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以養神,動以養形

中醫認為精、氣、神為人之三寶,“聚精生氣,聚氣生神”。《黃帝內經》中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恬”就是內無所營,“淡”就是外無所逐,也就是說,我們能夠經常不斷的保持無思無慮使神不外溢,久之,就自然會精氣充滿。精氣充滿以後,則身體健壯,有抵抗疾病侵蝕的能力,即使是遇到了瘟疫流行也無妨礙。

靜以養神,動以養形

靜功養氣

如何做到“神寧氣靜,精氣充滿”呢?《黃帝內經》認為“呼吸精氣加以補助,獨立守神以凝固之”。做靜功訓練比如站樁時需要 “閉目、靜氣、形體意念放鬆”以達到“內空靈清虛、外中正園和”境地。可使“神”能夠經常聚集而不失散,這樣也就培育了真氣。因此做靜功訓練可以培養充實人的氣血。

站樁治療到一定時期後會自然的感到呼吸轉向慢、深、細、均勻,這時全身如醉如痴,極為舒適。是由於心中之元神在無意之間與腎中之元氣匯合,心感腎,腎也感心,心腎相交以後才會產生欣欣之意。經常這樣練習下去,使真陽積聚,元氣就自然壯旺充實,實為已之有得永不失散。心腎不斷交感,日久,可使督任二脈漸通達,元氣經常壯旺,陰陽則得以互根。

在站樁治療進行中,會感到有氣貫全身,手腳發熱,顫動、全身透出微汗,精神煥發的感覺。這種現象,一方面說明了血液循環功能的加強,血本隨氣行,如果血通則氣必先通,因此血液循環功能的加強,就意味著氣血的通暢。另一方面也說明了營衛的調和,因為營衛和則腠理開,這樣全身才會有微汗透出的徵象。就此觀之,站樁治療不僅可以改善血液循環功能,同樣會使營衛調和,而營衛得到調和的過程,又相應的促進氣血更進一步的通暢。

靜以養神,動以養形

站樁

大體來說,選擇適合自己的鍛鍊方式很重要。對於性情急躁、心火旺盛的人,平時日常生活工作中容易氣血耗散過多,應選擇偏於調節內在氣血陰陽的“運”――靜功如打坐、站樁、靜坐、冥想等。對於偏於氣鬱、血瘀的人則可以選擇些形體上的“動”,動功,譬如導引、體操、太極拳間、瑜伽等。有些人體力好,知博周圍就有一些人體力特別好,50多歲每天還能跑10-20公里,還經常參加馬拉松比賽,這些人可以選擇些大強度的競爭性運動,如各種球類、登山、短跑等。而體質較虛弱的人,則要選擇中小強度的運動,注意調暢內在呼吸、氣血、注意肢體經絡通暢。太極拳劍、八段錦、五禽戲,最是適宜此類人群。

靜以養神,動以養形

鍛鍊

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從年輕時候選擇合適自己的運動,並且堅持運動。必能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不瞭解自己的情況和養生的知識,只跟著他人的經驗,可能會損害自己的健康。

中醫養生和預防醫學我們究竟該相信誰?

鼻炎、鼻竇炎、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很多人的哮喘都是這樣的發展路徑,看完就明白了!

關注亞健康就是保健康,阻斷亞健康就不會生病

我們究竟需要多大的運動量?

辦公室人員必須要知道的五個健康常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