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天才和槍手的分隔符

除了驚心動魄的作弊情節讓心臟和呼吸跟著2B鉛筆在答題卡上不停的摩擦,忙裡偷閒的我在漆黑的影院還用手機把搜索引擎定格在了泰銖和人民幣兌換率的網頁上。所以這不是索羅斯狙擊泰國,讓泰銖急劇貶值的一九九七年,3000泰銖摺合人民幣600元的幫考費成了這個貴族學校的坐地價,金錢成了這個窮怕了的國家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後社會矛盾的始源,慢慢侵蝕著看似絕緣的教育體制。

誰是天才和槍手的分隔符

在考試一統天下的教育機制下,作弊成了和犯罪幾乎掛鉤的代名詞。但現實世界中考試的作弊同電影裡相比有點小兒科,記得以前上高中時學習好的同學在考前也曾有個簡單的指令,眼睛代表A,鼻子代表B,嘴巴代表C,脖子代表D,不過學習好的並不能和天才劃等號,高中考試的大量試題讓這些優等生沒有多餘時間去撫摸自己的五官,所以這樣的指令不好使。

到了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成了和學位證書、入黨資格掛鉤的硬指標,英語四級的考試可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學校可以在考場屏蔽信號,大神們能夠用無線科技建立電臺,在耳朵放置迷你聽力器,等待場外呼叫傳答案。隨著誠信體系在社會的推廣,希望這樣的作弊手段會越來越少。

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會有父母一方愛的缺失,即使小琳的父親是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是再窮不能窮教育的核心倡導者,是能把女兒培養成像別人家孩子一般優秀,但女兒家成長的煩心事卻只能與閨蜜分享,這樣由缺失的愛形成的人格膽大、成熟卻偏頗。

她穿著愛因斯坦頭像的T恤,彈著《獻給愛麗絲》的鋼琴曲,像黑社會的大姐大安排任務一樣給富二代的同學講解作弊計劃;但在被監考老師追逐過程中,她又像犯錯的孩子拎著毒品一樣狼狽的逃跑。

誰是天才和槍手的分隔符

所以當格蕾絲第一次讓她幫助時,一句小琳老師就成了好姐妹之間的秘密。當她知道學校有高額贊助費要替父親減輕負擔時,用智商換金錢才是她這個階層能買起高級襯衣孝敬爸爸的手段,是也能參加泳池派對的自信和底氣。

而格蕾絲卻不同,雖然是好閨蜜,但格蕾絲漂亮、愛笑、會打扮,家境也好,會在未來公婆面前表現的落落大方,會服服帖帖的跟著富二代男朋友。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身邊有太多這種臉蛋花瓶腦袋草包、曾經苦求抄你作業的同學,以前的差生成了在朋友圈炫夫炫子炫出國遊的人生贏家,對比你的苦逼工作和人家的遊戲人生,這樣的心理落差和不平衡難道真是一句“混得好不如嫁得好”就能撫平的嗎?

誰是天才和槍手的分隔符

同樣是天才,班克的境況更糟。若不是他聰明的腦袋,曼谷的貴族學校才不肯接納靠洗衣房謀生的平民人家。這就像一個圈子,即使你卯足勁削尖腦袋擠進來,發現圈子裡的烏煙瘴氣燻得你無法呼吸和格格不入。你秉持的公平公正被學生鄙視,被老師忽視,教育的嚴肅性被利益交換左右的搖擺不定,這是一個讓世界觀崩塌的現實遭遇。

同樣,班克的心理也遠遠沒有智商成熟,原則和規則是世界上最容易打破的東西。以前自己所蔑視的不得不委曲求全的重視起來,因為只有交換,才是這個現實社會通行的遊戲法則,才是自己被丟棄垃圾場比較體面的補償,才能不再讓母親的雙手浸泡在冰冷的水裡。

誰是天才和槍手的分隔符

班克的出身讓他很少與這些富家子弟做朋友,這也讓他對有錢人心存芥蒂和打交道時表現的不自信。在傳答案途中要求先打款的做法讓他開始丟棄以前擁有的誠信原則,雖然這樣詞用在不合法的交易時有點嗤之以鼻。這或許是他保護自己、愛惜羽毛的一個方法,但這個方法有點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就像《千與千尋》中的“無臉男”,金幣與食物的交換讓他的慾望像身體一樣急速膨脹。班克的慾望在填充著被他丟棄的東西騰出的身體空間,慾望一旦被注入,眼睛裡充斥著都是驚人的血絲。他想拉小琳入夥繼續擴大作弊市場,這是一個千萬市值的巨大引誘,他的口氣甚至想吞掉一個大象,如果小琳不同意,就會檢舉揭發整個作弊事件。這樣的黑化和轉變正是心理扭曲的表現。

誰是天才和槍手的分隔符

所以,導演想給觀眾呈現的並不僅僅是教育體制下的作弊。有錢人只是出錢,小琳出點子和大腦,出身最卑微的班克卻成了所謂最大的反派。誰是天才與槍手之間的分隔符,這種把天才逼成槍手的荒誕結局又是誰之過?

影片結尾,小琳主動坦白了作弊事件。有觀眾會覺得小琳的轉變會突兀,其實小琳一開始是不準備去的。當她拿著格蕾絲給的複習資料打算還回去時,在一組鏡子前看著時而模糊時而清楚的自己。這是她內心彷徨糾結的獨白,也是她心理缺失的外化表現。此時她多麼希望找一個人來傾訴和建議,這個人不能是閨蜜,應該是家人。結果她的智商再一次收起了淚水,堅毅和果敢讓她相信富貴險中求的道理。

誰是天才和槍手的分隔符

小琳的爸爸長的清瘦且正直,當他知道襯衣是小琳用幫考費買來時,堅決脫了下來。導演的意圖估計是想讓他在電影裡代表教育界的一股正派清流。所以,當小琳回到曼谷看到父親在機場接她時,所有的淚水和委屈都一股腦的傾倒在這個中年男人的肩上。小琳的主動承認錯誤也是父親的建議,是這個教育工作者一輩子倡導的平等、公平的法則。

影片的主旨還是迴歸到教育的問題上,這不僅是泰國的問題,是每個國家,每個家庭都要面紅耳赤的問題。泰國的電影可以巧妙的針砭時弊的拿出來,印度的電影也可以把體育和女性的話題拿出來,韓國的電影甚至可以把讓官方臉紅的歷史問題拿出來。

誰是天才和槍手的分隔符

咖喱作祟的味道讓嚴肅有深意的作品並不缺乏廣闊的市場,最懶惰和最懈怠的觀眾也並不需要用速度和娛樂性來打動,觀眾還是想看到深入人心的電影,畢竟這樣的電影太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