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銷了三本,那原來三本和二本該如何區分?考生們應該了解

網友一:

三本,本身就不是官方說法,是大家對於獨立學院和民辦大學的統稱,官方成為“本科三批”,所以合併本科批次之後,就不會有三本的說法,但是民辦大學和獨立學院的存在,是客觀事實。

於是,在合併批次之後,有些考生就會犯一些低級錯誤,最典型的是2017年浙江一高分考生,距離浙大差4分,誤將原來的三本院校同濟大學浙江學院,誤認為是同濟大學的浙江分校,而報了這所三本院校。雖然可惜,不過據說後來拿了8萬獎學金去了同濟大學,如果是這樣,真是因禍得福了,當然這是題外話。

撤銷了三本,那原來三本和二本該如何區分?考生們應該瞭解

網友二:

目前,高考改革,越來越多省份高招錄取批次合併,本科三批次與本科二批次合併為新本科二批次(河北、河南、安徽、山西等省),本科一批次與本科二批次合併為本科批次(遼寧、山東、廣東等省只設本科批次與專科批次)。

其實,我國高校屬性分為三類,公辦、民辦、獨立學院(中外合作院校)等,民辦院校和獨立學院絕大多數屬於三本院校。面對批次合併,本科院校變得魚龍混雜、良莠不齊,考生和家長填報志願難題之一:如何區分原二本院校、三本院校(獨立學院、民辦院校)。可以查看招生專業學費,一般而言,三本院校學費較高,是普通二本院校學費的4~5倍。

撤銷了三本,那原來三本和二本該如何區分?考生們應該瞭解

網友三:

獨立學院,民辦大學就是以前的三本,以前本科一批,二批都是公立大學,三批次是民辦大學,國家從招生批次來講就歧視民辦大學,隨著我們民辦教育事業的發展,現在民辦大學已經發展成我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民辦大學數量佔到我國大學數的1/3,很多發展不錯的民辦大學已經超越很多公立大學了,無論是在師資,還是辦學設施,校舍環境,畢業生就業率,畢業生質量都不比公立大學差。

教育部也一再強調要對民辦大學和公立大學一視同仁,於是一些省份取消三本,讓民辦大學和公立大學同時競爭,而一些教育較好的省份從2017開始把二本也取消了,只有本科批和專科批,這也是我國以後的一種趨勢,也是我國教育的一次洗牌,不管公立大學還是私立大學發展好的學校就能生存下來,發展不好的就會被淘汰。

讓公立大學失去天然的保護傘,也讓一些辦學定位不準確的民辦大學被群眾淘汰,合併本科批次更利於我國教育的發展,讓學校更注重辦學,建立自己的特殊專業,從而提升自己的競爭力,也讓社會不去追求“一本,二本,三本”!

撤銷了三本,那原來三本和二本該如何區分?考生們應該瞭解

網友四:

第一,看學費,第二,以2015年為基準。很多三本學校都是以2015年後從大專變成三本和二本,例,上海市的三本,二本學校,二本為下,上海師大,華東政法,上海理工,上海海事,上海海洋,上海中醫藥大學等是原來的二本,三本及大專。

例如上海應用,上海電力,上海科技,上海對外經貿,上海商學院,上海健康醫學院,上海劍橋,上海師大天華學院等這批學校都是從大專升為三本再升為上海本科批次。

網友五:

現在三本分三種,一種是某某大學xx學院,這個是大學參股的三本,我們以前叫獨立學院。一種是以企業名字+學院或者大學,比如吉利大學之類的,還有一種名字上看不出來,比如湖南涉外,長沙醫學院,這種識別也沒有特別的方法了,你只能查他們學校的簡介了,一般會註明是民辦本科。

當然看學費也是一種方式,三本的學費大多比一本二本貴,但是也不是貴的都是三本,首先藝術類什麼的什麼學校學費都貴;包括各學校示範性軟件學院的學費也都比普通一本二本貴很多,還有海外合作辦學的也貴。

網友六:

本質上沒啥區別的,換湯不換藥的,現在應該叫2本c類。企業看你大學的名字一般就知道你是不是三本了,他們還是拿三本生來對待。像是好的企業,或者技術型企業,三本生大部分去了就是調試維修啥的。

高校畢業生才可能做研發,在或者就是更嚴酷的啦,比如有的公司會寫只要本科2批以上的,那你現在雖然是二本,但是人家的本科二批是以前的二本不是三本升合併的,這就是區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