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钢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哭着练和笑着练,效果没太大差别

孩子在学习无论是钢琴还是其它乐器不在于兴趣,也许大家会这样想就是“强扭的瓜不甜”,孩子不感兴趣,那怎么可能学好!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人人皆知,所以我认为99%的孩子不愿意勤学苦练是正常的。如果家长下定决心,那孩子就能学好,反之家长不管不问,只依靠孩子的自觉能力,那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了。学乐器的关键不在于兴趣,没兴趣的孩子不一定比有兴趣的差,问题的关键在于投入的精力与时间。所以说哭着练和笑着练,出来的效果没太大的差别。

专学一门还是多门并进?

同时学多门艺术那孩子能都学好吗?孩子是否可以坚持下来?我想说,同时学几门艺术类的东西可以锻炼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那就是胡说。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尤其是孩子。学习每一门艺术都是常年坚持下来才会有所收获。让孩子学那么多,使他倍感压力,这样只会使他增添一样技能,就是放弃。家长的钱都白花了。家长千万不要认为,我让你学了,钱给你花了,我也做到了,学的好与坏与我没关系,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一个孩子最宝贵的时间就是4至15岁这个年龄阶段,大家一定要把握好这个时间,让他学好一门东西。否则,将来买不到后悔药的话,就只能拍大腿了。

学音乐的初衷决定以后的成绩

其实现在很多父母让孩子学艺术,大多不是想让孩子成名成家、享誉全世界。所以当孩子因为一些其他因素想放弃的时候,很多父母就说:不想学就不学了,反正咱以后也不当艺术家,于是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合情合理”的放弃了。我的个人观点:孩子不想学,也得让他学下去。音乐也是有严肃的一面的。要培养孩子“坚韧”的品格,并不是拿它当做娱乐、消遣,即使是“玩”,那也要认认真真的玩。如果孩子不想写学校老师留的作业了,那家长是否也会同意?我想各位家长肯定不会同意,而且会想尽办法让孩子完成作业。学习音乐是可以培养高雅情操的,是一件很高尚的事情,并不是负担。

要想取得成绩需要满足三个要求

  1. 从小开始学,十年如一日;

  2. 经济能力可以支撑学习的费用;

  3. 开始时确定目标、下定决心。

坚持十年每天半小时强于三年每天三小时

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特别大,作业多。这样,每天抽出半小时认真练琴即可。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而孩子可以慢慢积累,并不需要急于求成,但贵在坚持。

音乐终身受用

学音乐的孩子,长大以后基本没有后悔。到时后悔之前的学习过程中没有付出更多的努力,多学点,学的更好些。半途而废的那些人也可能肠子都悔青了。时间一去不复返,花多少钱都买不回来。学音乐并非要成名成家,但是一定会终身受用。

送给钢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