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学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

一起来学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

太极拳,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和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中国传统拳术。

太极拳不但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而且在击技防卫上也有独到之处。

中医认为,打太极拳对身体多方面都能起到保健作用,它不仅能加强肾脏的功能,调节人体内分泌,还能改善因肾精不足所导致的腰腿酸软、失眠、多梦等症状。

太极拳不仅对养生保健起到很好的作用,而且它是一种拳术,讲究技击性,在技击和防卫上有独到之处,是可以真打实战的功夫。

一起来学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

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杨氏太极拳身法和手法的基本要求。(杨氏太极拳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拳术,也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它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其孙杨少侯、杨澄甫等人发展创编的。由于杨氏太极拳姿势舒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因此深受广大群众的热爱,传播得最为广泛。)

钩手

钩手,或者叫吊手,做法是五指下垂相拢,拇指、食指、中指指尖轻合,手心要空,腕部自然舒起。

一起来学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

钩手有抓筋、拿脉、锁骨、截劲等作用和功效,使被“钩”者痛彻肺腑、有深透入骨之感。但用力死钩,会使腕部与臂部僵直,失去灵活性,阻碍经气的循行。钩手可以锻炼腕部的旋转,含有叼手、擒手与解脱擒拿的方法。在套路练习中,钩手动作的意义不可忽视。

一起来学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

身形

躯干的形态称为身形,太极拳的身形要求有:“立身中正安舒,八面支撑”“虚领顶劲,含胸拔背”“立如秤准,活似车轮”“尾闾中正神灌顶,满身轻利顶头悬”等。

一起来学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

躯干的形态称为身形 ,“立身中正安舒”是太极拳静态身形的基本技法。“上悬中松下沉”是太极拳动态身形的技法。太极拳是一项整体运动,要求“一动无有不动,二静无有不静”。意欲通过整体运动,达到能够整体发力的目的。

太极拳的握拳形式为:四指并拢卷曲,指尖贴于掌心,然后拇指卷曲,贴于食指与中指中节上,握成拳形。

一起来学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

发拳时腕部不能软,拳顶不能上撩, 也不能下栽,必须直腕。

拳论有“蓄势散手,着人成拳”之说。也就是说,在蓄劲时要虚握拳,在发力着人的一瞬间成拳,力贯拳顶。

五指自然伸展,互不靠拢,也不要太开,以掌宽为度,大拇指自然松竖,掌心不可太凹,也不可太张,以自然舒展为度。

一起来学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

-END-

以上内容来自

《游泳运动从入门到精通》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