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贵阳·青岩古镇

有一回领拿护照,当时快接近下班时间。

刚上完车不久,师傅就一路跟我分享不少贵阳的往事,包括抗战期间,日本飞机轰炸花果园和东山的历史。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不逛过甲秀楼,便不算是来到贵阳。从师傅的话分析,甲秀楼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贵阳的一张名片,所以有一品牌烟就以甲秀两字命名。

记忆贵阳·青岩古镇

除甲秀楼外,贵阳还有个地方必去的,那就是青岩古镇,贵州四大古镇之一。

记忆贵阳·青岩古镇

青岩古镇坐落于贵阳市区南郊,撇开建筑风格不说,作为古军事要塞,距今有六百四十年历史,自建立以来曾叫青岩屯、青岩堡。许多能见到的建筑大多由青色岩石建成,因此青岩也由此得名。位置上,青岩古镇分南门和北门,南门连接贵惠高速,北门连接花溪,大多坐公交车和出租车而来的,基本都在北门下车。

记忆贵阳·青岩古镇

我们一行八人骑车从贵安出发,经大智慧,过洛平,把车停住,走进便利店淘几瓶水。一回来,拐了!车前轮扁扁,不用多说已爆胎。已在前方的伙伴一一赶来,我把车往青岩方向推去。走过五百米,有一补胎店,掌柜问我换胎还是补胎,我说补胎。补了胎,接着往前骑,一路缓缓下坡,前方还有十余公里。

记忆贵阳·青岩古镇

平日里,从花溪方向前来青岩古镇的游客络绎不绝。每逢节假日,这里便人山人海,等车的游客都排起长长队伍,公交公司不得不把加班车往此掉。

记忆贵阳·青岩古镇

青岩自古拥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清初著名学者和诗人周渔璜出生于此。他曾参与《大清地舆图》、《康熙字典》等书的编订,但因兢兢业业不辞辛劳,于知天命之年病逝。

在青岩一带,流传一个故事:周渔璜在京城时,有一天他走进街道一家书店,书架排得满满。他一眼从头望到底,便自言自语地说这些书基本都看遍。书店的掌柜在身旁,觉得小伙子不可思议,于是对他说,如果我随手指出任意一本,若你能知晓其内容,我便把整个书店送给你。

记忆贵阳·青岩古镇

文化底蕴不同于拓土开疆,它既需要时间的沉淀,同时又像经济学提到的规模效应。记得几年前走进绍兴书圣故里,发现很多名人都曾生活于此,比如刘宗周、黄宗羲、蔡元培、周恩来等。

那么青岩呢?之前一位姓赵的总裁,青岩人,他说在一八八六年,青岩出了贵州历史上第一位文状元,即赵以炯状元。消息传来,全省欢呼雀跃。那时间,四面八方闻讯赶来的人纷纷前来赵状元家道贺,几天里家门门庭若市。如今的青岩古镇,还留有赵以炯状元的故居,即赵状元府第。

记忆贵阳·青岩古镇

记忆贵阳·青岩古镇

既然谈到文状元,就不得不提武状元。一七零三年,也即康熙四十二年间,贵州第一位武状元在这一年产生。武状元的名字叫曹维城,比赵状元还早183年。南明区有一条街,连通中华南路与富水南路,路口有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营业厅。上世纪五十年代这条街叫市场路,八十年代中期改名为曹状元街,以姓氏命名的形式来纪念武状元曹维城。

记忆贵阳·青岩古镇

文人,既读万卷书,又行万里路;既吃百家饭,又尝千家情。在青岩古镇特色菜肴中,最出名的非青岩猪脚莫属。青岩猪脚又叫状元蹄,来青岩的绝大多数游人都会点青岩猪脚。青岩的居民跟我们说,当年赵以炯在家准备启程赴京赶考,他母亲亲手为它熬制一锅猪脚,供他在赴京途上吃,结果,金榜题名中了状元。

记忆贵阳·青岩古镇

制作青岩猪脚,先选用一岁左右的猪蹄,再萃取十多种名贵中药熬制,由慢火、微火煎煮一定时间,待上桌后,再辅以蘸料,类似江浙一代吃虾蟹要蘸酱油和米醋一样。青岩的蘸料主料为糊辣椒,分为干辣椒和油辣椒两种,辅料为青岩特色醋品——双花醋、鲜姜末、绿葱花、熟豆米等调制而成的蘸水。红褐色的猪蹄外皮,嚼在口里,品尝起来,肉味鲜美,带有点咸味;肉质肥而不腻又有韧性。

记忆贵阳·青岩古镇

记忆贵阳·青岩古镇

记忆贵阳·青岩古镇

记忆贵阳·青岩古镇

准备返程,一同骑行在宽阔的自行车道上,此时恰是秋收时节,正值几天好天气,不冷不热。道路两旁的田地里头,各家老老少少都忙着打谷子,沉甸甸的稻米把稻干往下垂,想必今年收成不错。

没多久,遇见一伯伯开着摩托车,车上满满两筐水果。身旁一能说会道的伙伴问他水果价几多,谈好价,秤几斤,洗了洗,一入口,果肉味比超市好吃。他跟我们说,有空不妨去他家乡做客,聊聊天吃果子,他家住在山那边,离此处不远。我们互留号码,就此道别,相向而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