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航爭當服務新時代國家戰略的先行軍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一帶一路”倡議、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戰略,成為很多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中國民航始終致力於服務國家戰略,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已經成為主動服務、落實國家戰略的先行軍和排頭兵。

黨的十九大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意氣風發的新時代,中國民航將正確把握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的發展方向,充分發揮民航作為國家重要戰略產業的作用,更好地服務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區域協調發展和全面開放新格局構建等重大戰略,全面提升民航服務國家戰略的能力。

建好發展動力源 助推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眼下,在北京天安門以南直線距離46公里處,舉世矚目的重大標誌性工程——北京新機場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

一年前的2月2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視察正在建設中的北京新機場時指出,“北京新機場是國家發展一個新的動力源”。這是首次把一座機場的作用上升到國家發展動力源的高度。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重點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先行,民航率先突破,其關鍵突破點就在北京新機場。不僅如此,新機場還在服務雄安新區這個“千年大計、國家大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最明顯的是,新機場會成為雄安交通出行的樞紐,在促進雄安新區人流、物流、信息流與京津冀、全國乃至世界主要城市的順暢連接方面,必將發揮重要作用。

2019年,北京新機場將正式開門迎客。那麼,在北京新機場的佈局與定位上,各家航空公司有哪些謀劃呢?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東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劉紹勇表示,東航將在北京新機場部署150架~200架飛機,增加至北美洲、歐洲、大洋洲等國際長途航線,並增加飛往周邊國家的航線。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南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王昌順表示,南航將聚焦“三個一流”總體目標,打造廣州—北京“雙樞紐”,鞏固“一帶一路”沿線國內主要航空承運人的地位,服務好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雄安新區建設。

可以說,以北京新機場為動力源,京津冀民航協同發展已經駛上了快車道。2017年,華北地區運輸生產量快速增長。其中,天津和河北兩地民航增速尤為明顯,旅客吞吐量增幅分別達到24.5%和39.5%,遠高於全國民航平均增速。

以北京新機場建設為標誌,我國民航業已經進入一個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方向和要求高度契合的新階段。

打造世界級機場群 助力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將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城市建設成為世界級城市群。國家規劃是大戰略大方向,民航作為戰略性產業,在其中應該積極作為、主動作為,而功能健全、相互協調、相互支撐的機場網,以及覆蓋面廣、銜接度高、通達性強的航線網,本身也是民航強國的內在特徵。

在各個代表團的開放日上,人大代表們紛紛表達了對城市群發展的重視與相關思考。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委書記李強表示,長三角一體化藍圖令人期待,長三角三省一市將共同努力,力爭把長三角建設成為全國貫徹新發展理念引領示範區、全球資源配置亞太門戶、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今年兩會,很多代表委員都關注到了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了“出臺實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工商專業聯會主席黃友嘉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給香港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能夠切實改善香港的民生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政協主席王榮希望,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優化大灣區的港口、鐵路、機場、城市軌道交通網絡佈局,共建世界級國際航運物流中心和多向通道網、海空航線網、快速公交網,加快推進港口資源優化整合,加強區域內機場合作,形成優勢互補、互惠共贏的港口、航運、物流設施和航運服務體系,增強整體國際競爭力。

由此不難看出,城市群和機場群是相伴而生、密不可分的。城市群的各種功能、活動離不開機場群的支持;同時也帶來航空需求的多樣化,促進機場群的發展,從而提高對城市群的整體服務水平。

代表委員們的議案、提案、建議無疑都給民航打造世界級機場群指出了方向,指明瞭路徑。應該說,目前中國城市群和機場群建設正處於有利的戰略方位。2016年,三大機場群完成旅客吞吐量4.73億人次,佔全國的46.5%;貨郵吞吐量達1469萬噸,佔全國74.7%。機場群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有力地助推了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對於身處發展大潮中的各地機場來說,抓住機遇、找準定位、奮發作為,成為當前的重要工作。“我們在參考了歐美兩地世界級機場群的發展經驗後,將南京祿口國際機場發展定位確定為長三角世界級機場群重要樞紐。在長三角世界級機場群中,我們將與上海兩場以及杭州、合肥等機場協同發展,共同承擔長三角城市群航空運輸保障任務。”全國人大代表,南京祿口國際機場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錢凱法表示。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機場集團董事長譚平川向記者說到,重慶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Y”字形結合點上,加快內陸開放高地建設顯得尤為重要。此次兩會,他將從延長過境免籤時間、加大對重慶國際航線網絡佈局的支持力度等方面,呼籲進一步支持重慶規劃佈局國際航線,力爭到明年重慶江北機場國際(地區)航線達到100條,實現重慶與世界的“空中互聯互通”。

找準定位的各個機場,必將在未來的發展中激發出巨大的發展潛能,更好地發揮民航業在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等諸多方面的戰略性產業作用,為區域和世界的互聯互通架起空中的“金橋”。

發力“一帶一路” 構築全面開放新格局

“一帶一路”發端於中國,貫通歐亞大陸,東牽亞太經濟圈,西系歐洲經濟圈。在它的覆蓋範圍內,一座座城市星羅棋佈,一座座機場依託全球航線網絡,使當地社會經濟生活融入世界。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第5個年頭。推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作為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首要舉措被寫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

落實“一帶一路”倡議,互聯互通是關鍵,交通運輸是基礎,尤其是在當前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航空運輸更是因其國際化程度高、速度快以及能夠滿足長距離通達需求等優勢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將民航發展融入國家戰略,是民航工作的重要原則,也是民航義不容辭的責任。中國民航服務於全面開放新格局,打造“空中絲綢之路”,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貿易強國建設、拓展國際空間、加快培育國際競爭合作新優勢提供戰略支撐。

據統計,2017年,我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新增航線203條,旅客運輸量、貨郵運輸量同比分別增長23.9%、38.4%。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我國在“一帶一路”沿線省份新建機場33個,完成樞紐機場改擴建項目55個;我國已與62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訂了雙邊航空運輸協定,與43個國家實現了空中直航。

如此亮眼的成績單,離不開民航各個機場與航空公司的大力支持與積極作為。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很多機場致力於將自身打造為“一帶一路”空中交匯點,努力提升區域綜合運輸保障和服務能力,圍繞“一帶一路”倡議相繼開通了至“一帶一路”沿線城市的航線,真正實現了互聯互通。全國人大代表,海航機場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海航基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廖虹宇表示,海南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戰略支點,是中國唯一的全域國際旅遊島。目前,海南機場集團正在全力構建南海樞紐,打造3箇中轉樞紐,使海南成為泛南海國際航空樞紐,搭建海上絲綢之路橋頭堡。

積極開拓國際航空運輸市場也是中國民航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一個著力點。全國人大代表,四川航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海鷹表示,目前,川航的國際航線超過40條,大多是近5年開的,很多航點都在“一帶一路”沿線,大大促進了四川與各地的交流往來。特別是成都—捷克布拉格航線的開通,推動了四川省和捷克很多合作項目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中國民航一直提倡民航企業“走出去”,並積極探索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航空合作。在資本市場上,中國一直積極開展海外民航領域投資與市場拓展,通過股權投資和管理輸出等方式,不斷在“一帶一路”沿線進行海外併購,優化產業資源配置,提升全產業鏈服務能力。 古絲綢之路綿亙萬里,延續千年;今“一帶一路”聯通世界,前景廣闊。

近年來的實踐充分說明,中國民航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實踐中,民航業已走在前端。(《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高雅娜)

兩會代表委員寄語民航

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市長 張國清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大機遇,大責任,大擔當。天津將著力推進產業協同、創新協同、體制機制協同、環保協同、基礎設施建設協同,進一步完善天津連接雄安新區、京冀周邊城市的交通網絡,提升海空兩港功能,全力建設“智慧港口”,加快打造區域鐵路樞紐、航空樞紐、海上門戶,推進北京至天津新機場聯絡線建設,積極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服務。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機場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勇

貴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民航業的發展,把民航業作為貴州對外開放的主要抓手,放在重要的戰略位置,推動民航事業大踏步前進。目前,貴州省內機場航線網絡結構不斷完善,航點通達性不斷提高,傳統航線佈局進一步優化,“一帶一路”沿線城市進一步加密,實現在東北亞的日本、韓國以及東南亞的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的重要航線全覆蓋,2017年開通了米蘭航線,實現洲際航線“零的突破”。

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泉州市政協副主席 駱沙鳴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的泉州通過民航加強了與世界各地的聯繫。民航架起空中橋樑,很好地發揮了連通作用,促進了各地間的經貿文化往來,應該進一步加強民航建設。藍圖已繪就奮鬥正當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