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念孫:以出世精神 做入世事業

錢念孫這個名字很特別,百家姓頭一句“趙錢孫李”就佔了兩個。因為祖父對文字學頗有研究,特別推崇王念孫,故而取名之。錢念孫從小就興趣廣泛,勤奮好學,作為學術界著名的兩棲學者,他不僅在美學、文藝理論等專業領域研究成果卓著,還在理論聯繫實際方面取得重大成就。而錢念孫最為欣賞的,是朱光潛的座右銘: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業,由著名書法家方紹武題寫的這幅書法作品就一直掛在他省社科院的辦公室牆上,並奉為人生格言。

錢念孫:以出世精神 做入世事業

從美術特長生到社科院研究員

錢念孫的頭銜很多,2010年受聘為省政府參事。歷任安徽省社科院文藝理論研究室主任、文學所副所長。現為全國人大代表、省社科院文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省精神文明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書長,《小康生活·文明風》雜誌總編輯,民盟安徽省委副主委、省文聯副主席、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錢念孫獲得的榮譽亦很多,先後五次獲得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兩次獲得“中國圖書獎”,一次獲得“全國優秀暢銷書獎”,另獲“田漢戲劇獎(戲劇理論類)”、“冰心文學獎”及省部級一、二等獎十餘項。

成就面前,錢念孫是個溫和自謙的長者,他說自己專家不敢當,但無論做什麼都應該努力一點,做得更好一點。自小對繪畫有著濃厚興趣的他,悠悠地回憶起自己從美術特長生到社科院研究員的經歷。“從小就對繪畫有無限的興趣,雖然家裡沒有人從事藝術工作。1976年,我以美術特長生的身份考入安徽師範大學藝術系。當時在安師大中文系工作的一位領導,和我父親是朋友,他便向我父親建議,讓我轉到中文系,說學畫畫沒什麼學問。”沒過多久,文學功底不錯的錢念孫順利通過了考試,轉入中文系學習。

對文字的熱愛,同樣源自小時候。“一件小事情啟發了我對文字的興趣。小學一年級學習看圖說話,我寫的是:天上有小燕子飛過。寫完拿給父親看,他改動後變成:天上有三三兩兩小燕子飛過。就多了個‘三三兩兩’,感覺文字與畫面就奇妙地融合在一起,從那時起我就注意到文字描寫的魅力和力量。”

大學畢業後,錢念孫回到合肥郊區中學當語文老師。國家研究生考試恢復之後,他同時通過了復旦大學文藝理論專業研究生和中國社科院社會科學研究人員的招生考試,並選擇了後者。“當時,安徽也成立了社會科學研究所,到中國社科院要人,就這樣來到省社科院,幹了一輩子。”

寫書是一件偶然的事

錢念孫的祖父鍾愛文字學,一輩子當老師,有“活字典”之稱,後來去了臺灣,最後在臺灣大學當教授。他特別推崇乾嘉學派裡,考據學研究最成功的王念孫,錢念孫的名字由此而來。而錢念孫是研究朱光潛的專家,也寫了好幾本書。“很小的時候,家裡就有不少古籍線裝書,有些版本都很好,比如王念孫長子王引之的書,還有五套色印本的《御選唐宋文醇》等等。家裡當時有三間大房子,線裝書從地下到房頂排得密密麻麻。”做學問離不開書,因有這樣的家學淵源,錢念孫對目錄學、版本學、校讎學、文獻學都很有興趣。“雜七雜八的書我都找來看,雖然看不大懂,但對我產生的影響不小。”

錢念孫:以出世精神 做入世事業

錢念孫的專業並非文學史研究,但他撰寫的《中國文學史演義》頗受歡迎。除在上海文藝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多次再版外,還被臺灣正中書局購買版權在臺灣出版了繁體字版,發行40多個國家,並被選為臺灣高中的輔助教材,迄今已再版60餘次,產生相當廣泛的影響。“寫這本書是很偶然的,這麼受歡迎我也感到不可思議。現在的版本中還有70多幅插圖,都是我自己畫的。”

錢念孫:以出世精神 做入世事業

中國文學史有很多種版本,一般都以創作背景、作者生平、代表著作這樣的“三段式”論作。而錢念孫的這本《中國文學史演義》,顧名思義,就是用演義的方式來論述中國文學史。“比如曹操寫《短歌行》,李白寫《獨坐敬亭山》,他們是如何來到當時創作作品的地方的,把他們的創作環境與創作過程相融合,把他們的作品放到寫作的環境裡來解讀,側重人生的精彩經歷。”其實,不論是《文學橫向發展論》、《朱光潛與中西文化》、《藝術真諦的發掘與闡釋》,還是《龍抬頭——大包乾的前前後後》、《跨世紀的豐碑——中國希望工程紀實》、《起點——中國農村改革發端紀實》,對於著書論述,錢念孫都有自己的創新視角和獨到見解。

藏書讓後人瞭解歷史

喜好收藏,錢念孫也是受了家庭影響,雖然沒仔細統計過,但主要的藏書還是古籍善本。上文提到的《中國文學史演義》在臺灣廣受歡迎,出了無數個版本,也給錢念孫帶來了可觀的版稅,支撐了他的收藏。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六十週年,錢念孫從自己收藏的近萬冊民國舊書中,挑出280多本抗戰當事人、當時寫、當年印行的抗戰舊書,創作了《無法塵封的歷史——抗戰舊書收藏筆記》,揭開了眾多不為人知的歷史真相。該書也在2006年被評為全國20本之一的“中國最美的書”,同時被評為“皖版優秀圖書”。“到底歷史是什麼樣的,只有當時出版的歷史史料能透露真相。我收藏這些書都是很有史料價值的,對後人瞭解歷史有意義。”

錢念孫:以出世精神 做入世事業

不僅如此,錢念孫也收藏名人信札。不管是舊書攤還是拍賣會,錢念孫都是個有心人。“2014年的嘉德拍賣會上,我買了不少淮軍信札。當時很想買劉銘傳的一封家信,很遺憾,價格太高只能作罷。”錢念孫說,書信同樣可以揭開許多歷史真相。“比如說對於李鴻章的許多文章到底是誰寫的,很多研究者未必講得清楚。從我收藏的這封李鴻章的親筆信來看就很清楚了,他找的是著名作家舒蕪的曾祖父方宗誠來寫文章。這是原稿,其實李鴻章的很多文章都是代筆,解開了人們的很多疑惑。”

“好的書信不僅僅是通信手段,更是藝術。”錢念孫說,古人的書寫作畫,都十分講究。“比如他們寫書信就是書法,充滿了對文字的敬畏。古書裡面有很多古代版畫,收藏了一本書,同時也就是收藏了中國古代的版畫,很有價值,也很有魅力。比如《合肥相國七十祝壽圖》中,人們可以清楚地瞭解李鴻章是如何過壽的,壽堂的佈置,各方來賀的壽禮有哪些,一清二楚。”晚上沒事的時候,錢念孫就打開這些收藏的“寶貝”翻看。“看到凌晨一兩點都不困,還覺得非常有趣。”

君子文化深入人心

2014年6月13日,《光明日報》頭版頭條“光明專論”刊發錢念孫個人署名文章《君子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頭版頭條刊登理論文章,這在《光明日報》創刊60多年來這是第二次。這篇文章在全國更是產生了廣泛影響。浙江大學校長邀請他去講學。前幾年錢念孫編寫的《中華三德歌》和《公民道德歌》也都有相當知名度。他說,這些都是學術研究以外的收穫。“是我對現實和傳統的一個思考。當今社會經濟發展很快,物質生活水平極大提高,但是道德問題頻出。如何改變,各種人提出各種辦法,中央提出核心價值觀,弘揚傳統文化,我提出一種思路,就是君子文化。”

錢念孫:以出世精神 做入世事業

錢念孫認為,整個傳統文化說到底就是做人做事,做君子。“《論語》一萬五千字左右,107處談君子。儒家文化思想延續中國幾千年,得到全社會共同的擁護,特別是深入到老百姓的內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能經常聽到或者用到這些君子格言,比如“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君子成人之美”,“君子不奪人所好”,“先小人後君子”等等。“君子文化我概括有三個特點。一是可以把整個傳統文化拎起來放得下;二是傳得遠推得開;三是做人的低標準和高目標。可以說,君子文化深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蘇東坡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竹,中國畫主題最多的梅蘭竹菊“四君子”之一。周敦頤《愛蓮說》寫道,“牡丹,花中富貴者也。蓮,花中君子也。”錢念孫表示,歷代關於君子的著述汗牛充棟,對君子人格推崇備至,更重要的是君子文化已經涉及到中國文化的各個方面。“全國現在成立了很多君子文化研究中心,包括我們省社科院。全國性君子文化論壇迄今一共舉行了三次,11月份將在嶽麓書院舉行第四次。”

錢念孫:以出世精神 做入世事業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李燕然 蔣楠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