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的“大师”,是过客;旅游中遇到的“大师”,却是“坑”。

旅游,无非就是从自己待惯了的地方,去别人待够了的地方转转。

它本质上是一种地理资源互换。

从地理角度上讲,中国除了西藏和云贵高原,其他大部分地方基本上都是个坑。

坑这东西,有的是自己挖的,有的是别人挖的。

有的是你看到了能绕开的,有的是你看到了却不能绕开的,有的你压根就没有看到。

街头的“大师”,是过客;旅游中遇到的“大师”,却是“坑”。

那些看见了能绕开的,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坑”,那是大地的孔隙,规划着你的行动轨迹。

街头的“大师”,是过客;旅游中遇到的“大师”,却是“坑”。

有的坑,多是看到了却绕不开的。

有一次,想要去苏杭游玩。

看了看让人眼花缭乱的景点介绍,为了省事,还是决定从众报了旅行团。

出发时已经是下午了,晚上在客车上连夜赶路,那滋味简直无法描述。

腰疼腿酸又不能挪动地方,呼噜声此起彼伏,鞋臭脚味混合搅拌在空气里,想吐又无处下手。

好不容易挣扎了一个晚上,早已经头疼脑裂了。

下了车,已到苏州,吃了点早饭,算是补充了点营养。

旅游的一路,景致美好,况且还有佳人作伴,还算缓解了一下头疼。

一个坑在此时出现了,这是不成文的跟团消费招数。

船停在一个水中的店铺旁,除了在店铺中游荡观赏,别无他法。

心中顿时有种“我为鱼肉,人为刀俎”的错觉,那无奈无力劲让腿脚都不太灵便了。

旁边的佳人这是第一次出远门,早就被导游和店铺老板的绘声绘色带入到另外的国度去了。

我的旅游,就是任凭钱包与这里的物品发生了互换。物品的品质与金钱的成色之间,自然而然出现了一个大坑。

街头的“大师”,是过客;旅游中遇到的“大师”,却是“坑”。

导游这个职业其实有些传教士的作用。

一个地方,在导游的口中,总有些历史。而一段不曾知道的历史,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些份量和价值。

在苏州拙政园的时候,门口又租售古代戏服的,游人多用来拍照留念。

其中,最火的便是一套格格装。

导演和演员们也如同传教士,硬生生在我们的心智里构建了一个大清王朝和充满了喜剧色彩的后宫生活。

每个女孩都有一个公主梦,格格装在她们眼里就是最接近的公主梦。

一百元一套衣服,免费拍照,姑娘们盯着照片,心满意足。

这又是一种交换,是信息的交换,是梦想与现实之间造成的大坑。

街头的“大师”,是过客;旅游中遇到的“大师”,却是“坑”。

有的坑,不管怎么看,依旧看不到。

很多地方都是有山的,多依托于名胜道观或者寺庙加以开发,建上一个金顶,立上一尊大佛,或者供奉一位观音,就引得香火连连。

进山前,瞅着山上的风光,心里满是向往。

街头的“大师”,是过客;旅游中遇到的“大师”,却是“坑”。

瞅一眼山底下的小卖部,里面琳琅满目的都是香炉、香具一干求神拜佛用品。

小老板们充满了慈爱地给游客们传授着登山经验,其中一条就是山上香昂贵,不如请几柱登山,更显虔诚。

道观、寺庙就坐落在山腰上,不做索道的话,的确需要一定的虔诚,更何况还携带了那么多虔诚的用品。

刚到大门口,就看到成箱的香烛堆放在那里,上面还贴有字条:请自行领取免费香烛。

这就是那不曾被看到的坑了。

街头的“大师”,是过客;旅游中遇到的“大师”,却是“坑”。

在每个佛、道、仙面前,敬献上香,磕个头,不免总要摇支签。

可是盯着这支能预测未来,逢凶化吉的签,看到那些不知所云的文字,却不解禅意。

好心的沙弥便走了过来,引导你到后堂去见高僧和仙道。

透过你的面相,预知你的祸福,看着你的签,打几句禅语的真人。

的确能给你把签解释清楚,给你把隐患摆放出来。

你拿出香火钱请有的“大师”给你破解之法。而这些破解之法,恰恰就是真正的你不曾察觉到的“大坑”。

它们不是你看到了就能躲过去的,而是你深信的非要去迈入的。

街头的“大师”,是过客;旅游中遇到的“大师”,却是“坑”。

旅游中的坑怎么避开?

在路线规划中留下些空白,用旅行的方式偶遇一些别致的经典。

那些在地图上被标明的“坑”,不妨去蹚蹚,感受下大地的脉搏;

在地理割裂和信息不对称拉伸出来的坑面前,躲不开就要去用欣赏的姿态去感受;

最后,信自己,信真善美,真正德高望重的大师并不常入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