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青垞村集体经济的“强身”秘籍:打造“旅游+”特色发展之路

  7月中旬,人民日报客户端莆田发布记者跟随莆田市探访感动网媒采风团,来到壶公山脚下的荔城区新度镇青垞村。展现在记者面前的,是一幅赏心悦目的乡村风情画:天空澄澈干净,房屋错落有致,村道宽阔整洁,道路两旁郁郁葱葱的绿化树和沁人心脾的花香,让人心情舒畅。

村容靓起来

莆田青垞村集体经济的“强身”秘籍:打造“旅游+”特色发展之路

  青垞村依山傍水,生态资源丰富,漫山遍野生长着油桐树、相思树、松柏树。城港大道贯通之后,一下子拉近了青垞与市区的距离,昔日的“小山村”变成了“城郊村”。

  青垞村是省定贫困村,地处壶公山麓、木兰溪畔,东圳水库渠道贯境而过。全村耕地面积884亩,山地面积3250亩。青垞村下辖4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总户数515户,人口2386人,党员110名。全村环境优美,山青水秀,拥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香山宫、历代治水功臣雕像群、天然杜楦林、香山生态园等。

  过去,青垞的村民多数外出务工,少数在家种植农作物,经济来源比较单一,村集体经济软弱无力。2008年,这里的村民人均纯收入仅2000多元。

莆田青垞村集体经济的“强身”秘籍:打造“旅游+”特色发展之路

  2012年村级组织换届后,新上任的青垞村党支部书记陈德云认为,青垞有青山绿水,还有靠近城市的优势,不发展休闲旅游,实在可惜!农村要发展,群众要脱贫,必须让村级党组织这个“火车头”先跑起来。

  村两委会议上,大家几经讨论,一致决定发展乡村旅游业,学吃“旅游饭”。形成共识之后,村党书记首先从优化农村环境方面破题。村两委在村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采取向上争取、自身挤压、群众集资的办法,勒紧腰带进行水利设施的修复和完善,包括山塘加固3000㎡、溪道清理3公里、修复金钟水利500米、农田引水沟1000米。这些道路水利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为青垞村发展旅游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村党组织带领村民盘活集体闲置资源,聚力发展美丽乡村绿色生态园项目,打造“旅游+”融合发展的绿色青垞品牌,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成效。近年来,青垞村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省级生态文明村、市级“文明村”等称号。

  针对村情,村党支部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围绕村容村貌、道路交通、村民活动阵地建设等,引导村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推进文明村创建活动。围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要求,青垞村兴建了老人活动中心、农家书屋、橡胶篮球场等。2017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吴桂芳挂钩青垞村扶贫工作,当年度就筹措扶贫资金125万元,迅速启动青垞村旅游路、马头溪道整治、增设变压器及电网改造等四个扶贫项目,进一步提升青垞的基础设施水平,让村容变绿变美,有力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如今,村民闲暇时候,走在旅游路上,感受休闲时刻带来的心情愉悦。据悉,今年村里还将拓宽旅游道路,改善两旁绿化,配套路灯等公共设施建设。旅游路路面扩宽2米,总长1.5公里,厚度18厘米,包含道路两旁绿化、路灯亮化、公共厕所的建设。

莆田青垞村集体经济的“强身”秘籍:打造“旅游+”特色发展之路

马头溪河道

  总投资1500万元的马头溪整治工程,总长2.63公里,如今工程项目已完成一半,涓涓细流欢快的流动。下午4点半时分,记者走在铺着鹅卵石的溪畔步道,看到清澈的溪水中,已有不少当地的小孩在欢快嬉戏,享受免费的游泳之乐,让他们的暑期生活有了新的娱乐去处。

村民富起来

  搞旅游,钱从何处来?村两委整合现有果树资源,引进新的果蔬品种,开发立体农业,使前来旅游观光的游客,一年四季有景可赏,有果可摘。

莆田青垞村集体经济的“强身”秘籍:打造“旅游+”特色发展之路

  2016年初,在村党支部决策下,青垞村流转了60户村民的15亩土地,同时引进一家企业,投资一千多万元,创办集垂钓、餐饮、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度假山庄。该项目充分利用现有闲置山塘,兴建游泳池和水上乐园,周边配套羽毛球馆、篮球场等设施。据悉,游泳池中的水一半是引自山上的山泉水,一半是池塘底下的泉水,相比城市的游泳池,更加的干净清冽。为了保障泳池的水质,每天晚上泳池内的水都会进行过滤循环换水。记者在现场看到,好几名身穿“救生员”制服的安保人员,全神贯注地盯着宽阔的水面。良好的水质,严格的安保,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前来光顾。

莆田青垞村集体经济的“强身”秘籍:打造“旅游+”特色发展之路

  玫瑰飘香,花开致富。今年五月份,村里引进20多个品种的玫瑰花,种植面积已达40亩,接下来将继续扩大种植面积,不远的将来计划达到200亩。在壶公山麓的马头溪畔,记者在玫瑰园看到,这里已有众多小巧玲珑的玫瑰迎风绽放,这些玫瑰不仅有观赏价值,还有食用价值。2018年2月份,全省第五批驻村党员干部,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蔡文耀告诉莆田发布记者,玫瑰花有活血消肿、美容养颜等功效,通过深加工可制作玫瑰纯露、玫瑰酱、鲜花饼、玫瑰花茶等产品,大大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莆田青垞村集体经济的“强身”秘籍:打造“旅游+”特色发展之路

  青垞村引进玫瑰园,既拓宽了增收渠道,还为在家的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据悉,村民在玫瑰谷工作一天的收入是130元,此举提高了村民收入水平,为村里的闲置劳动力提供了家门口赚钱的便利。

莆田青垞村集体经济的“强身”秘籍:打造“旅游+”特色发展之路

  近年来,在党员干部鼓励下,村民们兴办了特色餐饮、果树采摘、旅游住宿等短平快的“农家乐”。2017年盛夏期间,每天都有上千名市民从市区驱车前来游泳、避暑,品尝当地小吃,购买土特产。

  村里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引导村民参与休闲旅游的接待服务;抓好专项培训,为有能力、有意愿从事旅游发展的党员提供资金、技术、项目和信息扶持,带动一批农村党员创业致富,产生了示范带动效应。2017年村里又引资210万元,建设农家烧烤园、绿色采摘园、垂钓园等休闲旅游项目。

  随着休闲旅游的升温,村民养殖的畜禽、种植的蔬菜、水果,在家门口就有了销路,村民还合伙做起了酒水生意,腰包慢慢鼓起来。2016年,村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2万元。2017年,休闲旅游业为全村创造200多个就业岗位,村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14814元。青垞人在家门口发“旅游财”,一时在莆田传为美谈。

村财强起来

  青垞村有香山宫文化广场、莆田历代水利功臣雕像、革命先烈陈发治纪念馆等人文景观。村两委干部达成共识,发展旅游业,绿化是硬实力,文化是软实力。青垞村重视文化兴村建设,树立“一园四区多点”发展理念,大手笔建设“美丽青垞”。“一园”,即钱四娘文化园;“四区”,即旅游综合服务区、农业生态休闲区、红色革命体验区、美丽乡村核心区。

莆田青垞村集体经济的“强身”秘籍:打造“旅游+”特色发展之路

陈发治纪念碑

  带领我们前往参观陈发治烈士纪念碑的是蔡文耀,一路上他向记者介绍沿途的跨渠铁桥、纪念碑步道、纪念碑围栏及纪念碑防腐木藤架。记者在纪念碑下看到黄明的亲笔题词,“珠埔是座偎依在壶公山麓的山陵。山不在高,有仙则灵。革命时期,出身于当地的陈发治同志投身于革命,掩护闽中司令部领导同志黄明、黄国璋、苏华、林汝南等在此秘密集会,开展革命活动,为闽中革命事业作出重大贡献,为建立新中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如今,走在宽阔的人形步道上,流连于山林之中,在忘却城市烦恼的同时,能在这片小山林中找到一份宁静和惬意。香山宫沿途的道路铺设,更是让第二次连任的村党支部书记陈德云颇费苦心。陈德云对莆田发布记者说,2014年开始发展这些项目的时候,村子还是空空如也,那时候村里的环境情况更是不容乐观,可算是愁坏了陈德云。五十多岁的他为了筹集资金铺设这条路,多方打听,还特地往返湖南郴州,找到一位姓蔡的在外莆商,请求资金支持。这位好心的蔡老板被他的诚心所感动,悉心了解青垞村的情况后,立即亲自勘测地形,派来施工队和大师机械,完成了价值二百多万元的香山宫道路建设。

  村党支部抓住莆田市出台《建设美丽莆田行动纲要》的难得机遇,聚力发展美丽乡村绿色生态园项目,配套流樱迎客、临渠栈道、儿童乐园、木屋商业街等特色项目,打造“生态+旅游+文化”融合发展的绿色青垞品牌。

  2017年在香山宫举办的莆田市钱四娘信俗文化研讨会,吸引海内外文史专家学者60多人参加。这为大力弘扬钱四娘文化创造了影响力,为延伸实施香山生态农庄、溪涧休闲园等项目奠定扎实的文化底蕴。

莆田青垞村集体经济的“强身”秘籍:打造“旅游+”特色发展之路

资料图:2018年1月19日,全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服务活动在新度镇青垞村举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吴桂芳在启动仪式上致辞。

  2018年1月19日,莆田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服务活动在青垞村启动。此次活动由莆田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等14家单位主办,莆田市综治办、市禁毒办等9家单位联办,旨在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思想先导、价值引领、文化支撑和服务保障。

  活动现场,10支文艺宣传服务队献上了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美奂美仑的歌伴舞表演,刚劲有力的武术表演等节目让现场观众大饱眼福。医疗义诊咨询服务队为群众提供义诊及卫生、计生咨询,并赠送药品;科普咨询服务队带来了家禽养殖、果树作物栽培等技术,为群众答疑解惑;“一元理发”志愿服务队为老人修剪头发;电力“义修哥”科普用电知识。此外,还有书写春联,法律、禁毒、反邪教宣传等。

莆田青垞村集体经济的“强身”秘籍:打造“旅游+”特色发展之路

  本场活动还筹集到150万元善款,用于青垞村文化广场建设和新度镇文化科技卫生惠民工程。

  文化兴村,拉旺了人气,推动了发展,聚拢了财气。2017年,青垞村集体经济收入首次扭亏为赢,村财收入突破10万元。

  依靠“旅游+”发展模式,青垞村一举摘掉了“贫困村”的穷帽,村集体家底明显“厚”起来。陈德云自信地说,到2018年底,我们村财政收入突破60万元,估计不成问题。(莆田发布记者 沈琳)

值班主任:林双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