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煲湯沒有營養,反而會導致嚴重疾病?

小康導讀:很多人都喜歡煲湯喝,通常是找雞鴨魚牛豬羊肉等,不怎麼切碎,儘量保持原樣的情況下,放進一個罈子裡面,加上固定量的水,長時間煮呀煮。

為什麼說煲湯沒有營養,反而會導致嚴重疾病?

其實,這樣的烹飪方式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吃的時候如果只大量喝湯,就可能造成嚴重疾病的隱患。

一、為什麼說煲湯反而不健康?

下圖是肌肉(纖維),我們吃的動物性食物裡面,主要成分就是肌肉纖維。這肌肉纖維裡面,除了大量蛋白質和水以外,還有細胞核,就是下圖中藍紫色的像米粒的東西。

為什麼說煲湯沒有營養,反而會導致嚴重疾病?

無論用哪一種長時間加熱的烹飪方式(蒸、煮、炸、烤,或者煲)的時候,肌肉裡面蛋白質形成的堅固索條是相對不容易斷開的,而細胞核很容易破碎,裡面的DNA、RNA和其他核糖物質就被煮化分解,並且流出來溶解在湯裡面了。其中,有一種DNA、RNA和其他核糖的重要的組成物質:嘌呤。

下圖為:DNA/RNA的大致構造、嘌呤、尿酸。

為什麼說煲湯沒有營養,反而會導致嚴重疾病?

所以說,煲湯這種烹飪方式,其實是把肌肉和嘌呤人為地分開了。

煲湯=脫嘌呤的肉 + 高嘌呤的湯。我們人類,並不需要用食物補充嘌呤,我們自己已經能合成得很好了,足以滿足人體細胞核新陳代謝的需求了。

從食物中吃進來的嘌呤,少量的話,也能被人體細胞核新陳代謝利用,但如果吃太多,就只能轉化成為垃圾再排出體外。垃圾的名字叫:尿酸。

如果吃進來的嘌呤太多太多了,變成的垃圾(尿酸)來不及排出去,就會在身體裡面積累出毛病,有些還是非常痛苦的疾病,比如:痛風:號稱為世界上最疼的病;尿酸的腎結石;關節病等等。

如果你,煲湯只吃裡面的肉,湯並不喝,這倒是很健康。因為無用的嘌呤都溶解在湯裡,但是這會讓傳統煲湯愛好者認為是“異端邪說”。

如果你等比例的吃湯和肉,這也沒有什麼問題,和直接吃其他烹飪方式的一樣。

但如果你只喝湯,甚至把湯作為飲料或者主食來對待,這就大錯特錯了。吃進大量無用的嘌呤,最終會變成尿酸來危害你的健康。

以上僅限於肉類食物煲湯,蔬菜湯、雞蛋湯不在範疇之內。

以下是一組數據,以100g食物為單位,無論是肉還是湯,嘌呤的含量。

雞肉湯(480mg)、豬肉湯(500mg)、雞腿肉(140mg)、豬肉(130mg)。

都看到了吧,濃縮的不一定都是精華,還可以是垃圾。

為什麼說煲湯沒有營養,反而會導致嚴重疾病?

二、湯裡就真的沒有其它營養物質了嗎?

通過對湯中營養成分的分析可以發現:湯的主要成分是水,這一點無庸置疑。

其次是油。在這裡可能會有不少人有疑問了,油明明就只飄在了湯的最表層那一點點,怎麼就成了湯中含量第二的物質了呢?

這一點其實很簡單,有非常多的油其實是以小顆粒的形式分散在了整個湯中,而不僅僅是湯的表層。

那麼這個油是從而來呢?有大部分都來自於肉類的脂肪組織以及肌肉間的脂肪,這些脂肪會隨著熬煮時間的增長,隨著肉內的汁液一起流出來從而分散在湯中。這些油,也是讓我們覺得湯很好喝的原因之一。

湯裡含量第三的是蛋白質,但這個蛋白質的含量實在是太少了,如果把湯留著把肉都倒掉的話,那就實在是太可惜了。

因此想補充蛋白質還是老老實實的吃肉吧。不過話說回來,也正是由於這少量的蛋白質的水解,才使得湯有了獨特的鮮味,這鮮味就是來源於其水解產物多肽和氨基酸。

不過,我們通過廚房中的味精、雞精也能得到這種鮮味。

至於其他成分,例如:我們生活中最常提到的骨湯補鈣的鈣,則更難通過煲湯使其從食材中溶解出來成為離子狀態被人體吸收。

維生素,則在如此長時間熬煮的情況下分解的分解氧化的氧化,能夠最後被吃進去的估計就少之又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