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常識-自然現象,什麼冰雹、沙塵暴、海嘯、你真的了解它麼?

地球公轉:地球繞太陽的運動,叫做公轉。地球公轉的方向和自轉相同,都是自西向東。地球公轉的軌道(也就是公轉所走的路線)是一個橢圓,地球在這個巨大的橢圓軌道上,繞太陽公轉一週的時間為365日5時48分46秒,為天文上通常所說的一個迴歸年。

地球自轉:地球繞自轉軸自西向東的轉動,從北極點上空看呈逆時針旋轉,從南極點上空看呈順時針旋轉。地球自轉軸與黃道面成66.34度夾角,與赤道面垂直,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轉線速度為465米/秒。地球自轉一週耗時23小時56分,約每隔10年自轉週期會增加或者減少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秒。

日食:當太陽、月球、地球運行約成一直線時,如月球陰影掠過地球,會造成日食。依目視太陽被月球遮掩的多少,可分為日偏食、日全食和日環食。當日全食發生時,我們在地球上可看到平日因強烈陽光而不易看出的太陽閃焰、太陽日珥等太陽表面現象。

月食:當太陽、地球、月球運行約成一直線時,如月球運行到地球陰影內,則會形成月食。依地球遮避陽光照射到月面的多少,可分為月偏食和月全食。當月全食發生時,我們在地球上仍可看到地球大氣所折射到月面的陽光,此刻會呈現出暗紅色月面的天文奇觀。

極光

:是由於太陽粒子流轟擊高層大氣氣體使其激發或電離的彩色發光現象。極光常在地球的南北極出現,形成原因為太陽噴射出高能帶電粒子“太陽風”,以大約每秒400公里的速度撞擊地球磁場,進入地球的兩極地區,兩極的高層大氣受到太陽風的轟擊後會發出光芒,形成極光。

地震: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地震開始發生的地點稱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稱為震中。破壞性地震的地面振動最烈處稱為極震區,極震區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區。 地震常常造成嚴重人員傷亡,能引起火災、水災、有毒氣體洩漏、細菌及放射性物質擴散,還可能造成海嘯、滑坡、崩塌、地裂縫等次生災害

海嘯:是由於海底地震、地殼變動、火山爆發、山體滑坡、海中核爆炸等造成的海洋和近岸水域水面巨大的漲落現象。地震所引起的水體波動是從海面到海底整個水層的起伏,海嘯時掀起的狂濤駭浪,高度可達十幾米至幾十米不等,形成“水牆”。另外,海嘯波長很大,可以傳播幾千公里而能量損失很小。

沙塵暴:沙暴和塵暴兩者兼有的總稱,是指強風把地面大量沙塵物質吹起並捲入空中,使空氣特別混濁,水平能見度小於一百米的嚴重風沙天氣現象。沙塵暴形成的條件包括:有利於產生大風強風的天氣形勢、沙塵源、不穩定的空氣與熱力、有利於風速加大的地形、乾旱溫暖的天氣背景、地面冷鋒和人類活動等。從全球範圍來看,沙塵暴天氣多發生在內陸沙漠地區。目前我國北方共有四大沙塵源區,其中甘肅河西走廊和內蒙古阿拉善盟地區是最強的沙塵暴策源區。

冰雹:當地表的水被太陽曝曬汽化,然後上升到了空中,許許多多的水蒸氣在一起,凝聚成雲,此時相對溼度為100%,當遇到冷空氣則液化,以空氣中的塵埃為凝結核,形成雨滴(熱帶雨)或冰晶(中緯度雨),越來越大,當氣溫降到一定程度時,空氣的水汽過飽和,於是就下雨了,要是遇到冷空氣而沒有凝結核,水蒸氣就凝結成冰或雪,就是下雪了,如果溫度急劇下降,就會結成較大的冰團,也就是冰雹。

颱風(颶風)

:是產生於熱帶洋麵上的一種強烈熱帶氣旋。印度洋和在北太平洋西部、國際日期變更線以西,包括南中國海範圍內發生的熱帶氣旋稱為“颱風”;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東部的熱帶氣旋則稱“颶風”。“颱風”和“颶風”只是因為發生地點不同而叫法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