但樂此不疲。性倔強、偏執,開罪文友常有之事。幸而有自知之明,從不生氣,甘願認輸,悉心求教諸文友,多有教益。一生雖天資愚鈍,但能勤學不輟,還可補拙矣。

州內各位作家、詩人,每每賜教,必能應允,甚感欣慰。所寫文字不登大雅之堂,乃平生之羞愧之事。

田園還有臉面厚之優勢,眾大家指正,還可領受。若老天允許再活幾十年,期盼能有些微成就。

拙作刊發於《人民日報·海外版》《青海土族》《河州》《民族日報》,河北衡水《大週刊》河北衡水廣播電視報;收錄於各種文集的較多,網絡平臺屢屢刊發,但都是不經打磨之作。

現為臨夏州作協會員,縣作協常務副主席,《河州文苑》微刊總編,中詩網詩評,三秦文學編委,大東北詩刊社編委,縣積石中學(一中)語文高級教師,校辦副主任兼黨辦主任。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由田園閒客(王發茂)提供,最終解釋權歸田園閒客(王發茂)

所有。本平臺僅作發佈,不承擔任何相關連帶責任。

「散文」田园闲客诗两首

臨夏人都在看

「散文」田园闲客诗两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