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马达加斯加“上刀山”

贝马拉哈国家公园,这里的美景需要付出一番辛苦才可以享受,在“刀山”上攀爬,一次从未体验过的难忘经历。

我在马达加斯加“上刀山”

贝马拉哈国家公园(Tsingy de Bemaraha National Park),整个自然保护区连绵80公里,1990年入选世界遗产,然而这很有可能是马岛最难抵达的国家公园了,交通方式是越野车加摆渡船的组合。一大清早从西部重镇穆隆达瓦出发,到公园所在的贝库帕卡(Bekopaka)大约有200公里的泥路。现在已经进入了旱季,路上还有大大小小的水坑,水深处必须有人指挥才可以过去,可想而知雨季的时候是根本无法进入贝玛拉哈的,每年只有5月到11月的旱季才能到此游览。

我在马达加斯加“上刀山”

我在马达加斯加“上刀山”

四驱车开了近两个小时到了一条名叫马尼亚河(MAHAJILO)的河边,眼见一条载着车子和人的巨型“竹筏”缓缓开到岸边,我们目瞪口呆地看着工人将铁板搭在马岛人自制的“摆渡船”上面,熟练地指挥车子鱼贯而下。岸边等候的车子再一辆辆开上去,像玩具一般被指挥着排列,一次竟能装下六辆越野车,然后再上人。

我在马达加斯加“上刀山”

我在马达加斯加“上刀山”

我在马达加斯加“上刀山”

我在马达加斯加“上刀山”

我在马达加斯加“上刀山”

我在马达加斯加“上刀山”

烈日下,摆渡筏子向着一里外的对岸缓慢驶去,看着岸边洗衣服的,各种小船划来划去,好像做梦一般。开上岸之后,穿过一个渡口镇子,又开了一个小时,来到第二条河边,这条叫做马南布卢(MANAMBALO)的河对岸就是贝马拉哈德钦吉自然保护区(Tsingy de Bemaraha Strict Nature Reserve)的大门。然而最后一道考验更让人瞠目:摆渡筏子停在河的中央,车子需要直接开到河里,“游”到河中再上摆渡到对岸。好吧,这样的方式很“马达加斯加”。

我在马达加斯加“上刀山”

我在马达加斯加“上刀山”

我在马达加斯加“上刀山”

我在马达加斯加“上刀山”

我在马达加斯加“上刀山”

我们终于在下午三点公园关门之前进入了自然保护区,因为时间有限,今天先走一个一公里左右的小环线。这里和之前安卡拉那国家公园里的钦基地貌同样属于喀斯特地形,然而,进去后才发现,我们置身于一片高耸壮观的石林中,据说一些石灰岩塔的高度高出马南布卢河三四百米。

我在马达加斯加“上刀山”

我在马达加斯加“上刀山”

公园内充满了锋利、陡峭的青黑色石林,千奇百怪,形成这种地貌的过程漫长又复杂。组成这片石林的石灰石由大约2亿年前海底的贝壳化石沉积而成,地壳变动时从海底升上来,又在陆地上经过了500万年的侵蚀和冲刷:地下水渗入庞大的石灰岩床,顺着裂缝和断层发生溶解侵蚀,从而形成岩洞和隧道,随着被侵蚀的洞腔越来越大,最终导致顶层沿着先前的裂缝坍塌,造就出尖锐的石峰和笔直的石谷,才有了今天这样磅礴壮观的景象。

我在马达加斯加“上刀山”

我在马达加斯加“上刀山”

我们行走在底部,峰林地面处形成狭窄的岩沟,很多地方没有路,必须攀爬在尖岩间。然而这条徒步线路设计得很巧妙,凡是无路可走的时候,肯定会有一个人工修建的落脚石帮你迈过去,这些用当地钦基的碎岩石做的“台阶”不是很明显,只能容一只脚踩上去,所以一次只能一个人通过,感觉有点像“拓展”训练。

我在马达加斯加“上刀山”

我在马达加斯加“上刀山”

在石林底部攀爬了一个小时后,终于来到一处观景台,爬上梯子,世界上最壮观的石林风景之一尽收眼底,青色的岩石山峰挺拔林立,突然几只白色狐猴出现在石林边缘的树上,一跃跳入林中,看着它远去的身影,我知道这幽灵般的狐猴正是我在BBC节目中看到的,朝思暮想的德肯狐猴(Decken's sifaka)。

我在马达加斯加“上刀山”

我在马达加斯加“上刀山”

“第二天我们会走大环线,难度更大,大家有个思想准备。”国家公园的女向导在顺利结束小环线的徒步后说。第二天一早,我们开了四十分钟到了保护区的另一个入口。进去前听说每个人都要戴保险绳,不禁有些嘀咕,难不成真要攀岩了?不过既然到了门口,这“刀山”上也得上,不上也得上了。

我在马达加斯加“上刀山”

我在马达加斯加“上刀山”

穿过一片茂密的森林,与途中遇到的一对褐狐猴友好地打了个招呼,很快进入了一个更为庞大的石林世界。和昨天相比,果然有难度,冷峻的石山几乎呈八十度斜角,必须时时将安全扣套在设置好的绳索上,小心翼翼地攀爬,手脚并用,下面就是锋利无比的尖峰,如果掉下来,哪怕只是几米,都要被无情的“刀锋”开膛破肚。

我在马达加斯加“上刀山”

我在马达加斯加“上刀山”

我在马达加斯加“上刀山”

我在马达加斯加“上刀山”

长期以来不便的交通使这个“世界最大的天然迷宫”完整保存了亿万年来马岛孤独进化的地质地貌和生态环境。尖利、陡峭而又易碎的保护区里原生态岩石迷津,阻止了除少数探险家和科学家之外的人远离这个地区的大部分区域,垂直分布的生态环境还孕育出复杂多样的植被,很多本地生物不为世人所知。至今还没有任何一支科考队能完整详实的勘探该地区,这里堪称是自然科学家和崇尚探索发现的背包客的梦寐以求的圣地。

我在马达加斯加“上刀山”

我在马达加斯加“上刀山”

我在马达加斯加“上刀山”

阴暗的峭壁下,犹如迷宫般的复杂地形,充满了神秘感。这些石灰塔顶部裸露而干燥,底部则聚集雨水和土壤,为罕见的植物提供了养分,到处是奇异的多刺植物,许多都是这里特有的品种:黑檀木、野香蕉、在岩石地区生长的旱生芦荟等。同时由于石林易碎、防火等特性,使这里又成为许多珍稀动物和鸟类的天然避难所。中午我们在石林底部一处类似洞穴的开阔地午餐,不知从哪里钻出来两只环尾獴(Malagasy ring-tailed mongoose),拖着长长的红褐色尾巴,在我们周围逡巡,希望分得一些食物。

我在马达加斯加“上刀山”

我在马达加斯加“上刀山”

我在马达加斯加“上刀山”

我更盼望可以再次见到德肯狐猴,虽然白天它们在石林里出现的几率非常低,一般只在清晨或者黄昏时活跃,而那时游客们也都撤离了这个地区。没想到,在我们返回途中,又经过那片森林时,竟然偶遇四五只德肯狐猴,正在一棵大树上休息,让人又惊又喜。

我在马达加斯加“上刀山”

我在马达加斯加“上刀山”

我在马达加斯加“上刀山”

我在马达加斯加“上刀山”

我静静地站在树下,观察着它们的一举一动,看着狐猴灵巧地采摘着树叶,在林间玩耍嬉戏。有关德肯狐猴的习性人们了解的很少,只知道进化让它们具有了厚厚的手掌和脚掌,得以在锯齿状的家园里穿行。

我在马达加斯加“上刀山”

我在马达加斯加“上刀山”

我在马达加斯加“上刀山”

在这片安然的净土上,孕育出狂野而原始的生命,并与它们相守亿万年,亘古未变。这些隐居在密林里的自然精灵,或许是另一种形态的“人”吧,它们和人类一样,同样享有在这个星球生存的权利,美国人类学家劳伦·艾斯里曾说过,只有那些能够看懂其他动物眼神的人,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人!面对这样一群可爱的生命,同时也是自然界中的弱势群体,我想要做的,就是用镜头将它们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它们,爱护它们。因为大自然的每一个生命都值得爱护和尊重,人与动物更是相互依存!

我在马达加斯加“上刀山”

我在马达加斯加“上刀山”

我在马达加斯加“上刀山”

我在马达加斯加“上刀山”

我在马达加斯加“上刀山”

我在马达加斯加“上刀山”

我在马达加斯加“上刀山”

我在马达加斯加“上刀山”

我在马达加斯加“上刀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